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联合手术治疗2~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一期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的联合手术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结果,探讨2~3岁行一期联合手术是否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风险。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一期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术的联合手术,年龄在2~6岁之间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31例(45髋),进行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的随访研究。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1组为≤3岁(28髋),2组为>3岁(17髋)。根据Tönnis分型,Ⅲ型30髋(1组21髋,2组9髋),Ⅳ型15髋(1组7髋,2组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级评价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临床功能结果采用McKay评分标准。

结果

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7.22±11.60)个月。术后随访(5.93±0.76)年。最终随访时拍摄的骨盆X线正位片,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判定未发生AVN共31髋(68.2%),发生AVN共14髋(31.1%)。1组共19(67.9%)髋未发生AVN,共9髋(32.1%)发生AVN。2组分别为12髋(70.6%)和5髋(29.4%),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560)。在1组发生AVN的患儿中,Ⅰ型4髋(44.4%),Ⅱ型1髋(11.1%)Ⅲ型3髋(33.3%),Ⅳ型1髋(11.1%),2组分别为Ⅰ型3髋(60%),Ⅱ型1髋(20%),Ⅲ型0,Ⅳ型1髋(20%)。根据McKay评分系统,优秀33髋(73.3%),良好7髋(15.6%),一般4髋(8.9%),差1髋(2.2%)。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944)。所有45髋中,只有1例出现半脱位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的发生率为2.22%。

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在2~6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长期随访的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结果是满意的。儿童在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并没有显著增加AVN的发生,并获得良好的髋关节临床功能。这说明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肺磨玻璃样密度影(GGO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在高分辨率CT (HRCT )上表现为肺内密度轻度增加 ,但其内的支气管及肺血管仍可显示.GGO可见于良性疾病 ,如炎症、出血或
儿童罕见肾脏病是儿童终末期肾病、肾衰竭的重 要原因.儿童罕见肾脏病种类繁多 ,约80% 是由遗传缺陷引起.随着基因测序及相关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加上近年来对儿童肾脏罕见病研
大肠癌为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大部分大肠癌患者在出现肠道刺激症状、便血、肠梗阻等临床症状时才被发现 ,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分子生物学方
早在公元前3000年,阿片已用于治疗疼痛及腹泻.数千年来,阿片类药物已使广大疼痛患者获益 ,但是其在给患者镇痛的同时也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 ,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期刊
@@
期刊
@@
本文回顾性评价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TURBT术后3 d连续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的疗效.1995年3月至2009年4月总计18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3 d 连续灌注 THP(
我校药学院赵应征教授、肖健教授带领的“材料制剂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连续发表鼻腔给药新制剂相关研究论文之后,又在脑靶向递送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期刊
目的探讨"三线一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X线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组间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间我院收治的69例DDH患儿(90髋)。其中,男17例,女52例,平均年龄21个月(5~75个月)。将双侧病例分别计算,共有左侧46髋,右侧44髋。调取所有病例的术前骨盆正位片,随机从我科选取3名医生,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