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与冷思考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时俱进”是指人们的思想和思维要与时代同步。该词汇常与“开拓创新”紧密相连,即把新的思想和思维落实于我们的行动中,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把其应用于我们的课改,就需要我们从教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国内外先进的课改经验,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思路,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把“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精神真正融入在我们的教学中,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有效,以此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呢?
  
  一、全新课改理念是深化课改的航标
  
  现代教学论强调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必将被科学可行的新颖有效教学方式所取代。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再一次被唤醒。该种方法是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有效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和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内趋力。其实质是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古今中外国内外许多成功的教学法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相关联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智慧,都是几千年我们的哲人积淀下来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与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吸纳其精华所在,在原有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丰富、完善与创新。因此,课改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会满足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标准是学科课程顺畅实施的基本准绳
  
  课程标准是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尺,只要我们对学科课程标准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就会有的放矢的把握好学科教学的精髓。学科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现代公民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基本学科素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式学习、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等都是课程标准的精华所在。而这些均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未来以至终身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些课程标准的精髓都需要我们很好的落实于我们新课堂的教学中,只有把每一个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标准的真正理念和总体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等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与时俱进”。
  
  三、固守中庸和谐是积极践行课改的重要思想
  
  众所周知,被称为至圣先师的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其独到的思维和处世方法就是“中庸”,即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即不偏离正常。我们现在正处于多元社会,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人处世、国际关系尚需讲求一些中庸的方法,尊重、善待他人,以理、以情服人,以人为本,求同存异、互惠双赢,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把中庸和谐思想妙用于我们的课改中,就一定会使我们素质教育下的新课堂出现一种宽松、民主与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为最终达成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和谐,文本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和谐,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以及今天与未来的和谐架设云梯,这样定会促进我们的课改朝着理想的目标自然、顺畅、加速的发展。
  
  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探索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前主席、现匹茨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来我国中、小学考察后做了如下评论:“我发现中国的课堂教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在所谓的研究性学习中,看似学生在课堂中活动和问题很多,但我一直找不到学生所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在一些关键信息上,教师的引导活动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挖掘下去。我不明白这些教师为什么不在这些教学点上多加思索,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也就是从事负责任的课堂教学谈话……”,这段直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议论不由引发我们师者的深思。课堂教学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学是追求表面的绚丽多姿,还是通过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范式真正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技能和方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养成其良好人品德行的学习殿堂呢?我曾在参加东三省历史教研会观摩了几十节课后深深感叹,我们有相当多的老师教法层出不穷,但基本上还处于拿来和模仿阶段,教学设计往往是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堆砌,对怎样才能更好地科学、灵活、恰当、有针对性的运用还很茫然,也有的老师凭着经验和感觉教学,缺乏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势必影响我们课堂的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讲也会影响新一轮课改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教学模式是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基本范型。它既对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指导,使人们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思考教学活动;同时,又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其基本结构涵盖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和教学评价五大要素。其中理论依据可以对具体教学活动做出理论解释,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学目标指向模式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模式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稳定的操作程序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教学评价可以保证模式向着理想的目标顺畅进行。而教学模式也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为丰富教学理论提供源泉,使教学活动多样化。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更可凸显一个地区和一个老师独有的教学特色,也是新一轮课改的亮点之一。
  我们学科推出的“导向——互动对话”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该模式的风格和特点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激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参与互动过程中,使之了解学科基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学科素养和创新、综合和实践能力,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模式的组织形式为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提出宏观学习目标,小组明确组内微观学习任务和责任,同学之间彼此分工协作、互帮互学、展示分享、升华拓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凸显和张扬,教师给予各小组激励、拓展和引发,充分体现教学双为主的教学原则。
  模式的基本程序:
  课前准备阶段——涉猎信息,自学探究,小组协作,教师导向。
  课中探究阶段——展示目标,组间交流,组际展示,互动对话。
  课末升华阶段——分享收获,形成共识,汲取智慧,升华主题。
  课后拓展阶段——以史鉴今,实践延伸,提升素养,创新发展。
  
  五、坚守教学原则和规律是深化课改的必由之路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近年来在课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教学术语。教学原则是指整个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含教学现象和教学环境)中各基本因素之间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的统一、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统一、常规教学和改革创新的统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等等。
  华人管理学家曾仕强教授认为,经济管理讲求合理性,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原则规律而是方法措施。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不能改,而要变革完善的是我们一些与时代脱节或者说是不和时宜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目前,一些课改先进地区和学校创新的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均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灵活巧用。孔子的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博大精深的教育智慧是祖国二千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仍然可以作为现今教改实践中遵循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加拿大有效教学的做法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课堂上孩子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看法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表现的是对学生付出和认真思考的一种尊重,然后教师再把自己完备的解读与思考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再有,就是要把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当融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相关内容,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更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显现知识的直观、生动性,以此更好地来帮助孩子们学好新知、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
  
  六、理性思考是课改顺畅前行的有利保证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认为,学术研究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课改当前,我们拥有满腔的课改热情还不够,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内外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理性思考,并能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课改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和课改成果基础上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完善。二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不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我们要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法、手段和渠道上多做思考和探索。比如历史学科我们如何拓展教学资源,即让学生了解历史本真,又能掌握论从史出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又能拓展历史教育渠道,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为提升国民人文素质做出学科应尽的努力。三是模仿与特色的关系。吃别人嚼过的馍永远都不会香甜,教育改革各地情况不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也参差不齐,所以应该多结合当地的实际,把学习的精华与本地已有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做最好的自己。此外,我们也应该深切感到,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快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丰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底蕴,为推动新一轮课改向纵深发展做好铺垫。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世界上有些事情可以重复,但教育决不能够。课改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在交流和分享课改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的同时,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我们地区特色的课改新路,以此来拓宽我们的人才培养思路,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课堂里思维飞扬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短时高效地提高地区的教学质量,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教师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广大学生所必须天天面临的一张脸,一颗心;意味着孩子们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参照系和精神构件。如果教师的心天天饱满,天天灿烂,这将成为学生们终身的美好记忆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或曰:即使我心情不好,面对学生时也要笑容满面。很好,必须这么做。但一次两次可以,但这种面具状态能保持多久呢?其实很容易就会露出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不鼓励教师在学生面前表演肤浅的快乐,而是真诚地传递快乐
期刊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英语一直有讨厌的心理,害怕英语课、害怕背英语、甚至不喜欢英语老师,不喜欢上英语课。然而,学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不去面对、解决的。作为老师,我们只能而且也应该考虑如何去改变自己,如何让学生觉得英语很有趣,乐意上英语课,并把学英语当作一件乐事?    一、施成功教育,激发兴趣    1.学唱英语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只考二十分的学生也有这种欲望。所以,开
期刊
刚过午饭,校长室门口站着二位学生,他们不敢喊报告,也没有离开,双方用眼睛对着,都示意对方先进入校长室。我看到了这一情况,就招呼他们进来,我知道,他们肯定有一些无法解决,或无法解脱的事,这些事在他们看来,班主任老师是无法解决的,只能找校长了。  二个孩子都是初一五班的,一高一矮,高的叫张力,瘦瘦的,矮的是钱隆,一个可爱的胖墩,他们活象专业剧团刻意挑选的一对相声演员,神态显得有点夸张,全然一副欲说又不
期刊
新一轮的课改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满堂灌的传统授课制和小组合作教学,前者是教师表演,学生做观众,局
期刊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笔者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摸索,对于有效教学也算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特整理如下,以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传授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但同时
期刊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人教社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讲到被动扩散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及主动运输,小字中提到了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对于物质的出入方式比较容易分析,但在具体解题中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例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一)回答:   (1)A代表 分子;   B代表__________;   D代表______
期刊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师工作的最大障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形象”一般,缺乏感召力;二是教育内容不实,夸夸其谈,甚至文不对题,缺乏说服力,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吸引力;四是教育肤浅、缺乏新意,不能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学生甚至会觉得你只是肤浅,不听你说教;五是教育情感差,缺乏凝聚力。为了抑制学生的逆反心理,经过长期的班主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要求,归纳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关于写作教学的高度问题:表达内心里真实的东西。强调写真情实感,说真话,抒真情。二是关于写作的角度问题: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加强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三是关于写作的尺度问题:针对不同的文体把握相应的尺度,一篇好文章要把握怎样的尺度,改好一篇文章需要把握的尺度等,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写作技巧和规范的训练。   针对新课
期刊
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这是一个教师教研、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专题。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列出许多,然而,笔者认为设计好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设计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为什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理由1: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虽然中小学教材的内容都是一些学科基础知识,但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汲取了部分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拓展性和研究性。总
期刊
刚参教时,年轻气盛,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曾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辄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老教师的好心,使我温暖,但对这些话的深意我却一直模糊,直到多年后的一封学生来信把那件小事重又钩起。思想也在这心潮的涟漪中不断被扣问,不断被洗涤,不断被升华……  那是一天午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