白塞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已证明,血清抗心磷脂(ACL)抗体增高的人(特别是IgG同型升高者)易出现反复的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是白塞病(BD)的一明确的特征,这提醒了对BD患者ACL抗体水平研究,但结果不一致,这又推进了一项广泛的国际性研究的进行.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ATP酶染色法结合OKT6免疫荧光染色对各型麻风患者皮肤中的郎格罕细胞(LCs)作了定量观察。结果,LL(18例)非皮损处为30498LCs/mm2;皮损处为398186LCs/mm2。TT(21例)非皮损处为44896LCs/mm2;皮损处则为993206LCs/mm2。24例正常人皮肤为652138LCs/mm2。10例未定类麻风患者皮损处为630261LCs/mm2。
期刊
最近有几篇研究表明痣数对恶黑是一种高危因素,但有关痣的分布和危险因素的关系知道很少。本文作者在苏格兰白种人群中,调查了不同部位间痣数、特定部位与全身痣数的关系。
皮赘(软纤维瘤,软垂疣)是皮肤的良性结缔组织肿瘸,质柔软,呈肤色,大多数有蒂,局限,数目不等,分布于腋,颈侧和腹股沟等处。由于皮赘常有发生,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不适,因此很少被人们注意。
期刊
锡-原卟啉(S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红素类似物,临床小剂量应用证明是无害的。根据其光物理学性质提示,结合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银屑病可能有治疗作用。为探讨其疗效,作者对10例应用其他疗法无效的银屑病患者进行试验治疗。
过去认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主要是累及起源于外胚层的复层鳞状上皮。但本文作者的研究结果认为不论胚层来源如何,各种类型的上皮在EB发病中的作用均不可忽视。消化系统:在各型EB中,损害最广泛、发生频率最高的是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和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前者,病人的唇、舌、舌系带、腭、咽、悬雍垂的上皮可发生水疱和糜烂,愈后遗留瘢痕和组织挛缩,口腔变小,舌系带缩
扁平苔藓多发于口腔粘膜,有人认为与免疫相关,相反地,口腔粘膜白斑与免疫无关。二者有时在临床上难于鉴别。本文作者用OKT6单克隆抗体对42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平均年龄54岁)、14例口腔粘膜白斑(平均年龄57岁)及3例健康者口腔粘膜组织的郎格罕细胞(LC)进行数量分析。
期刊
作者曾回顾性调查4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中的12例取自腿部的皮肤标本,有4例为直接免疫荧光法(DIF)阴性,得出腿部标本的DIF灵敏度减弱的结论。其解释之一是这些病人皮损少,并局限于腿部。为确定DIF结果是否与皮损部位及发疹范围有关,作者对曾观察过的患者取得进一步的资料,并前瞻性地检查了另一组BP病例。
角朊细胞(KC)覆盖着整个体表,是皮肤特有的细胞成分.长期以来,对KC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描述阶段,对其内在的规律性认识不够.近年来随着角朊细胞培养(KCC)技术的发展并推向临床应用,使人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离体地和动态地观察皮肤活的组织和细胞,认识它们的生理、病理、生化、免疫、药理等有关特性.现在国外一些稍大的皮肤病学实验室都进行KCC,并正深入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本文就国外有关KCC方
期刊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毛囊囊肿,其来源于毛母质和外根鞘。患者女,9岁时左胸上部出现豌豆大小、无触痛的囊性结节6个月。临床初步诊断为表皮囊肿。镜下病理变化:充满角质的囊肿位于真皮下部,并延伸到皮下脂肪层。囊壁下部由一层明显未成熟的嗜碱性细胞排列,核呈圆形、深嗜碱性而胞浆少。这些嗜碱性细胞的核逐渐消失,最终显示弱嗜酸性角化影细胞。
期刊
多形性日光疹为一种特发性光敏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光试验结果在患者中变化较大,提示该病可能包括数种疾病.由于对该病发病机理缺乏了解,故未能对该病患者进行有意义的分类.光线性痒疹也是一种特发性光敏性的疾病,有些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多形性日光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已知,消炎痛在正常人可减轻UVB诱发红斑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