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社工发现困境儿童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存在个人身心健康受损、家庭功能缺失以及学校社区资源匮乏等问题。基于此,社会组织以困境儿童为主体开展多层次服务,重建困境儿童支持网络,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困境。文章通过分析D村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探究困境儿童现状、梳理困境儿童服务策略,为社会工作参与类似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教育扶贫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6001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全国性社会组织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性社会组织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从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系统干预角度来看,扶贫工作不可能把贫困群体的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环境、能力与观念、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分开,精准扶贫实践要注重“点面”结合[1]。
  农村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实践的主要对象,而农村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更是处于弱势群体中更加弱势的地位[2]。目前,农村中的部分儿童受家庭经济贫困、自身患病残疾等因素影响,陷入生存、发展和安全困境。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儿童无法独立解决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工作参与困境儿童服务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支持,对于困境儿童的精准教育支持,不仅能使儿童走出困境,更能有效阻碍贫困的代际传递[3]。
  D村为四川省西南边缘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困境儿童数量大、问题多。在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支持下,社工选择D村作为服务点,采用实地研究法,调研D村困境儿童现状并进行筛查建档,以儿童为主体开展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多层次服务,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困境。
  一、困境儿童的界定与识别
  (一)概念界定
  困境儿童的概念最早受一些国际组织术语影响,相关的概念包括困境儿童(Children in difficult situations)、弱势儿童(Vulnerable children)[4]。陈鲁南提出的“困境儿童”是指暂时性或永久性脱离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以及生理、精神方面存在缺陷或遭遇严重问题的儿童。尚晓援等建构了困境儿童三级概念体系:一级概念为困境儿童;二级概念包含生理性困境儿童、社会性困境儿童、多重困境儿童;三级概念中,生理性困境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大病儿童,社会性困境儿童包括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4]。
  我国关于困境儿童的内涵界定随福利政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201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困境儿童进行了“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分区域”的界定,将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四个层次。其中困境儿童分为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三种,困境家庭儿童包括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等四类。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将困境儿童界定为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難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的儿童。XUEHUI学会2020年第6期2020年第6期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服务的经验与启示XUEHUI
  (二)识别评估
  儿童时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快速发展时期,且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困境儿童的评估要从其自身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校等的互动关系中分析。生态系统理论也称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将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看作社会性生态系统,并用以分析和考察人类行为[5]。查尔斯·扎斯特罗将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等更大的社会系统[6]。以此为指导,社工将困境儿童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学校/社区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和识别评估工作。
  评估的方法主要为实地研究法。实地研究法要求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7]。在评估准备阶段,社工事先设计观察提纲和记录表,通过家庭探访、学校(教师、管理层)接触等方式与困境儿童及其家人接触,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微观评估主要是了解困境儿童个人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问题及需求;中观系统评估主要是了解其家人、教师、同辈等相关群体的观念行为以及互动关系;通过寻找关键人物、参与公共活动等方式,走入困境儿童所在的学校和村寨,收集宏观系统资料。
  通过对三类系统资料的收集和两类定性资料的分析,最终形成有关D村困境儿童在个体、家庭、学校/社区层面的资料,以此为参照,社工进行筛查建档,提供服务。
  二、困境儿童的需求与服务
  在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D村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支持,采用“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的介入模式,提供资源链接、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和社会融入等服务。
  (一)微观系统
  1.安全教育与习惯养成。在生理层面,D村困境儿童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生长发育迟缓;生活环境中风险因素多,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卫生意识淡薄,卫生习惯差,与同龄人相比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生理层面的问题需求与安全教育缺失有关,困境儿童的安全教育应包含安全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两大方面,具体内容和服务方案应根据困境儿童实际生活环境设定。D村安全教育主题主要包含交通安全、卫生安全、自然灾害、校园欺凌、性教育五个方面。社工通过小组工作介入困境儿童安全教育,将有共同需求的困境儿童聚集在一起,促使其在小组中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提升安全意识。以卫生教育为例,困境儿童卫生小组招募有卫生问题的儿童入组,采用视频教学、绘本阅读、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组员了解卫生常识,掌握刷牙、洗手等正确的洗漱方式;小组引入竞争机制,激励组员在小组中认真学习,培养卫生习惯。   2.心理疏导与行为矫正。评估发现,家庭、同辈等社会支持网络的衰弱会导致困境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与满足,从而出现缺乏安全感、孤独感增强等心理问题。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困境儿童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无法正确面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内心敏感脆弱,性格孤僻,过度依赖或冷漠、易怒、冲动并伴有不良行为。身心健康会对困境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受自身和家庭特殊情况、消极心理特征等因素影响,困境儿童在主观意愿上不愿意与人交往;或遭到排斥,进而不愿意与师生、同辈等建立关系。
  社工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困境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提供包括精神慰藉、不良情绪调适等在内的个案服务。社工帮助困境儿童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往经历等作出客观理解和分析,引导其正确分析和了解自身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疏导负面情绪,减轻其内心冲突,调适不良情绪,协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长期稳定的情感支持。以此为基础,社工采用模仿、果敢训练、代币管制等方法帮助困境儿童改正不良行为[8]。
  (二)中观系统
  家庭系统中,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稳定,易使儿童陷入困境或加剧困境情形。
  家庭探访发现,大部分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农和间歇性外出务工,收入低且不稳定,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担康复治疗、教育娱乐等费用;不少家庭生活环境差,缺少基本的洗漱工具、干净的换洗衣物,儿童的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学业漫长、家庭贫困、教育观念淡薄,大多数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或主要照顾者不愿将时间、精力投在困境儿童的教育上,也无法辅导其课程学习;监护人或是使用惩罚性威胁和体罚进行管教,动辄打骂,或是过度溺爱,重物质轻陪伴,任其发展。
  家庭社会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社工以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为家庭链接资源,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儿童目前的问题及需求,鼓励其与社工合作,提供支持,促使儿童改变;提供亲职辅导,宣讲相关的教育知识,帮助其辨别不合理的理念,并劝导其尝试做出改变。
  (三)宏观系统
  1.学校适应与同辈支持。D村位处高山上,村内无小学,全乡唯一的小学位于山脚下。在师资设置上,部分教师要兼顾多个年级或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学生个人的关注和素质教育有所忽略;在课程的设置上,兴趣发展、安全教育等课程虽有设置,但内容不完整、方式单一。在课堂教学方面,部分困境儿童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课外缺乏辅导。学习上的困难又降低了困境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进而演变为学习成绩差、逃课辍学等学校适应性问题[9]。
  学校层面的服务主要是在当地的学校引入驻校社工,识别学校内的服务对象并针对其开展服务。学校社工以课内外活动为载体,创造困境儿童与同辈之间的互动机会,并帮助其处理矛盾,重塑交往认知,学习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获得同辈支持,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10]。同时,学校社工为部分学习困难的儿童开展学业辅导服务,承担部分素质教学任务,利用课内外时间开设成长性活动,拓宽儿童视野,发掘儿童自身潜能。
  2.意识提升与社区保护。社区探访发现,困境儿童居住的社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保护意识,缺少本土化志愿者队伍和援助服务;村内缺少学校、医疗机构等文体、医疗设施;文体活动较少,儿童在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大多靠看电视打发时间或沉迷于网络游戏。
  基于此,社工积极与社区建立关系,宣传困境儿童相关知识和服务,提升社区保护意识,寻求服务支持,培养内生力量;社工利用村委会活动中心、村广场等公共场所定期开展社区服务,设计系列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链接文体设施资源,丰富困境儿童精神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内的交流互动[11]。
  三、服务反思与启示
  困境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造成其困境的原因复杂多样。个性化服务有效回应到儿童个体层面的需求,接受服务的大部分儿童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社会融入问题得到改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加完善。但服务过程中发现,困境儿童问题的解决还与家庭功能的失调和社区保护机制的缺乏有关。因此,困境儿童的服务不仅应从个人层面入手,还要强调家庭、学校及社區的作用。联结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发现问题、多方协商、合作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真正有效地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困境。
  (一)恢复家庭支持功能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主要聚焦于家庭情感支持、教育功能完善、家庭支持网络建立等方面[12]。社工可利用家庭聚会,以角色互换、讲故事等形式,鼓励家庭成员互相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增加对彼此的理解。同时,社工依托小组和社区活动,增加亲子互动,巩固家庭支持;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社工引导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或主要照顾者回忆过去的家庭教育经历,发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观念与行为,协助其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通过专业社工服务、家长交流、联系教师等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构建支持网络,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二)完善教育支持网络
  学校层面的服务主要是在当地学校设立社工站。驻校社工识别潜在的服务对象并针对其开展个别化的服务,同时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教育支持网络。驻校社工可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通过与困境儿童面谈、联系任课教师及家访等方式了解其学习情况,促进家长和教师联系合作,给予困境儿童支持,共同参与其学习过程。此外,驻校社工帮助困境儿童与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困境儿童制定可接受、可操作化的学习计划,使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体会成功,进而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兴趣。
  (三)构建社区保护体系
  困境儿童社区层面的服务重点在于提升社区保护意识,构建多方位的保护体系。社工与困境儿童家庭、村委会、积极分子建立关系,进行有关困境儿童救助的知识宣讲,以引起社区层面的重视,树立社区保护意识。   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社工可协助村委会、基层政府建立困境儿童档案,实现对这部分群体的针对性、系统性管理;同时引导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增加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援助;社工发掘社区内邻里家族资源,鼓励有条件、有爱心的村民為困境儿童提供帮助,并为这些村民提供相关培训,以培育社区内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实践的点面结构[J].中国社会工作,2019(6上):46.
  [2]万兰芳,向德平.精准扶贫方略下的农村弱势群体减贫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5):46-53.
  [3]邓旭,徐镝.困境儿童教育精准支持:主体、客体、方法、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0):18-22.
  [4]尚晓援,虞婕.建构“困境儿童”的概念体系[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6):5-8,13.
  [5]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4-97.
  [7]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单希政.论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重构和抗逆力提升[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3):96-100,159.
  [10]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1]李弘.社会工作参与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探究——以CH大学对口教育扶贫W县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9(22):29-30.
  [12]满小欧,王作宝.从“传统福利”到“积极福利”:我国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体系构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73-178.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social worker found that vulnerable children  have problems in the micro, meso, and macro levels, such as impaired pers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lack of family functions, lack of resources in school and communities.Thus, social organization carry out multi\|level services for children to rebuild children’s support networks that help children get out of the difficult situations.The paper analysed the social work services of D village and explor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ervice strategy of distressed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social work’s participation in similar services.
  [Key words]vulnerable children; social work;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对于科技兴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该文重点阐述了福建省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的背景和运行模式,分析了福建科技小院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效,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好发挥科技小院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福建科技小院科学普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4.3 
期刊
[摘要]科协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和凝聚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纽带。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三型”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职责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对高校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限、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协“三型”科协组织人才举荐自身建设  
期刊
[摘要]科技社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社团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农科学会需立足学科基础,发挥组织优势,调动人才积极性,跟随政策指引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进学会向基层下沉,承担更多社会治理责任。农科学会必将在新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农科学会乡村治理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3
期刊
[摘 要]中国针灸学会(简称“学会”)自成立以来,在推动我国针灸医学事业发展、凝聚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学会在中国科协指导和支持下,探索总结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根本、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学会发展新模式,持续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中不断提升学会服务社会、政府能力,受到广大针灸科技者好评。  [关键词]政治引领
期刊
[摘要]科教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通过创新性的表达手法,展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是一部兼具纪实题材和网络属性的科教纪录片。该文从选题设置、叙事结构、内容框架和视听表达四方面分析影片的创新架构,得出结论:新时代科教纪录片应在内容科学、寓教于乐的同时,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凸显科学中的人文表达,实现科教纪录片启智、益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教纪录片创新表达手法  [中图分类号]G315;J952[文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梳理北京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归纳总结了科技社团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存在的顾虑和困难,从政府、科协、科技社团自身三方面提出了推进科技社团全面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 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4-0036-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期刊
[摘 要]通过对H村的调研发现,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志向扶贫、产业帮扶、教育扶贫等作用,但是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看,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仍面临着社会信任匮乏、社会规范缺位、社会关系网络松散等困境。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培育社会资本,使社会力量发挥出更大的扶贫效益。  [关键词]社会组织 精准扶贫 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D6329;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作物学会党委着力推动学会党组织作用发挥,将业务工作与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分支机构的作用,推广普及作物科学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技术,为脱贫攻坚添翼助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學会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国作物学会  [中图分类号]G322.25;D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各大学术期刊纷纷建立数字化发布平台。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该文通过分析《福建医药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及运营现状,探讨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策略与改进措施,为推动医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以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医学期刊运营现状改进措施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中国林学会是我国林业系统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专家最广泛、组织体系最完善的科技社团,从理事会层面功能性党委,到实体化秘书处党总支,中国林学会都拥有健全的党组织。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的指导下,中国林学会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全覆盖”,科学布局学会党建工作的未来方向,为全国学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示范。  [关键词]科技社团党建实施路径中国林学会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