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下的农村土地规划模式研究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eng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粗放式的开发利用,资源过快消耗和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上了日程。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为基本理念,对生态功能下的农村土地规划模式进行了研究,以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模式突出生态优先的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和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土地规划保障
  0 引言
  构建人类社会共同命运体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一,旨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生存之间的尖锐矛盾。随着我国早期阶段的粗放式开发资源,导致我国资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因而如何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土地规划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耕地面积,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土地规划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农村外出人员的增多,导致良田杂草丛生,与此同时,“以工补农”等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生态质量退化。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为基础,研究农村土地规划,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1 乡村类型的划分
  乡村类型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产业结构可分为农业型和非农业型,按人口可分为特大型、大、中、小四级,按行政归属又可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按地形地貌的差异将农村分为平地式、山地式和丘陵式农村。为了更合理地制定出生态功能下的农村土地规划方法,应该结合农村的基本现状,依据农村的基本归属类型综合分析。
  2 生态网络体系的建立
  农村类型的划分是生态网络建立的基础,是根据原始的、连续的自然环境指定的,以保护现有的生态土地形态,结合地形地貌变化,制定出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网络体系。本文着重从平地式生态网络、丘陵式生态网络和山地式生态网络等三方面介绍农村土地规划。
  2.1平地式生态网络的建立
  平地式农村一般是指海拔高差小于50m的农村,整体上地势极为平坦,耕地条件好且极易连成片,村庄建设、农田划分等受自然布局的影响较小。此外,山体以小山坡为主,交通极为便捷;河流地势较低且一般从耕地区域穿过,植被以生态林为主。在“田—水—宅—林”的基本格局上,在建设生态网络时必需充分利用现有格局,进而建设“田—林”、“路—林”和“水—林”的乡村生态园。
  2.2丘陵式生态网络的建立
  丘陵式农村的海拔高差在50~100m之间,山坡坡度小于25°,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但地质灾害相对较少。在构建丘陵式生态网络体系时,应该将山体与水系作为基本框架,保持现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治,充分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而建设“宅—田—山—水”的乡村生态网络。
  2.3山地式生态网络的建立
  山地式农村的海拔高差大于100m,山坡坡度较大,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是地质灾害频发区。土地资源利用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导致生态功能用地布局散乱,也意味着细碎化程度高。老居民住宅零散,多分布于道路两侧及两侧山坡相对平缓处,道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该类乡村受地形地貌等影响,区内经济水平普遍较低,与此相反的是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在规划过程中仅需考虑水土流失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就可以实现生态网络的建立。
  3 基于生态功能下的农村土地规划模式
  生态功能下的农村土地规划是在农村基本分类及生态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其土地生态现状进行评价,最终制定出生态敏感区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土地规划模式。有学者将生态压力指数(ETI)作为划分标准,并将ETI>1.0的区域归为生态低敏感区,将0.5  3.1生态低敏感区土地规划模式
  生态低敏感区具有生态现状脆弱、生态恢复较快、受人类干扰小及能承受一般强度开发建设的特征,为耕作宜居性农村。因此,在该类区域进行土地规划时宜采用丘陵式生态网络构建模式,其建设用地以合村并点为目的,优先规划中心村,尽量避开风口、滑坡、山洪等影响区,避开生态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及农田用地。新农村以节能房屋为主,尽量选择荒地、薄地等区域进行建设规划,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规划村内道路,以高产田不受损等为原则。
  3.2生态中敏感区土地规划模式
  生态中敏感区具有环境污染较严重、生态系统恢复缓慢、能承受一定的人类干扰的特点,可采取平地式生态网络构建模式,为耕作农业型农村。该类农村一般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其耕地面积比重较大。生态中敏感区的土地规划以组合为主,如可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农—林—牧”等模式,在空间和数量上合理布局用地。在规划过程中以保护土地生态为目的,适合地域以平原及丘陵—平原过渡地带为主。
  3.3生态高敏感区土地规划模式
  生态高敏感区具生态难恢复、对人类干扰敏感等特点,可采用山地式生态网络构建模式,为林业型农村。生态高敏感区一般为耕地面积小,山林面积大,居民点零散和人口稀少的区域,以林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为主。在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考虑农民生计转移带来农村人口减少的问题,可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此外,生态高敏感区具有大面积的山林,因此可以建设旅游林村,在生态保护区、草地、园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与景区风景相协调的建筑形态等,大力发展旅游业。
  3.4不同规划模式下的土地规划布局方案
  土地的生态功能优先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的前提。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生态基本功能,进一步可对耕作条件差的区域进行有顺序的、有目的的退耕還林,对可以开发利用的建设场地进行内部潜力的挖掘,采用临近变更原则,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土地利用结构。对优化结构后减少的土地,可相应地减少田坎面积、分散状用地、工业用地等,或选取布局零散、地力弱、管理不变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点,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两文件的出台明示了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既要在量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增加农村土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在质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视人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本文阐述了农村的划分类型,分析了平地式生态网络、山地式生态网络和丘陵式生态网络的构建,提出了生态功能下农村土地规划模式,并按生态压力指数分为生态低敏感区、生态中敏感区和生态高敏感区,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钟海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农村社区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田镇五星社区为例[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7.
  [2]郑涛,郑冉.生态农村视野下的农业园区景观规划———以即墨市恒建生态农业园设计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6-40.
  [3]肖婵.生态景观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信誉,靠质量求效益。当前,餐饮行业的迅猛发展,给餐饮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高餐饮行业的服务质量,必须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和优化服务质量,已成为餐饮企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公司;服务质量;服务管理  餐饮服务质量是指餐饮企业以其所拥有的设备设施为依托,为顾客所提供的服务适合和满足顾客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程度。餐饮服务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定位学派进行简介,且结合定位学派的各阶段发展与应用,对定位学派的发展进行剖析,提出定位学派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战略管理;定位学派;竞争战略  1 发展历程  1.1理论来源  定位学派是强调战略制定是分析过程的管理学派。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军事著作如中国孙武的《孙子兵法》,孙子十分强调用兵要靠谋略出奇制胜,尽量避免与敌人在正面硬碰硬,通过“出奇”而获得对敌优势。孙子说:“凡战者,
期刊
摘 要:传承,既要回顾又要进步,固步自封非传承本意。学习故宫文创手段,在衍生品创新中不排斥使用先进技术,准确定位,材美工巧与特色并存,扩大受众群体,方为传承久远之道。  关键词:非遗传承;衍生品;定位;创新;改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展示方式,体现了人民群众在顺应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智慧与勤劳。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活动也愈演愈烈。  笔者所在的海南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运用现当代技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将国家战略与我国文化传播特点结合,促进中国刺绣艺术——潮绣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刺绣艺术;虚拟现实;传播;潮绣  1 背景  1.1“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潮州刺绣的当代进路  潮州刺繡简称潮绣,发源并流行于潮汕地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通过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强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寻求到有效的强化管理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镇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之后针对具体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关键词:城镇土地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率;强化措施  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土
期刊
摘 要:当今遥感技术对于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从提高勘测与规划效率与质量,加强监控等方面分析了遥感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  关键词:遥感技术;旅游资源再开发;规划  1 遥感技术概述  1.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空间对地技术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采用传感器对远距离具有辐射与反射电磁波信号的目标进行感知并形成特有图像的一种探测技术。1972年
期刊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复兴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依照“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文化机理,我国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复兴也在悄然进行。本文将从我国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形成原因开始分析,并将从社会影响及面临的问题这两方面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进行政治社会学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社会学  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是人类对生活的需求、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由建筑业逐渐向金融业的转型,由营造驱动转变为金融驱动。同时,金融的关键在于整个项目的风险控制,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风险控制的核心主要又是精准评估土地价值。基于此,文章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大背景,探讨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做好房地产土地价值评估,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降低投资风险,以供参考。  1 大数据城市房地产发展演变过程  1.1大数据类型及具体分析  总所周知,大数据
期刊
摘 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化发展获得了非常大程度的提升,从现代博物馆的情况来讲,其不仅能够更好的展示我国的历史,而且还能够收藏历史文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所以在博物馆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使其功能能够全面的发挥,使陈列展示更加的科学。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首先介绍了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原则,并分析了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特点,最后列举了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方
期刊
东阳木雕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手法技艺,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本文主要以东阳木雕的文化源流为基础,探讨了东阳木雕在新时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东阳木雕这一世代相传的民间造型工艺,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时代精神和文明的一种体现,由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格局、生产技艺手段的不同,东阳木雕的题材、技法等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和风格。东阳木雕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