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作者结合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的独特性,对科研院所安全管理中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危险源辨识、人员培训、四新管理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科研院所;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323-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排头兵。科研院所具有自身独特的安全管理特点,配备有大量实验室,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易燃易爆化学品,同时还有研究生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头绪多、管理主体多且较分散,是科研院所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科研院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并就主要措施和手段进行阐述,为科技创新和科研事业营造良好的和谐稳定的环境。
一、科研院所的特点
科研院所主体是科研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工作中,独立性比较强,追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力求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和赏识,喜欢挑战自我,挑战更重要的工作。总的来说,科研人员具有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研院所的第一要务无疑是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员工把科研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容易忽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尤其科研人员在开展各种物理化学试验、野外调查时,各种安全问题也容易被忽视。同时,繁重的科研任务也导致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在完成课题和试验上,对安全工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思想上不重视是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验室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摆放,外来人员到办公室施工,员工搬运物品等都有可能存在隐患。科研工作需保密同时也存在危害。许多课题项目承担着国家高、精、尖的保密任务和核心技术。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和放射性等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员工的健康,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科研工作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在实施管理时必须对人员及行为实施科学管理。
二、安全管理标准化内涵及意义
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安全管理标准化是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将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实施,使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将这些内容细化,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全过程、全方位贯彻实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推进安全标准化,是加强安全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是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可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三、加强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科研活动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明确要求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辨识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源必须考虑常规活动和临时性的非常规活动。同时还要考虑科研活动的场所、参与人员、所使用的设备设施、临时作业活动的过程等因素。在科研活动开始前,科研作业活动的主管部门和(或)主要负责人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充分识别过程的危险源,并通过LEC风险评价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危险源制定适宜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事前预防,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加强新员工和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新《安全生产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习总书记也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对象,加强对人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发生事故所占的比重大。另外,从以往事故的统计结果我们也发现,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数量占到事故总量的近80%。因此,加强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新员工,我们要认真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尤其是课题组级安全教育,要向新员工全面讲解课题组内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劳动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提高新员工安全意识。对临时作业人员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要进行充分告知,检查人员的从业资质、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
3.加强“四新”管控与教育。科研过程常会涉及到“四新,即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四新”过程存在的危险特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为了搞好“四新”安全教育,专业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在“四新”应用前,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确定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有关资料,提出危险控制措施和员工的劳动防护措施。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四新”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教学内容,再对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训练,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四新”作业。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行动指南。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建立不完善,作业人员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无章可循,容易出现经常性的违章行为,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科研院所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总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文本,强化依法治安,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5.形成单位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氛围。科研人员要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一个充满个性魅力的科研人员是科研院所最宝贵的资本,除了尊重他们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增强科研院所自身的魅力。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建设学习型的组织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的安全文化可不断提高安全业绩。先进的设备、大的安全投入是无法有效遏制事故发生的。只有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才能逐步改善安全水平。安全意识的提高可通过涉及全员的、以塑造正确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为目标的安全文化建设来实现,从而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文化理念,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2017.
[2]周倩倩.加强高效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2017.
基金項目
中国林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MC008)。
[关键词]科研院所;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323-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排头兵。科研院所具有自身独特的安全管理特点,配备有大量实验室,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易燃易爆化学品,同时还有研究生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头绪多、管理主体多且较分散,是科研院所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科研院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并就主要措施和手段进行阐述,为科技创新和科研事业营造良好的和谐稳定的环境。
一、科研院所的特点
科研院所主体是科研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工作中,独立性比较强,追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力求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和赏识,喜欢挑战自我,挑战更重要的工作。总的来说,科研人员具有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研院所的第一要务无疑是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员工把科研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容易忽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尤其科研人员在开展各种物理化学试验、野外调查时,各种安全问题也容易被忽视。同时,繁重的科研任务也导致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在完成课题和试验上,对安全工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思想上不重视是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验室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摆放,外来人员到办公室施工,员工搬运物品等都有可能存在隐患。科研工作需保密同时也存在危害。许多课题项目承担着国家高、精、尖的保密任务和核心技术。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和放射性等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员工的健康,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科研工作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在实施管理时必须对人员及行为实施科学管理。
二、安全管理标准化内涵及意义
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安全管理标准化是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将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实施,使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将这些内容细化,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全过程、全方位贯彻实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推进安全标准化,是加强安全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是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可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三、加强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科研活动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明确要求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辨识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源必须考虑常规活动和临时性的非常规活动。同时还要考虑科研活动的场所、参与人员、所使用的设备设施、临时作业活动的过程等因素。在科研活动开始前,科研作业活动的主管部门和(或)主要负责人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充分识别过程的危险源,并通过LEC风险评价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危险源制定适宜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做到事前预防,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加强新员工和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新《安全生产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习总书记也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即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参与管理的对象,加强对人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发生事故所占的比重大。另外,从以往事故的统计结果我们也发现,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数量占到事故总量的近80%。因此,加强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新员工,我们要认真落实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尤其是课题组级安全教育,要向新员工全面讲解课题组内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劳动防护、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提高新员工安全意识。对临时作业人员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要进行充分告知,检查人员的从业资质、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
3.加强“四新”管控与教育。科研过程常会涉及到“四新,即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四新”过程存在的危险特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为了搞好“四新”安全教育,专业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在“四新”应用前,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确定科研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有关资料,提出危险控制措施和员工的劳动防护措施。在充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四新”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教学内容,再对操作者和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训练,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四新”作业。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是科研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行动指南。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建立不完善,作业人员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无章可循,容易出现经常性的违章行为,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科研院所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总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文本,强化依法治安,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5.形成单位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互相信任、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氛围。科研人员要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一个充满个性魅力的科研人员是科研院所最宝贵的资本,除了尊重他们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增强科研院所自身的魅力。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建设学习型的组织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的安全文化可不断提高安全业绩。先进的设备、大的安全投入是无法有效遏制事故发生的。只有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才能逐步改善安全水平。安全意识的提高可通过涉及全员的、以塑造正确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为目标的安全文化建设来实现,从而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文化理念,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2017.
[2]周倩倩.加强高效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2017.
基金項目
中国林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MC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