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波罗在希腊神话中代表的是太阳神,其寓意是光明和光辉灿烂。
他有力量、血气方刚。
而张桐身上有种光明的气质,他的角色常常有血性、很阳光;
演员这个职业,对张桐而言,就像驾驭一辆辉煌的战车,
近十年的时间中,张桐乘着阿波罗的阳光战车,
一路向前奔跑。
知性的定义
《红槐花》里的牛儿又是一个混不吝的角色,义气、痴情、血性,女主角是宁静,剧中他上演的一幕抢亲的戏令人印象深刻。从去年收视夺冠剧《铁梨花》中的牛旦、调子略深沉的《野鸭子》中的“80后”男孩杨顺,这一次“牛儿”更让张桐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少年已过而立,张桐似乎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年龄段,而这个阶段该做什么事。他不喜流于表面的东西,包括采访的问题,他喜欢探究人性的内在,喜欢说“通透”和“努力”。当演艺事业节节攀升,他理性而直接地告诉你:我现在还不通透,还很困惑。面对角色,他尽管说自己想演这个想演那个,但也要先想着活着这件事。而“变得智慧”是他未来要一直做到的。
处女座的男人,多少都有点纠结和精神洁癖。不过一旦自己想通了,对一切就放低了。他们可能不是冲动的性格,甚至比一般人都保守,但内心深处有想“挑战自己”的欲望。这几点特征在张桐身上很明显。
“别人说这个星座较真,我确实较真、要求完美,我没有生活上的洁癖,但我特别有精神上的洁癖,如果一个疙瘩我没理清,摆在那我就特别恶心,就必须把它弄清楚,哪怕这件事我最后发现是我自己错了,可能是因为我的贪念或者欲望造成的,我都会特别欣慰,因为我认清楚自己了,下回我肯定会避免,所以我不断地抽丝剥茧,不然会很困惑。”
张桐对个人的宣传PPT上将他定义为“阳光、知性”的说法很认同,将事情简单化,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事,这种态度和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张桐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天津人“没做好就不张扬”的特点,张桐身上有。
“我其实没考虑过知性的定义,以前也是囫囵吞枣,别人说什么,就说哎,大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突然明白了有些事真的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按照这个逻辑方式去考虑问题就行了。那么别人在说的时候你必须清楚这个的定义是什么,否则的话就是聊天也聊不到一块去,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会把你自己的思维搞乱,最终你也并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人。”
撞大运时代终退场
张桐是在法国里昂艺术学院完成的表演学习。在张桐看来,国内的北电、中戏,与之同理不同法,学习的法则也是更适合西方人的方式。“如果说特别的帮助就是让你更通透一些,你会更清楚这个游戏规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表演这个东西我分析就是去做正常的心理反应,然后你的反应要让观众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只要能让观众看懂就行。可能眼界是宽了一点,但是不努力,肯定不会有成绩。”
回国后,在2002年到2003年,经过最压抑的一个阶段。原因大致都是一样——出路问题。
“我是不是应该用一些方式方法,或者别的手段去争一下,思考一下怎么去争?”那段时间张桐确实活得很累,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特别不开心,常问自己,是不是活得特别没意义?“当下的社会如果要活得开心,就得按照自己浑然天成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其实就是纯洁、善良、包容,我觉得自己不妨本着内心,哪怕这件事错了,但是起码问心无愧,起码会很开心。”
当然,上天会眷顾努力、忠实于内心的孩子。
2003年,张桐出演《亮剑》中的魏和尚,这次成功的演出成为他演艺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照他的话说,就是“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撞大运了”。
从《亮剑》开始,《雾柳镇》、《闯关东》、《一代大商孟洛川》、《野鸭子》、《红槐花》,张桐一路奔跑。
张桐想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是外界仍然把他归纳为一种类型。面孔正、形象佳、有正气、很仗义。“十个剧本有九个都是找你演一个类型的,唯一一个别的本子还特别差,你说你演不演?就只有在那九个里面挑,也好,你可以占主角,先赚一个‘专’字,在‘博’字赚不了的时候,这没问题。”
摄影师的镜头前,张桐很有表现张力,童趣、装帅、纠结、野性……拍摄前,张桐就像在候场,台下他简单自然,有好奇心、没心没肺地大笑,小心翼翼地张望,但换好装上场时,他立刻变得闪亮,一切变化都依性情而至,感染了周围的人。
采访时,张桐很随和,但是你绝对不可能一下子就和他熟络得不行,这源于他的礼貌。聊过三句半,张桐突问:你们是哪家杂志社?聊得挺有质量。而我们,除了感谢他的信任,也要向一个努力生活、本着内心生活的人致敬,这和圈子划分的三六九等毫无关系。
独家专访 张桐
Q:你觉得“知性、阳光”这个对你的评价准确吗?
A:比较中肯,我不拍戏的时候特别宅,最长的时候可以一个月不出门,当然不是抑郁,就是很安静,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我爱干这么几件事:看书、喝茶、看电影、打游戏。我不知道思考多少才算知性,我也不知道积累多少文化量才算知性,但是我肯定是算那一类的。阳光是因为打小家庭的教育和天性使然。
Q:这样在这个圈子里面自己会活得比较开心?
A:其实有利有弊,你太过于直接、纯粹和简单的话,有人羡慕,有人就会以另类的眼光来看你。在这个圈子里我是尽量做到事越少越好,别庸人自扰。
Q:修养、学识,包括你平时看的书是知性的一个累积过程吗?
A:我是个对工作很认真的人,我可以不争,但唯一条件是我要把工作做好。乾隆皇上说过一句话,圣明圣明,什么是圣明?就是你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在当下,你不清楚自己的素质修养,是一个什么条理什么路子的情况下,你很容易迷失、困惑。真正的圣人是不困惑的,而且这种智慧也是我未来一直要追求的目标。知性的标准我不知道,没关系,我不给他下定义,反正真实的我、真实的状态就是这么一回事。
Q:上次见你《一代大商孟洛川》宣传的时候,你任何时间都以柏寒老师为先,让人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有礼貌,有礼,就会想他的路也会走得很长,是否现在的人都太急躁了?
A:我觉得“躁”会把一个人毁了。别人在没毁你的时候你不能把自己搞蒙了,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找的。我不是说去评论某一个人,而是我切实的感受。因为我修佛,我觉得中国靠的就是儒家的忠义礼智信,你如果把传统的儒家的东西丢掉的话,人和人没有信任、坦诚和真诚,连最基本的礼仪廉耻都没有,那就太可悲了。
Q: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
A:要老。成熟这个词是褒奖吗?他们都说我像三十五六的,好多人都这么说。
Q:在接戏的方面,有没有特别不能接受的 角色?
A:真没有,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的心思稳定,在处理任何一个角色你都会通过这个角色时给观众留下点什么。演员都是通过你这个载体,呈现给观众一个有功能性的有思路意义的皮囊,并不是你。除非有的观众非要对号入座,这个对不起,我们没办法。演员要分析呈现给观众什么,给观众一个怎样的思考,这是演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其他。所以我特别想演坏人,但是没人让我演。
Q:你会挑剔合作导演吗?跟导演沟通方面遇到过问题吗?
A:有,确实有。有的情况下是在于我的不理解,因为我是特别认真、较真的人,会把我所有理解的东西摆在桌面上,我欢迎有新的理念给我,但是你灌输给我的这个东西我不理解或者经过考虑觉得不对,就会特别沮丧。
Q:做演员是有人跟你说你适合做这行还是自己觉得可以?
A:我自己觉得。那个时候我心态跟我接触过的艺人心态是一样的,就是整个世界几乎都装不下你了,特别的自信、自负,觉得自己形象和各方面条件都好,不当演员就亏了,你出不来就属于老天没眼,而且百分百能出来。但是当你真的走了这条路,你才知道,哦,原来有这种想法的就两种人,一种是极其自信,很通透;一种是极其幼稚,你什么都不知道,剩的就是自负。我当时是属于后者。
Q:2002、2003年经过了一段特别纠结的时间吗?
A:那时接触的都是跟我差不多境遇的演员,生存状态不是特别好,工作的机会也不多,绕弯路,‘正常渠道走不通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渠道?’不断地在交流这样的经验,你分不清楚哪个是对的。
Q:出演魏和尚对你有多重要?
A:里程碑似的。我倒不觉得自己演得有多好,但是他给我带来的东西特别多,没有这部戏你不可能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因为以前属于撞大运,撞到了就是你的,但是通过那部戏你可以进入到一个圈子了,供别人去挑选。
Q:你好像说自己最喜欢《红槐花》?
A:这些角色里边我最喜欢《红槐花》,是这类角色里演得最好的一个,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其实剧本里的戏剧化的情节比较多,我又在他自己的人物性格上做了一些戏剧化的修饰,别人会说这个人演戏怎么这么过啊,但是没关系,整个的风格很统一,就是这么大,你不会觉得假,但你觉得力量很足。演员就是被放在风口浪尖,供别人去点评。有次我跟宁静聊天,觉得很无奈,因为观众根本就没读懂你,他只是以他的套路来评判你,轻易地把你两三个月的努力一下子抹杀,我现在自己想明白了。
Q:经历了一个从不接受到想得开的阶段吗?
A:我想得开,但是不通透;不纠结,但是我困惑。我不知道哪个是观众想要的,比如《一代大商孟洛川》,我觉得那部戏我演得真的不是很好,因为你的年龄和阅历在那儿,但是很多上年纪的老师都喜欢我演的那部戏,相反其他的戏我觉得我很用功演得很好,可是别人就一点反响都没有,比如《雾柳镇》,无声无息,大伙就是不喜欢。其他有几部也都出现过这种状况,我虽然理解,但是一直困惑,哪个是他们喜欢的?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
他有力量、血气方刚。
而张桐身上有种光明的气质,他的角色常常有血性、很阳光;
演员这个职业,对张桐而言,就像驾驭一辆辉煌的战车,
近十年的时间中,张桐乘着阿波罗的阳光战车,
一路向前奔跑。
知性的定义
《红槐花》里的牛儿又是一个混不吝的角色,义气、痴情、血性,女主角是宁静,剧中他上演的一幕抢亲的戏令人印象深刻。从去年收视夺冠剧《铁梨花》中的牛旦、调子略深沉的《野鸭子》中的“80后”男孩杨顺,这一次“牛儿”更让张桐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少年已过而立,张桐似乎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年龄段,而这个阶段该做什么事。他不喜流于表面的东西,包括采访的问题,他喜欢探究人性的内在,喜欢说“通透”和“努力”。当演艺事业节节攀升,他理性而直接地告诉你:我现在还不通透,还很困惑。面对角色,他尽管说自己想演这个想演那个,但也要先想着活着这件事。而“变得智慧”是他未来要一直做到的。
处女座的男人,多少都有点纠结和精神洁癖。不过一旦自己想通了,对一切就放低了。他们可能不是冲动的性格,甚至比一般人都保守,但内心深处有想“挑战自己”的欲望。这几点特征在张桐身上很明显。
“别人说这个星座较真,我确实较真、要求完美,我没有生活上的洁癖,但我特别有精神上的洁癖,如果一个疙瘩我没理清,摆在那我就特别恶心,就必须把它弄清楚,哪怕这件事我最后发现是我自己错了,可能是因为我的贪念或者欲望造成的,我都会特别欣慰,因为我认清楚自己了,下回我肯定会避免,所以我不断地抽丝剥茧,不然会很困惑。”
张桐对个人的宣传PPT上将他定义为“阳光、知性”的说法很认同,将事情简单化,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事,这种态度和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张桐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天津人“没做好就不张扬”的特点,张桐身上有。
“我其实没考虑过知性的定义,以前也是囫囵吞枣,别人说什么,就说哎,大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突然明白了有些事真的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按照这个逻辑方式去考虑问题就行了。那么别人在说的时候你必须清楚这个的定义是什么,否则的话就是聊天也聊不到一块去,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会把你自己的思维搞乱,最终你也并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人。”
撞大运时代终退场
张桐是在法国里昂艺术学院完成的表演学习。在张桐看来,国内的北电、中戏,与之同理不同法,学习的法则也是更适合西方人的方式。“如果说特别的帮助就是让你更通透一些,你会更清楚这个游戏规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表演这个东西我分析就是去做正常的心理反应,然后你的反应要让观众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只要能让观众看懂就行。可能眼界是宽了一点,但是不努力,肯定不会有成绩。”
回国后,在2002年到2003年,经过最压抑的一个阶段。原因大致都是一样——出路问题。
“我是不是应该用一些方式方法,或者别的手段去争一下,思考一下怎么去争?”那段时间张桐确实活得很累,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特别不开心,常问自己,是不是活得特别没意义?“当下的社会如果要活得开心,就得按照自己浑然天成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其实就是纯洁、善良、包容,我觉得自己不妨本着内心,哪怕这件事错了,但是起码问心无愧,起码会很开心。”
当然,上天会眷顾努力、忠实于内心的孩子。
2003年,张桐出演《亮剑》中的魏和尚,这次成功的演出成为他演艺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照他的话说,就是“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撞大运了”。
从《亮剑》开始,《雾柳镇》、《闯关东》、《一代大商孟洛川》、《野鸭子》、《红槐花》,张桐一路奔跑。
张桐想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是外界仍然把他归纳为一种类型。面孔正、形象佳、有正气、很仗义。“十个剧本有九个都是找你演一个类型的,唯一一个别的本子还特别差,你说你演不演?就只有在那九个里面挑,也好,你可以占主角,先赚一个‘专’字,在‘博’字赚不了的时候,这没问题。”
摄影师的镜头前,张桐很有表现张力,童趣、装帅、纠结、野性……拍摄前,张桐就像在候场,台下他简单自然,有好奇心、没心没肺地大笑,小心翼翼地张望,但换好装上场时,他立刻变得闪亮,一切变化都依性情而至,感染了周围的人。
采访时,张桐很随和,但是你绝对不可能一下子就和他熟络得不行,这源于他的礼貌。聊过三句半,张桐突问:你们是哪家杂志社?聊得挺有质量。而我们,除了感谢他的信任,也要向一个努力生活、本着内心生活的人致敬,这和圈子划分的三六九等毫无关系。
独家专访 张桐
Q:你觉得“知性、阳光”这个对你的评价准确吗?
A:比较中肯,我不拍戏的时候特别宅,最长的时候可以一个月不出门,当然不是抑郁,就是很安静,在不出门的情况下,我爱干这么几件事:看书、喝茶、看电影、打游戏。我不知道思考多少才算知性,我也不知道积累多少文化量才算知性,但是我肯定是算那一类的。阳光是因为打小家庭的教育和天性使然。
Q:这样在这个圈子里面自己会活得比较开心?
A:其实有利有弊,你太过于直接、纯粹和简单的话,有人羡慕,有人就会以另类的眼光来看你。在这个圈子里我是尽量做到事越少越好,别庸人自扰。
Q:修养、学识,包括你平时看的书是知性的一个累积过程吗?
A:我是个对工作很认真的人,我可以不争,但唯一条件是我要把工作做好。乾隆皇上说过一句话,圣明圣明,什么是圣明?就是你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在当下,你不清楚自己的素质修养,是一个什么条理什么路子的情况下,你很容易迷失、困惑。真正的圣人是不困惑的,而且这种智慧也是我未来一直要追求的目标。知性的标准我不知道,没关系,我不给他下定义,反正真实的我、真实的状态就是这么一回事。
Q:上次见你《一代大商孟洛川》宣传的时候,你任何时间都以柏寒老师为先,让人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有礼貌,有礼,就会想他的路也会走得很长,是否现在的人都太急躁了?
A:我觉得“躁”会把一个人毁了。别人在没毁你的时候你不能把自己搞蒙了,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找的。我不是说去评论某一个人,而是我切实的感受。因为我修佛,我觉得中国靠的就是儒家的忠义礼智信,你如果把传统的儒家的东西丢掉的话,人和人没有信任、坦诚和真诚,连最基本的礼仪廉耻都没有,那就太可悲了。
Q: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
A:要老。成熟这个词是褒奖吗?他们都说我像三十五六的,好多人都这么说。
Q:在接戏的方面,有没有特别不能接受的 角色?
A:真没有,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的心思稳定,在处理任何一个角色你都会通过这个角色时给观众留下点什么。演员都是通过你这个载体,呈现给观众一个有功能性的有思路意义的皮囊,并不是你。除非有的观众非要对号入座,这个对不起,我们没办法。演员要分析呈现给观众什么,给观众一个怎样的思考,这是演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其他。所以我特别想演坏人,但是没人让我演。
Q:你会挑剔合作导演吗?跟导演沟通方面遇到过问题吗?
A:有,确实有。有的情况下是在于我的不理解,因为我是特别认真、较真的人,会把我所有理解的东西摆在桌面上,我欢迎有新的理念给我,但是你灌输给我的这个东西我不理解或者经过考虑觉得不对,就会特别沮丧。
Q:做演员是有人跟你说你适合做这行还是自己觉得可以?
A:我自己觉得。那个时候我心态跟我接触过的艺人心态是一样的,就是整个世界几乎都装不下你了,特别的自信、自负,觉得自己形象和各方面条件都好,不当演员就亏了,你出不来就属于老天没眼,而且百分百能出来。但是当你真的走了这条路,你才知道,哦,原来有这种想法的就两种人,一种是极其自信,很通透;一种是极其幼稚,你什么都不知道,剩的就是自负。我当时是属于后者。
Q:2002、2003年经过了一段特别纠结的时间吗?
A:那时接触的都是跟我差不多境遇的演员,生存状态不是特别好,工作的机会也不多,绕弯路,‘正常渠道走不通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渠道?’不断地在交流这样的经验,你分不清楚哪个是对的。
Q:出演魏和尚对你有多重要?
A:里程碑似的。我倒不觉得自己演得有多好,但是他给我带来的东西特别多,没有这部戏你不可能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因为以前属于撞大运,撞到了就是你的,但是通过那部戏你可以进入到一个圈子了,供别人去挑选。
Q:你好像说自己最喜欢《红槐花》?
A:这些角色里边我最喜欢《红槐花》,是这类角色里演得最好的一个,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其实剧本里的戏剧化的情节比较多,我又在他自己的人物性格上做了一些戏剧化的修饰,别人会说这个人演戏怎么这么过啊,但是没关系,整个的风格很统一,就是这么大,你不会觉得假,但你觉得力量很足。演员就是被放在风口浪尖,供别人去点评。有次我跟宁静聊天,觉得很无奈,因为观众根本就没读懂你,他只是以他的套路来评判你,轻易地把你两三个月的努力一下子抹杀,我现在自己想明白了。
Q:经历了一个从不接受到想得开的阶段吗?
A:我想得开,但是不通透;不纠结,但是我困惑。我不知道哪个是观众想要的,比如《一代大商孟洛川》,我觉得那部戏我演得真的不是很好,因为你的年龄和阅历在那儿,但是很多上年纪的老师都喜欢我演的那部戏,相反其他的戏我觉得我很用功演得很好,可是别人就一点反响都没有,比如《雾柳镇》,无声无息,大伙就是不喜欢。其他有几部也都出现过这种状况,我虽然理解,但是一直困惑,哪个是他们喜欢的?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