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再看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刻不容缓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我国教育现状,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很少关注学生生存。生存技能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生存技能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地方特色而有所不同,但总的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应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挫折教育。在实施上应当摆脱学校是单一教育责任主体,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
  
  5.12汶川大地震中,汶川一带的教育系统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人员伤亡惨重,主要以学生居多。然而再此次特大地震中桑早中学22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逃离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安全撤离到操场,而无一人受伤,创造了生命潜能的奇迹,震撼了世人,也不得不令我们教育界人士反思当今教育。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但汶川大地震中的北川中学却成为可怕的地狱。学生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就是没有学到最基本的守护他们生命的知识与技能。古人云“体者, 载知识之车, 寓道德之舍也。”也就是说身体是道德和知识的载体, 没有“身体”这第一性的物质基础, 其它教育则无从谈起。
  在1979年夏天展开了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然在讨论中对教育的本质各抒己见,大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大功能,而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而实现的。[1]教育关注在人的发展,关注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却忽视对人生存的关注。然而人的生存是人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存谈发展就像撇下地基搞建筑一样危机四伏。教育忽视人的生存应有的关注,这样的教育再繁荣也是海市蜃楼。尽管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相关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但是受一些客观现实原因的影响,这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地方学校和教育者的重视。
  当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时候,新课程的实践也正在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深刻改变着基础教育。新课改革主张课程内容现代化并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并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适应性。从具体目标来看它要改变一系列旧目标,诸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综观整个新课改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发现,只是提到要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相联系,没有彰显对学生生存技能知识的教育,更没有强调年龄特征和地方特色。桑早中学的师生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躲过一劫,这与他们每一学期举行的逃生演习密不可分。逃生演习作为一种学习内容进入了桑早中学的课程设置当中。逃生演习,消防安全演练等生存技能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而成为该校学生守护生命的知识与技能。这不应该只成为桑早中学校长一个教育理念,而应该引起我们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同行深思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的青少年每年约有1.6万多名非正常死亡,而其中80%以上可能通过预防措施和急救技能得到避免。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生存技能教育迫在眉睫。
  
  生存技能教育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这里需要给生存技能下个定义。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生存意为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技能指掌握和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黄希庭教授给技能下的定义是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生存技能指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经验以及行为活动方式已满足个体生存需求。广义的生存技能包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谋生技能。本文所指的生存技能就是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是指人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危机人的生命安全突发事件面前,保护生命安全与个人健康,顺利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生存技能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与防范意识教育,以及处理意外事件的知识传授及技能的培训。
  
  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一) 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生存教育早已受到相当重视,于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5]4号)》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为全社会所关注。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务必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切实把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湖南省教育厅于2005年印发《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生命与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整体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生命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与健康教育实施体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由上可见,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学生的生命安全,另一个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感知、感悟生命及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生存的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生存技能教育的内容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实施生存技能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地方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进行侧重点不同的生存技能教育。分幼儿的生存技能教育,小学阶段生存技能教育,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生存技能教育。每个地方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情况,要根据地方的实情制定具体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内容,如在滨海城市溺水事故频频发生,故应把游泳技能到列入生存技能教育内容当中。虽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方生存技能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的内容有一下一些。
  1、安全意识教育
  教育部2006年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分析全国中小学的安全形势,报告显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报告显示,从整体上看,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全年各类事故总数的50.89%,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从地域上来看,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27.68%发生在城市,72.32%发生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市。安全意识教育应包括家庭生活安全、校内安全、交通安全、外出注意事项等等。
  2、 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面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积极的逃生能力,指能够采取果断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二是在自然灾害中被困后保护生命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被困过程中怎么保存自己的生命等待救援,同时树立坚强的信心。三是灾后生理和心理健康维护,指灾后积极的从心理和身体的创伤中走出来。
  3、抗挫折教育
  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越来越强化,人们在这种大潮的冲击下,时刻面临奋斗目标各式挑战,也难免经历各种挫折。挫折教育作为生生存技能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征。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是挫折教育的主要原则。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练,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生存技能教育的实施
  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5]4号)》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会、集体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预防溺水、火灾、拥挤踩踏等事故的教育,努力使这类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降到历史最低限度”。让学生确立生命无价、安全为本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求生知识和技能,在紧急状态下有强烈的求生意识和较强的应激应变能力。但真要达成这些教育目标,只采用传统的说教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创立相应的教学情景,生存技能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要把生存技能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具体演练过程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再者应当摆脱学校是单一教育责任主体,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赖于多元责任主体的协同互动,教育学生的责任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但是现在出现的教育责任的失衡,是指学生家庭和社会把本应由各自予以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进而导致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责任“ 此消彼长”的不合理分化现象。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显然单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完成生存技能教育这一使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使家长回归到应有教育责任主体地位。生存技能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确保青少年日常生活正确处理对其有危害的事件以确保身心健康。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完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社会的教育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创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区环境,二是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教育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寓生存技能教育于实践活动中,那么社区不仅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而且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必可少的。
其他文献
随着艺术审美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技法”教育,而现代的艺术教育则要求我们重视“艺术思维”的训练,即重视“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TNF-α、IL-2 和IL-6 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行内固定手术的髋部骨折患者62例,在骨折后的2 d、8 d、13 d、15 d 的清晨及骨折后的6 d 手术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肿清除及单/双侧标准弃大骨瓣
摘要:古代人把考试作为一种选拔和评价人才的标准,从西周至清代的各种类型的考试除了“井官之道”外,还起到了教学管理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考试也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对现代考试方式和作用的研究,探讨应如何建立素质型教育模式的考试制度,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考试 教学管理 重要手段    据考证,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也是考试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考试一词最先出
<正> 70年代末,化纤工业的发展促进针织产品由内衣向外衣的发展,针织装饰用布和针织产业用布也有较大的发展,纬编圆机的引进及其产品开发更使针织产品升级换代。80年代初,国
盘龙山位于延安市区东南25k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深厚黄土所覆盖,植被覆盖良好,为落叶阔叶和针叶树混交林,树木资源较为丰富。笔者描述了43个树种的形态、习性和利用。文章
本文概述了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历史文化符号被商业电影借重以迎合西方他者关于东方想象的创作现象,以影片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这种现象在电影表意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情况,并借此揭示
目的:对比分析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联合治
摘 要: 高职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念、方式等诸多不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只有明确专业逻辑起点,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落实工学结合,完善实践教学测评系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不足 原则 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
本文初步探讨了多孔聚氨酯(PU)薄膜的制备条件,如成形温度、致孔剂含量等对薄膜透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了这种 PU 薄膜在动物试验和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发现这种 PU 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