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后田,不见片田,恍若置身现代城区,然而气息又实有不同。
街巷之间,花藤矮树泛起新绿,红桃白李,跃跃欲试晕上初妆。晴日午后,大婶大妈凑到一处,闲话家常或鼓乐自娱,时不时听到她们的乐声和笑声透过窗来。这些出身于阡陌、耕作于陇亩间的过往农户,如何自得于已然天翻地覆的“无田”乐土?这答案必是隐于足下。
启航:移居仅是开始
敲开约见拜访的梁阿姨家门的一刻,几位乡亲正大茶饮毕欲起身告辞,乡里人质朴间又带羞涩,邻里相聚就图个自在,百般挽留倒是强求了,着实可爱。趁着梁阿姨为我们这茬访客热烈张罗茶水之际,笔者就迫切问起门外悬挂的“星级文明户”金字牌匾和三年连选徽记的来历,想必有过人之处,阿姨连连摆手自谦,说是乡里乡亲的信任。不过任谁都看得出,她的周身散发着的那股亲热劲儿,真真古道热肠,一团和气,不由得使人甘心亲近。
这样的人物和场景,在后田并不罕有。不似城市里邻里身份都淡漠成门牌号码,这处曾经的鸡犬相闻的老街坊集聚成楼上楼下的新邻居,既觉新鲜又添热闹,甚至夜不闭户、路不抬遗这等梦幻都成现实。
但要说起十数年前的后田,笑语中的梁阿姨也禁不住黯然。阿姨1986年远嫁到后田,房田无着,生活贫瘠,村里是泥泞的土石路、低矮的草坯房、处处脏乱无人治理,村里尚有负债,人均年收入更是不足400元……但当时的中国乡村普遍落魄,日子捱一捱也过得下去。而这番景象伴随跨入新的千年,梁阿姨一家仍靠着耕几分薄地和打几份零工的收入勉强度日,就不免使人心寒了。
不过这一切,在2004年间仿佛瞬息发生巨变:2003年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次年回迁完毕,新建居民安置楼39幢。社区实行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安全设施和环境设施统一规划、统筹配套、专业施工,并统一成立物业公司。告别—无所有,后田人如今以“七有”为傲:
户户有住房。整个后田2004年就已实现了居住楼房化,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人人有福利。社区每年拿出近700万元直接用于居民福利事业,平均每户每年可享受各种补助1700多元。
贫困有救助。设立了每人每月10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每月户人均达不到1080元的,社区补贴。
医疗有保障。居民看病除了享受社区免费给投入、的新农村医疗保险之外,还享受社区设立的518万元的“专项医疗基金”和220万元的“特殊病种救助基金”,居民看病实报实销,不花自己—分钱。
老人有供养。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补助加上养老保险,每月可享受700元以上的养老金,并提供50平方米免费住房。
入学有补助。孩子入托、上小学全部免费,读初中孩子有车免费接送。
成年有工作。全社区无一失业人员,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从事三产服务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区经济发展收益返还给村民,是村民在拆迁中做出让步的前提。社区的固定资产,如租赁厂房、商品房、商业网点收益,社区集体分红;1999年开始,陆续改制的集体企业,成立股份制,考察引进潜力项目,社区人股分红;2004年,社区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协议,为大学做后勤服务,村里投资给学生建宿舍,30年以内,后勤服务所得完全用于居民的生活补助,从出生到45岁,每人每月200元,45岁以上,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补助……
心态的隐忧:突如其来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的改变,在高福利和保障面前,居民是否会养成惰性依赖,而失去奋进动力?
我们看到的是,搬进社区后,完全依靠出租房屋和吃社区红利维持生计的居民很少。一半以上的居民打工挣钱,少量居民做生意。城阳区企业林立,2012年,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4万人,除了考上大学到大城市就业的年轻人,他们几乎都没有走远。后田社区实现充分就业。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注重衣食温饱,现在更在意生活品质的提升,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精神建设方面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2006年,社区投资2600余元建起了综合性社区文化教育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8600余平方米,内设综合电影院、时效展厅、村史展厅、党建展厅、会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办公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对居民开放。
社区提倡居民终身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根据社区实际进行授课,学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自行编纂《农村家庭文化教育丛书》共计十五册,开展“家庭书架”活动,凡是家中安置书架的居民,社区免费提供图书;创办报刊《海纳百川》,记录居民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信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乡村素描
后田社区,隶属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全区387户,1500余人。曾是城阳区最穷的村子之一。2003年始,制定旧村改造工程方案,投资1亿多元,新建居民安置楼39幢,于次年全部回迁完毕,成为城阳区最早开始亦最先结束的旧村改造示范区。现拥有以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多家内外资企业,人均年收入达19000多元,社区可支配财政9800多万元。
续航:思变才是未来
在胶东乡村,农村经济起步早,为城镇化打下良好基础,从农村到城市的进程瓜熟蒂落。
实施旧村改造前,后田农民基本不再以种田为生。彼时,城镇化悄然起步,后田土地陆续发生流转,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起厂房,用于租赁获取收入。服装、箱包等制造企业落户后田,聚集形成工业园区。
时间拨回旧村改造10年前的90年代,彼时的后田村负债4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强村富民之势迫在眉睫,仍旧负债的后田捉襟见肘,时任村“两委”另辟蹊径,拿出了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融资方案,广纳社会闲散资金办企业,唱响工业兴村之歌。
短短一年,新上企业13家,完成工业产值42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 自此,后田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吸引外资、依托高校发展配套服务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每—个新举措的出台,都有力地助推着后田的持久强势发展。
从1995年后田村组建“田城工贸总公司”起,后田就在村东兴建起了“城东工业区”,吸引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项目落户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田村实现了“五年五大步、四年双翻番”。
2005年,随着城阳区“退城进园”战略的实施,后田社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扩张第三产业、做强第二产业、精化第一产业”发展思路引领下,大力实施“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战略。
社区在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进军金融、地产、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精品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几年来,先后投资建设了海都高校后勤保障、海都商务中心、海都国际、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十多个大型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以海都集团为代表的房地产业、金融、餐饮业,以海都物业为主题的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扩张。在城区核心区投资5.2亿元建成海都商务中心、海都国际,向餐饮、住宿、购物、商务办公方面发展,着力构建第三产业新高地。后田海参楼、上马生态园、后田一品冠……一块块招牌闪亮,后田社区成为了城阳区休闲、餐饮、娱乐的“天堂”。
续航的隐忧:如何摆脱与土地伴生而来深入骨子里的农民思维,在企业家思维中谋求长远的经营红利?这是城镇化进程中,每个村庄必须面临的思考。
告别了春耕秋收,土地带来的收益不再依靠自然规律,而是改由经济规律决定。村办工厂已发展成实力超群的企业集团,由集体经济带来的好福利,不再仅仅是土地为农民带来的实利,更是需要不断应时势之变付出更多思索的不竭财富。这片焕发生机潜力无限的热土,不再是年轻后辈唯恐避之不及的贫瘠乡土,而是归来学子一展身手的眷恋故乡。
护航:制度须得跟进
现任后田社区党委书记、海都集团董事长李忠祖常说,后田不是社区“两委”的后田,后田的发展也不是几人之力所能左右的,1500多社区居民才是后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加强班子管理,社区制定了涉及班子成员工资奖金发放、亲属管理、乘车标准、礼品登记等规章制度,将班子成员的言行举止置于制度的约束监督之中。社区对全体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凡是要求一般居民不做的,党员干部坚决不做;凡是要求一般居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党员干部违反村规民约,加倍处罚。
目前,在社区担任厂长、经理或担任企业中层负责人职务的人员中,党员占80%以上,他们广辟致富门路,积极吸纳社区居民就业,发挥了致富带富的积极作用。
“居民选择党员”——让居民们对理想的联户党员进行投票,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作代言人,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建立了村干部包户制度,社区“两委”成员平均每人包50户居民,必须全面掌握联户家庭的详细情况,群众有什么困难随时帮助解决,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手,社区深化联户工作,所有党员每年都要签订承诺书,并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年底由全体居民对党员践诺情况进行测评打分,作为评选十星级党员的重要标准,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2010年,13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以高票当选为“星级党员”。
规则的隐忧: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如是。如何解决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障碍,是体现新型城镇化“人本”概念的重要途径。
后田的途径,朴素亦有效——完善社区议事规则,实行“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工作方法,大到社区规划建设、重点项目筹建、大额财务开支,小到水电费收支,都让群众参与议事,对有异议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予以论证后采纳执行。在社区旧村改造过程中,社区对改造方案、安置标准、户型设计等,都广泛征求和吸纳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尽最大可能让居民满意,群众支持率达99%,民主议事的实行,让百姓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发展中来。
作为青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大青岛”中间地带的城阳,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后田社区只是其中的—个样本。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注重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通过旧村改造和相邻村庄的合并,实现农村区域的就地城市化,通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农民初步实现了居民化。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阳城市化的产业基础,目前城阳三次产业的比例已由1994年建区时的25:60:15调整到2012年的1.6:59.2:39.2。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创造了机会,农民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后,城阳以旧村改造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后田社区为代表的城阳^稳稳的幸福,才刚刚开了个头。
农民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后,城阳以旧村改造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后田社区为代表的城阳人稳稳的幸福。才刚刚开了个头。
街巷之间,花藤矮树泛起新绿,红桃白李,跃跃欲试晕上初妆。晴日午后,大婶大妈凑到一处,闲话家常或鼓乐自娱,时不时听到她们的乐声和笑声透过窗来。这些出身于阡陌、耕作于陇亩间的过往农户,如何自得于已然天翻地覆的“无田”乐土?这答案必是隐于足下。
启航:移居仅是开始
敲开约见拜访的梁阿姨家门的一刻,几位乡亲正大茶饮毕欲起身告辞,乡里人质朴间又带羞涩,邻里相聚就图个自在,百般挽留倒是强求了,着实可爱。趁着梁阿姨为我们这茬访客热烈张罗茶水之际,笔者就迫切问起门外悬挂的“星级文明户”金字牌匾和三年连选徽记的来历,想必有过人之处,阿姨连连摆手自谦,说是乡里乡亲的信任。不过任谁都看得出,她的周身散发着的那股亲热劲儿,真真古道热肠,一团和气,不由得使人甘心亲近。
这样的人物和场景,在后田并不罕有。不似城市里邻里身份都淡漠成门牌号码,这处曾经的鸡犬相闻的老街坊集聚成楼上楼下的新邻居,既觉新鲜又添热闹,甚至夜不闭户、路不抬遗这等梦幻都成现实。
但要说起十数年前的后田,笑语中的梁阿姨也禁不住黯然。阿姨1986年远嫁到后田,房田无着,生活贫瘠,村里是泥泞的土石路、低矮的草坯房、处处脏乱无人治理,村里尚有负债,人均年收入更是不足400元……但当时的中国乡村普遍落魄,日子捱一捱也过得下去。而这番景象伴随跨入新的千年,梁阿姨一家仍靠着耕几分薄地和打几份零工的收入勉强度日,就不免使人心寒了。
不过这一切,在2004年间仿佛瞬息发生巨变:2003年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次年回迁完毕,新建居民安置楼39幢。社区实行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安全设施和环境设施统一规划、统筹配套、专业施工,并统一成立物业公司。告别—无所有,后田人如今以“七有”为傲:
户户有住房。整个后田2004年就已实现了居住楼房化,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人人有福利。社区每年拿出近700万元直接用于居民福利事业,平均每户每年可享受各种补助1700多元。
贫困有救助。设立了每人每月10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每月户人均达不到1080元的,社区补贴。
医疗有保障。居民看病除了享受社区免费给投入、的新农村医疗保险之外,还享受社区设立的518万元的“专项医疗基金”和220万元的“特殊病种救助基金”,居民看病实报实销,不花自己—分钱。
老人有供养。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补助加上养老保险,每月可享受700元以上的养老金,并提供50平方米免费住房。
入学有补助。孩子入托、上小学全部免费,读初中孩子有车免费接送。
成年有工作。全社区无一失业人员,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从事三产服务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区经济发展收益返还给村民,是村民在拆迁中做出让步的前提。社区的固定资产,如租赁厂房、商品房、商业网点收益,社区集体分红;1999年开始,陆续改制的集体企业,成立股份制,考察引进潜力项目,社区人股分红;2004年,社区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协议,为大学做后勤服务,村里投资给学生建宿舍,30年以内,后勤服务所得完全用于居民的生活补助,从出生到45岁,每人每月200元,45岁以上,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补助……
心态的隐忧:突如其来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的改变,在高福利和保障面前,居民是否会养成惰性依赖,而失去奋进动力?
我们看到的是,搬进社区后,完全依靠出租房屋和吃社区红利维持生计的居民很少。一半以上的居民打工挣钱,少量居民做生意。城阳区企业林立,2012年,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4万人,除了考上大学到大城市就业的年轻人,他们几乎都没有走远。后田社区实现充分就业。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注重衣食温饱,现在更在意生活品质的提升,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精神建设方面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2006年,社区投资2600余元建起了综合性社区文化教育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8600余平方米,内设综合电影院、时效展厅、村史展厅、党建展厅、会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办公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对居民开放。
社区提倡居民终身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根据社区实际进行授课,学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自行编纂《农村家庭文化教育丛书》共计十五册,开展“家庭书架”活动,凡是家中安置书架的居民,社区免费提供图书;创办报刊《海纳百川》,记录居民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信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乡村素描
后田社区,隶属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全区387户,1500余人。曾是城阳区最穷的村子之一。2003年始,制定旧村改造工程方案,投资1亿多元,新建居民安置楼39幢,于次年全部回迁完毕,成为城阳区最早开始亦最先结束的旧村改造示范区。现拥有以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多家内外资企业,人均年收入达19000多元,社区可支配财政9800多万元。
续航:思变才是未来
在胶东乡村,农村经济起步早,为城镇化打下良好基础,从农村到城市的进程瓜熟蒂落。
实施旧村改造前,后田农民基本不再以种田为生。彼时,城镇化悄然起步,后田土地陆续发生流转,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起厂房,用于租赁获取收入。服装、箱包等制造企业落户后田,聚集形成工业园区。
时间拨回旧村改造10年前的90年代,彼时的后田村负债4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强村富民之势迫在眉睫,仍旧负债的后田捉襟见肘,时任村“两委”另辟蹊径,拿出了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融资方案,广纳社会闲散资金办企业,唱响工业兴村之歌。
短短一年,新上企业13家,完成工业产值42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 自此,后田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吸引外资、依托高校发展配套服务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每—个新举措的出台,都有力地助推着后田的持久强势发展。
从1995年后田村组建“田城工贸总公司”起,后田就在村东兴建起了“城东工业区”,吸引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项目落户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田村实现了“五年五大步、四年双翻番”。
2005年,随着城阳区“退城进园”战略的实施,后田社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扩张第三产业、做强第二产业、精化第一产业”发展思路引领下,大力实施“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战略。
社区在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进军金融、地产、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精品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几年来,先后投资建设了海都高校后勤保障、海都商务中心、海都国际、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十多个大型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以海都集团为代表的房地产业、金融、餐饮业,以海都物业为主题的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扩张。在城区核心区投资5.2亿元建成海都商务中心、海都国际,向餐饮、住宿、购物、商务办公方面发展,着力构建第三产业新高地。后田海参楼、上马生态园、后田一品冠……一块块招牌闪亮,后田社区成为了城阳区休闲、餐饮、娱乐的“天堂”。
续航的隐忧:如何摆脱与土地伴生而来深入骨子里的农民思维,在企业家思维中谋求长远的经营红利?这是城镇化进程中,每个村庄必须面临的思考。
告别了春耕秋收,土地带来的收益不再依靠自然规律,而是改由经济规律决定。村办工厂已发展成实力超群的企业集团,由集体经济带来的好福利,不再仅仅是土地为农民带来的实利,更是需要不断应时势之变付出更多思索的不竭财富。这片焕发生机潜力无限的热土,不再是年轻后辈唯恐避之不及的贫瘠乡土,而是归来学子一展身手的眷恋故乡。
护航:制度须得跟进
现任后田社区党委书记、海都集团董事长李忠祖常说,后田不是社区“两委”的后田,后田的发展也不是几人之力所能左右的,1500多社区居民才是后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加强班子管理,社区制定了涉及班子成员工资奖金发放、亲属管理、乘车标准、礼品登记等规章制度,将班子成员的言行举止置于制度的约束监督之中。社区对全体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凡是要求一般居民不做的,党员干部坚决不做;凡是要求一般居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党员干部违反村规民约,加倍处罚。
目前,在社区担任厂长、经理或担任企业中层负责人职务的人员中,党员占80%以上,他们广辟致富门路,积极吸纳社区居民就业,发挥了致富带富的积极作用。
“居民选择党员”——让居民们对理想的联户党员进行投票,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作代言人,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建立了村干部包户制度,社区“两委”成员平均每人包50户居民,必须全面掌握联户家庭的详细情况,群众有什么困难随时帮助解决,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手,社区深化联户工作,所有党员每年都要签订承诺书,并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年底由全体居民对党员践诺情况进行测评打分,作为评选十星级党员的重要标准,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2010年,13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以高票当选为“星级党员”。
规则的隐忧: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如是。如何解决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障碍,是体现新型城镇化“人本”概念的重要途径。
后田的途径,朴素亦有效——完善社区议事规则,实行“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工作方法,大到社区规划建设、重点项目筹建、大额财务开支,小到水电费收支,都让群众参与议事,对有异议的地方提出合理化建议,予以论证后采纳执行。在社区旧村改造过程中,社区对改造方案、安置标准、户型设计等,都广泛征求和吸纳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尽最大可能让居民满意,群众支持率达99%,民主议事的实行,让百姓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发展中来。
作为青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大青岛”中间地带的城阳,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后田社区只是其中的—个样本。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注重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通过旧村改造和相邻村庄的合并,实现农村区域的就地城市化,通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农民初步实现了居民化。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阳城市化的产业基础,目前城阳三次产业的比例已由1994年建区时的25:60:15调整到2012年的1.6:59.2:39.2。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创造了机会,农民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后,城阳以旧村改造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后田社区为代表的城阳^稳稳的幸福,才刚刚开了个头。
农民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后,城阳以旧村改造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后田社区为代表的城阳人稳稳的幸福。才刚刚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