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技巧与解答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无论谁都不可能亲自去感知,所以地理学习必须借助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和图表。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有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因大都可利用地图分析。因而现在高考可以说"逢题必图",尤其是综合题非常注重对学生地理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读图来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发展方向,那么应如何正确解答呢?
  一.分析命题特点
  (1)呈现方式——区域性 重视区域类比,试题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如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因素分析。
  (2)考查内容——综合性 自然与人文、系统与区域有机融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可考查气候、河流和环境问题。
  (3)考查方式——探究性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各种形式的案例作为呈现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题目体现探究精神,但必然是学科主干知识的再现和拓展,是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体现。如08年全国Ⅱ卷第10-11题。
  (4)命题趋向——时代性 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趋向。例如07年上海地理卷(八)题,通过"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考查地理知识。
  二.应对策略
  (1)审题: 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及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读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通过思维加工将其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读图,方法是"三读",即: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在关系。"三问",即:问是什么,问为什么、问怎么办。当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读图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严格按步骤去读地图。 读的同时坚持"三问",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新的意象。例如,等值线类图(等温线)时,针对性第一,此图是什么等值线?第二,七月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第三,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正确作答。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与无效信息并识别其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
  (3)解答问题 答案的表述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讲究层次性、逻辑性。 书面表达要规范、精准。从学生书面表达的状况,可以看出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学科语言的使用等。学生在考试中书面表达不过关的问题表现为——词不达意、不着边际,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原因除了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及不能破解解题的关键环节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对书面语的组织使用方面把握不住或不够。下面就如何提高表达水平谈几点建议: 
  必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前提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与创新。作为老师,绝对不可放松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学生一切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离开了知识储备就是空中楼阁。书面表达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都不可偏废,特别要求学生先重视知识的储备,再谈能力的提升。
  掌握书面表达的各项要求是关键 卷上做答,必须胸有成竹。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务必按以下要求动笔:
  1.复习备考中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探究类(解答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间的联系,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2.形式要通用语言+专业术语 表达各种地理事物的现象、特征、过程等,将专业术语和通用语言结合,才能活灵活现,多姿多彩地表达问题,同时体现学科特色。 
  3.逻辑上要体现因果关联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围绕人地间的前因后果这一主线。书面表达应体现这种关联性,以便于理清问题和解决问题。 
  4.表达要简洁、准确、条理 回答问题的地理语言务必简洁凝练、准确、条理,力避含糊、杂乱。要对复杂的材料或繁多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提炼与归纳。 
  5.态度要得体、严谨 审好题,审准题分别是语言得体,严谨的充要条件。切忌书面表达的超范围或文不对题,语言偏颇等。 
  6.表达目的要凸显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 对题目中给定的区域,不论其范围大小,语言表达须做到能反映该区域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切忌泛泛而谈。赋予这个区域的区域特征与时代特征,这个区域才是完整的,回答的问题也才是完善的。
  7.分析思维要求全面 综合性问题的回答,力避以点代面。在主次有别的同时,要作全面宏观的分析。重点抓好: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的延伸,空间上点——线——面——体的延伸和水平——垂直方向的延伸,发展方向上静态——动态的延伸,特征方面定量——定性的延伸,类别上自然——人文的延伸,属性上利——弊——措施的延伸。 
  学生可以通过着重培养对地图和图表读与析的能力,分析表达的各项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逐一印证书本知识或试题答案,掌握各项具体的操作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解答水平。这样,在综合题的解答中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硬是把思想内容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分割开来,结果造成了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成了架空分析。重教师讲 轻学生练 有的阅读课,只要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没有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   一、 初中阅读现状产生原因 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教师总比学生高明得多,学生只有经过教师的讲述才能理解课文。因此对学生总是这也不信任,那也不放心。不但讲解课文直讲得唇干舌燥,就是自读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就党员医务工作者怎样才能做到忠诚党、忠诚核心,为党的事业、为卫生事业奋斗终身谈谈几点看法。 How do party members and medical workers be loyal to the party, loyal
为满足广大读者、作者的需要,《湘潮》2015年合订本(每册定价150元)已装订完毕。欢迎垂询订阅。订购热线:(0731)82215700联系人:吴必文汇款地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省委党史研究
【摘要】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技巧,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的阅读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使学生在情感倾向、认知结构和技能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要实现有效,就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做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首当其冲的第一环节。我曾听过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示范课,他们以各种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个美妙的学习情境。也曾欣赏过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精彩导入,那是一课有关循环数的学习,她以学校即将召开运动会为切点,通过齐步走"121、121…"、口号"加油、加油…"非常自然地导入课题。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
期刊
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就可以学得快而好,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 带着问题学习  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只要你注意观察,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当看到一种物理现象时你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吗?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会有电闪雷鸣?为
期刊
期刊
想读万卷书,就得识千百字。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最易陷入枯燥、单调而且低效的怪圈,但它又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读写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识字效率,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渗透素质教育。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因为低年
期刊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开拓了诗词鉴赏的视野。教师在准备诗词教学时,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体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三是信息技术可以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