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环境问题的出现需要进行严格的治理,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环保执行力出现了疲软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基层环保执行力的低效困境进行分析,并找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环保执行力;低效困境;提升对策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有比较大的依赖感,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经济与环境问题相突出的矛盾。当前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改变以前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就必须重视基层环保的执行。因此,对基层环保执行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1.执行力的涵义
执行力本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是一整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决定目标实现的速度和效果。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执行力,另一个是组织的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抓落实的作风和精神,是职业技能。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组织的执行力不是每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
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是指在政府组织内 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方向和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环保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能力。
2.提升环保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要求。 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命题,必然要求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在管理理念方面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也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管人才的原则的提出,不仅仅是将党管干部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更要关注执政人才的开发,这将极大地加强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2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有些地方仍然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 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末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等等。要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以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看待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准确判断环境形势,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看待环境需求,放到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全面防控环境污染,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通过严格的责任制来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崭新风貌的环保干部和人才队伍。
2.3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人民群众和企业对党和政府的迫切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更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影响基层环保执行力的主要原因
3.1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部分干部囿于陈 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一是盲从心理。对环保工作发展大势缺乏理性 判断和宏观把握,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工作创新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不能立足当地、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 怎么干”的工作状态,机械地执行命令,从而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和创造性。二是求稳心理。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怕担风险,怕出乱子: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安贫乐道,按部就班,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工作新形势的到来,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方向不明、角色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四是消极心理。精神萎靡,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对机遇缺乏主动迎接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是影响执行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2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了职能的发挥。目前,环保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置仍仅从工作性质上进行块块划分,由于体制和制度不完善,各内部机构之间往往不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环境监测、监察、法制、管理等内部设置机构不能相互牵制,职责划分不够科学严谨,影响了环境执法的整体执法效果和执法效率。
3.3管理资源有限,高效的信息收集、共享、沟通、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环保机构的管理资源十分有限,环境监督监管工作只能依靠人手,未能通过加大环境监督技术开发投入而提高环境监督效能;缺少以公务政务网、政府门户网站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基础框架,较难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状态,缺少高效系统对数据和信息 进行收集、共享和传导。
3.4环境保护法律不够完善、操作性差,给环境執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对于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只有行政处罚权,而无强制执行权,也没有对制止违法行为的措施做出规定,面对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除罚款责令改正外,再无其他措施保证违法行为不再继续发生。而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个月后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环境违法企业多数属中小型企业,在做出行政处罚3个月后早已人去楼空,致使很多违法者逃过 了法律的惩处。 3.5人才培养机制与环保工作要求存在差距。基层环保队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导讲话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而根据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要求,学习有助于提高执行力的公共管理知识,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预测技术、应变技术,以及执行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较少。
4.进一步提升环保执行力的对策
4.1打造執行的责任链条。加强环保执行力建设,应切实强化责任链条建设,教育和引导基层环保单位和环保队伍把负责任当成一种信仰,把负责任作为一种品格,把负责任看成一种荣誉,用落实责任去赢得尊重。应善于把决策目标分解细化,决策目标只有分解细化才具有可操作性,也才能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因此,要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目标分解架构体系,明确目标的责任层次和内容。通过对各子目标的管理、控制和落实,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目的在于明确决策执行中领导、部门、行政人员等各自的责任,做到任务到岗到人,责任到岗到人。岗位责任设置应尽量减少职责交叉,做到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4.2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信息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保护是一门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学问,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应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将环境审批、环境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等主要环境保护业务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便于各部门对污染源进行管理。
4.3合理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鉴于目前环保工作者数量少,任务重的情况,对于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牵涉到如采样、取证等前期工作,可考虑因地制宜,聘请对当地环境较熟悉的人员为环保协管员,协助开展相关前期工作,提高执法效率。这不仅大大加强了环保执法力度、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基层领导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推进了环境管理工作,使之更为健全。
4.4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在修订环保法律时, 赋予环保部门享有对环境违法采取查封、扣押或没收等强制措施权力,从而保证执法人员能立即制止违法行为的继续。同时加强地方立法,市、地区人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行政处罚不仅要惩处违法者的第一次,还要预防第二次,杜绝第三次,为彻底消灭违法行为的继续提供法律支持。
4.5形成有利于执行的文化氛围。强化环保执行力,应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环保执行文化。可以积极借鉴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通过环保执行文化建设,形成各种有利于环保执行的理念和氛围,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应通过环保执行文化建设,使环保队伍自觉意识到:执行就是抓落实,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是一种挑战,应有迎难而上的意识,特别是要有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 执行是一种合力的结果,应有严格的制度、团队的精神,人人都应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形成抓执行的强大合力。通过环保执行文化的建设,深化队伍的目标感、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促使其在工作中讲政治、重行动,讲原则、重结果,讲速度、重质量,从而形成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政令畅通的环保执行文化,最终在强有力的执行中实现决策目标。
4.6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在明确规定每个岗位和人员在执行中的责任之后,要对“做与不做”、“做得怎样”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坚持以责任和效果论功过。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同时以此作为薪酬、培训、奖惩、晋升的客观依据,激发队伍抓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对环保执行力进行监督的渠道和手段,把各项工作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状况日益成为制约社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工作逐步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基层环保部门作为从事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应执行和落实各项政策,强化基层环保执行力,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水污染防治中的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D].孙欣玮.电子科技大学2015
[2]浅析环保执行力的低效困境与改善措施[J].武素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关键词】:环保执行力;低效困境;提升对策
【引言】: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有比较大的依赖感,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经济与环境问题相突出的矛盾。当前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改变以前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就必须重视基层环保的执行。因此,对基层环保执行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1.执行力的涵义
执行力本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是一整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决定目标实现的速度和效果。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执行力,另一个是组织的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抓落实的作风和精神,是职业技能。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组织的执行力不是每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
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是指在政府组织内 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方向和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并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环保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能力。
2.提升环保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要求。 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命题,必然要求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在管理理念方面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也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管人才的原则的提出,不仅仅是将党管干部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更要关注执政人才的开发,这将极大地加强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2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有些地方仍然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 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末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等等。要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以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看待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准确判断环境形势,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看待环境需求,放到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全面防控环境污染,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通过严格的责任制来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崭新风貌的环保干部和人才队伍。
2.3提高环保工作执行力是人民群众和企业对党和政府的迫切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更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影响基层环保执行力的主要原因
3.1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部分干部囿于陈 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一是盲从心理。对环保工作发展大势缺乏理性 判断和宏观把握,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工作创新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不能立足当地、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 怎么干”的工作状态,机械地执行命令,从而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和创造性。二是求稳心理。思想保守、求稳怕乱,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视而不见,怕担风险,怕出乱子: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安贫乐道,按部就班,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迷茫心理。面对工作新形势的到来,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方向不明、角色定位不准,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四是消极心理。精神萎靡,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对机遇缺乏主动迎接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是影响执行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2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了职能的发挥。目前,环保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置仍仅从工作性质上进行块块划分,由于体制和制度不完善,各内部机构之间往往不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环境监测、监察、法制、管理等内部设置机构不能相互牵制,职责划分不够科学严谨,影响了环境执法的整体执法效果和执法效率。
3.3管理资源有限,高效的信息收集、共享、沟通、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环保机构的管理资源十分有限,环境监督监管工作只能依靠人手,未能通过加大环境监督技术开发投入而提高环境监督效能;缺少以公务政务网、政府门户网站为主体的电子政务基础框架,较难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状态,缺少高效系统对数据和信息 进行收集、共享和传导。
3.4环境保护法律不够完善、操作性差,给环境執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对于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只有行政处罚权,而无强制执行权,也没有对制止违法行为的措施做出规定,面对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除罚款责令改正外,再无其他措施保证违法行为不再继续发生。而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个月后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环境违法企业多数属中小型企业,在做出行政处罚3个月后早已人去楼空,致使很多违法者逃过 了法律的惩处。 3.5人才培养机制与环保工作要求存在差距。基层环保队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导讲话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而根据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要求,学习有助于提高执行力的公共管理知识,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预测技术、应变技术,以及执行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较少。
4.进一步提升环保执行力的对策
4.1打造執行的责任链条。加强环保执行力建设,应切实强化责任链条建设,教育和引导基层环保单位和环保队伍把负责任当成一种信仰,把负责任作为一种品格,把负责任看成一种荣誉,用落实责任去赢得尊重。应善于把决策目标分解细化,决策目标只有分解细化才具有可操作性,也才能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因此,要围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目标分解架构体系,明确目标的责任层次和内容。通过对各子目标的管理、控制和落实,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目的在于明确决策执行中领导、部门、行政人员等各自的责任,做到任务到岗到人,责任到岗到人。岗位责任设置应尽量减少职责交叉,做到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4.2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信息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保护是一门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学问,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应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将环境审批、环境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等主要环境保护业务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便于各部门对污染源进行管理。
4.3合理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鉴于目前环保工作者数量少,任务重的情况,对于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牵涉到如采样、取证等前期工作,可考虑因地制宜,聘请对当地环境较熟悉的人员为环保协管员,协助开展相关前期工作,提高执法效率。这不仅大大加强了环保执法力度、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基层领导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推进了环境管理工作,使之更为健全。
4.4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在修订环保法律时, 赋予环保部门享有对环境违法采取查封、扣押或没收等强制措施权力,从而保证执法人员能立即制止违法行为的继续。同时加强地方立法,市、地区人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行政处罚不仅要惩处违法者的第一次,还要预防第二次,杜绝第三次,为彻底消灭违法行为的继续提供法律支持。
4.5形成有利于执行的文化氛围。强化环保执行力,应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环保执行文化。可以积极借鉴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通过环保执行文化建设,形成各种有利于环保执行的理念和氛围,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应通过环保执行文化建设,使环保队伍自觉意识到:执行就是抓落实,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是一种挑战,应有迎难而上的意识,特别是要有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 执行是一种合力的结果,应有严格的制度、团队的精神,人人都应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形成抓执行的强大合力。通过环保执行文化的建设,深化队伍的目标感、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促使其在工作中讲政治、重行动,讲原则、重结果,讲速度、重质量,从而形成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政令畅通的环保执行文化,最终在强有力的执行中实现决策目标。
4.6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在明确规定每个岗位和人员在执行中的责任之后,要对“做与不做”、“做得怎样”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坚持以责任和效果论功过。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同时以此作为薪酬、培训、奖惩、晋升的客观依据,激发队伍抓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对环保执行力进行监督的渠道和手段,把各项工作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状况日益成为制约社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工作逐步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基层环保部门作为从事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应执行和落实各项政策,强化基层环保执行力,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水污染防治中的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D].孙欣玮.电子科技大学2015
[2]浅析环保执行力的低效困境与改善措施[J].武素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