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香港民主派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_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最近,关于香港到底是实行行政主导还是实行三权分立的争论很激烈,您对此有何评价?
  陈建民(以下简称陈):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反复强调香港是行政主导体制而不是三权分立体制,似乎这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其实不然。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是其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只不过在权力的分配过程中,权力的配置不可能完全平衡,必然产生某一权力占主导的现象。但“主导”并非“至上”,并非不受制约。
  具体到香港,三权分立确实没有在《基本法》中明文规定,但是行政主导也同样没有列明,只是体现在立法原意和权力配置的相关条文中。现在的情形是政府向立法会提交议案的范围不受限制并优先列入议程,而立法会议员提出议案,凡涉及政府政策,在提出前还需获得行政长官的同意;在表决时,政府议案半数通过就可生效,议员的议案要通过则复杂得多。所以,实际上立法会权力有限,政府的议案绝大部分都通过了口在此情况还要加强行政主导,会不会产生行政霸道?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司法独立是香港的现实,这一点《基本法》是有规定的。在日常司法运作层面,香港法官独立判决的传统,并没有改变。
  《南》:您如何看待《基本法》所说的“高度自治”?
  陈:“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香港人当然不能忽视中央政府的存在。但高度自治也不是想给就给,想拿走就拿走的。香港的高度自治及其享有的权力,是得到《基本法》的保障的,是一个契约,不能随意变动。
  《南》:很多人质疑香港的民主派在港英时期不要求民主,回归后却这么起劲,是不是受了外国势力的指使?
  陈:相当一部分香港人是1950年代后通过各种途径从大陆过去的。在大陆时他们饱受战乱和政治动乱之苦,到了香港自然希望过安定的生活,所以本能地希望远离政治,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再加上1970年代以前,香港的社会问题,如腐败、住房、交通等都很突出,大部分人还没有精力去要求民主。到了1980年代,土生土长的一代香港人成长起来,香港的经济已经腾飞,这时整个社会才有广泛的民主要求。
  港英政府在1984年的政改白皮书中决定在立法局引进直选,《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就出现了民主热,每年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大部分市民要求民主和普选特首及立法局,甚至有多次支持普选的游行,有关民主的论述更到处可见。可能是诉求太猛,卫奕信领导的殖民地政府在1987年和1988年还发表了后来被证明是故意歪曲民意的政制绿皮书及白皮书,试图让市民的民主诉求降温。所以,民主派包括大多数香港人,他们对民主的诉求是自发产生的,并没有受任何人的指使,而且也不是回归以后才有的。
  香港民主派是香港传媒及学者等常用的词汇,泛指希望香港可推行民主及普选的政治及社会人物,包括多个党派:香港民主党、香港公民党、前线、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香港职工会联盟、街坊工友服务处、四五行动等,近年多了_一些有民主理念的专业人士,例如大律师及学者等,他们被统称为“泛民主派”。民主派成员要求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尽快推行全面普选,在经济上倾向较理想主义,希望创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避免各行各业被大财团垄断。
  《南》:内地的一些人认为,香港民主派急着要求民主和普选,是不爱国,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陈:国内目前的政治社会形势复杂,所以中央希望香港的民主不要操之过急,因此想尽量推迟港区立法会议员的普选制与尽可能延长港区特首的中央决定制,而民主派则要求尽快达至普选,这是双方的主要矛盾所在。
  对民主派的一些人动不动向美国求助的做法。我是很不赞同的;他们的很多诉求也操之过急,脱离实际,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民主派是不爱国的。当年,民主派甚至比中央更早地提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要求,对于回归,民主派也是赞成的,反倒是今天很多“爱国爱港”的商人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当时是反对回归的;在台湾问题上,香港人基本上都是支持泛蓝,支持统一的。
  对于很多民主派包括相当多数港人来说,比较普遍的心态是“爱国爱港,但未必爱党”。这就需要双方增加沟通,特别是让民主派了解国内改革开放的成就。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央和民主派的公开沟通渠道很少。回归10年来,泛民主派20多名立法会议员,能够北上最远的地方,就只是广东。很多民主派没有回乡证,不能回到祖国,这不利于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一些民主派成员事到临头喜欢向英美求助,到美国国会去演讲,或去见美国总统,所以很多人怀疑他们接受了英美的资助。但据我了解,可能并非如此。我经常受邀给民主派讲课,所到之处,桌子等设施都是破破烂烂的,民主派的议员按规定必须把一部分工资捐给党做经费来维持运作,如果接受了资助,大概不会是这个情形吧。
其他文献
由于审判拖延已久,人们一直在担心:其实倒戈前也曾是红色高棉一员的洪森首相不想进行此次国际审判。更何况很多国家、很多人,包括美国、中国以及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都与红色高棉有过联系与合作,“审判红色高棉不符合任何—方的政治愿望”。    “审判‘红色高棉’(Khmer Rouge)的法庭,是让柬埔寨向国际社会,显示该国目前有多进步的机会。”2007年4月,美国国务卿亚太事务助理艾力·约翰表示。  最新
正如中国古人说,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卢布要挟能源之重,经国际化历程,最终在世界铸币税征收格局中分上一杯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卢布,“自由”了!尽管普京总统5月份发表国情咨文时称,在俄罗斯经济强劲增长背景下,政府将缩短结束这些限制的过程。人们还是没想到这件事来得这么快。俄罗斯决定,从2006年7月1日开始,俄罗斯卢布正式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此前,俄联邦杜马通过《外汇调节
摘 要 高考材料作文一直是写作中的难题。怎样用好原材料才能准确立意?怎样让材料精神贯穿全篇而避免跑题或偏题?笔者认为,提取原材料的“珠玉”来编织全篇。开头重组原材料精要,构建思维链条。主体纵横编织,将原材料链条中的“珠玉”镶嵌在段落里。纵向编织,经线镶“珠”;横向编织,铺展系“玉”,进而网住论题。结尾巧借“珠玉”,升华意义。让材料链条编织的纵横之网,晶莹地铺设在全文之上,这样既守住了“材料精神”,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的理论词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处于核心地位的实践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跃升为报告主题之一,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新领域。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
一堂高效率课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四十五分钟里老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还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什么一个知识点明明教了几十遍,学生依然出错。这说明课堂效益低下。如果说知识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那么师生在课堂上投入的精力,以及这些精力的使用是否高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在语文被弱化的今天,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低下尤为突出。为什么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精力容易流失?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科学管理学
在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市政府在农村土地政策上力求突破的举动引人关注。  “农村土地的非耕地部分大约占农地总量的22%~30%,若拆并、搬迁集中修建住宅,将可以腾出2/3的农村集体土地的非耕地。”成都市政府的官员称。于是,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等新尝试。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
“养猪当然是为了赚钱,但是现在我们村很多人都不养了。”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街道办事处傅家碾村的邓大嫂说,“往年我养了七八十头猪,但亏得—塌糊涂,所以2007年我没有再养了。”  傅家碾村原是成都市郊区标准的“养猪村”,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家都靠养猪为生,“但是现在只有几家人在养了,多数人家的猪圈都空空如也,有些甚至已被拆除”。养猪户朱兵说:“2007年虽然生猪价涨了不少,但是猪崽和饲料也在涨价,
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灵魂。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凝聚。情感是抽象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心中所感寄托给一个特定物象。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学会从意象入手,走进诗歌意境,对理解诗歌情感必不可少。以意象
“软力量”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两个美国概念的流行,凸显中国目前最欠缺的,恰恰就是独立的观点和话语权。  近年在国际事务讨论中,“软力量”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两个流行词,跟中国有很大关联。国内的很多人,不假深思便以正面的态度对待这两个名词,并经常使用。而官方从不会主动使用这两个名词,充其量只会于对话当中被动地引用。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大行其道,尤其是以此对中国量体裁衣,说明中国本位意识的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璀璨生辉。但是,当今社会,年轻一代正在成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正在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性贯穿始终,加强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构建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一、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