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无论谁都不可能亲自去感知,所以地理学习必须借助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和图表。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有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因大都可利用地图分析。因而现在高考可以说"逢题必图",尤其是综合题非常注重对学生地理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读图来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发展方向,那么应如何正确解答呢?
一.分析命题特点
(1)呈现方式——区域性 重视区域类比,试题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如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因素分析。
(2)考查内容——综合性 自然与人文、系统与区域有机融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可考查气候、河流和环境问题。
(3)考查方式——探究性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各种形式的案例作为呈现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题目体现探究精神,但必然是学科主干知识的再现和拓展,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体现。如08年全国Ⅱ卷第10-11题。
(4)命题趋向——时代性 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趋向。例如07年上海地理卷(八)题,通过"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考查地理知识。
二.应对策略
(1)审题: 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及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读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通过思维加工将其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读图,方法是"三读",即: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在关系。"三问",即:问是什么,问为什么、问怎么办。当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读图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严格按步骤去读地图。 读的同时坚持"三问",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新的意象。例如,等值线类图(等温线)时,针对性第一,此图是什么等值线?第二,七月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第三,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正确作答。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与无效信息并识别其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
(3)解答问题 答案的表述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讲究层次性、逻辑性。 书面表达要规范、精准。从学生书面表达的状况,可以看出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学科语言的使用等。学生在考试中书面表达不过关的问题表现为——词不达意、不着边际,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原因除了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及不能破解解题的关键环节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对书面语的组织使用方面把握不住或不够。下面就如何提高表达水平谈几点建议:
必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前提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与创新。作为老师,绝对不可放松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学生一切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离开了知识储备就是空中楼阁。书面表达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都不可偏废,特别要求学生先重视知识的储备,再谈能力的提升。
掌握书面表达的各项要求是关键 卷上做答,必须胸有成竹。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务必按以下要求动笔:
1.复习备考中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探究类(解答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间的联系,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2.形式要通用语言+专业术语 表达各种地理事物的现象、特征、过程等,将专业术语和通用语言结合,才能活灵活现,多姿多彩地表达问题,同时体现学科特色。
3.逻辑上要体现因果关联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围绕人地间的前因后果这一主线。书面表达应体现这种关联性,以便于理清问题和解决问题。
4.表达要简洁、准确、条理 回答问题的地理语言务必简洁凝练、准确、条理,力避含糊、杂乱。要对复杂的材料或繁多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提炼与归纳。
5.态度要得体、严谨 审好题,审准题分别是语言得体,严谨的充要条件。切忌书面表达的超范围或文不对题,语言偏颇等。
6.表达目的要凸显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 对题目中给定的区域,不论其范围大小,语言表达须做到能反映该区域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切忌泛泛而谈。赋予这个区域的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这个区域才是完整的,回答的问题也才是完善的。
7.分析思维要求全面 综合性问题的回答,力避以点代面。在主次有别的同时,要作全面宏观的分析。重点抓好: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的延伸,空间上点——线——面——体的延伸和水平——垂直方向的延伸,发展方向上静态——动态的延伸,特征方面定量——定性的延伸,类别上自然——人文的延伸,属性上利——弊——措施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着重培养对地图和图表读与析的能力,分析表达的各项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逐一印证书本知识或试题答案,掌握各项具体的操作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解答水平。这样,在综合题的解答中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一.分析命题特点
(1)呈现方式——区域性 重视区域类比,试题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如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因素分析。
(2)考查内容——综合性 自然与人文、系统与区域有机融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可考查气候、河流和环境问题。
(3)考查方式——探究性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各种形式的案例作为呈现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题目体现探究精神,但必然是学科主干知识的再现和拓展,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体现。如08年全国Ⅱ卷第10-11题。
(4)命题趋向——时代性 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趋向。例如07年上海地理卷(八)题,通过"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考查地理知识。
二.应对策略
(1)审题: 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及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读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通过思维加工将其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读图,方法是"三读",即: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在关系。"三问",即:问是什么,问为什么、问怎么办。当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读图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严格按步骤去读地图。 读的同时坚持"三问",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新的意象。例如,等值线类图(等温线)时,针对性第一,此图是什么等值线?第二,七月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第三,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正确作答。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与无效信息并识别其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
(3)解答问题 答案的表述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讲究层次性、逻辑性。 书面表达要规范、精准。从学生书面表达的状况,可以看出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学科语言的使用等。学生在考试中书面表达不过关的问题表现为——词不达意、不着边际,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原因除了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及不能破解解题的关键环节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对书面语的组织使用方面把握不住或不够。下面就如何提高表达水平谈几点建议:
必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前提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与创新。作为老师,绝对不可放松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学生一切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离开了知识储备就是空中楼阁。书面表达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都不可偏废,特别要求学生先重视知识的储备,再谈能力的提升。
掌握书面表达的各项要求是关键 卷上做答,必须胸有成竹。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务必按以下要求动笔:
1.复习备考中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探究类(解答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间的联系,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2.形式要通用语言+专业术语 表达各种地理事物的现象、特征、过程等,将专业术语和通用语言结合,才能活灵活现,多姿多彩地表达问题,同时体现学科特色。
3.逻辑上要体现因果关联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围绕人地间的前因后果这一主线。书面表达应体现这种关联性,以便于理清问题和解决问题。
4.表达要简洁、准确、条理 回答问题的地理语言务必简洁凝练、准确、条理,力避含糊、杂乱。要对复杂的材料或繁多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提炼与归纳。
5.态度要得体、严谨 审好题,审准题分别是语言得体,严谨的充要条件。切忌书面表达的超范围或文不对题,语言偏颇等。
6.表达目的要凸显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 对题目中给定的区域,不论其范围大小,语言表达须做到能反映该区域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切忌泛泛而谈。赋予这个区域的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这个区域才是完整的,回答的问题也才是完善的。
7.分析思维要求全面 综合性问题的回答,力避以点代面。在主次有别的同时,要作全面宏观的分析。重点抓好: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的延伸,空间上点——线——面——体的延伸和水平——垂直方向的延伸,发展方向上静态——动态的延伸,特征方面定量——定性的延伸,类别上自然——人文的延伸,属性上利——弊——措施的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着重培养对地图和图表读与析的能力,分析表达的各项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逐一印证书本知识或试题答案,掌握各项具体的操作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解答水平。这样,在综合题的解答中定会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