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明确指出了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美德教育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内容,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内容。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教育的统一。只有坚持这四个统一,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历史和现实考察,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层面。前者为理论依据或者说是源,后者为应用、丰富、发展或流。“共产党提出任何一种政策策略主张,通常都是要找到理论依据的”。此外,在人们的意识里,一般总有“马列主义文本、经典著作”的概念存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会上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道理所在。”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中国社会科学副院长朱佳木指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做出的许多重要部署,“都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或者“都是从唯物史观的理论中派生出来的,都是把唯物史观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产物。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广大党员和群众深刻理解和自觉投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舞台”。朱佳木在其文章中揭露和批评了现在学术界“有的提出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包括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这两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都是‘错误的’……因此要‘超越’唯物史观,要用‘唯人史观’、‘选择史观’等等代替唯物史观:有的虽然没有从总体上否定唯物史观,却否定支持唯物史观的一个个基本原理”。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涉及共产党的根本理论和思想基础,涉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因此,不难看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际上还是存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两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校大学生信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大学生,无疑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把二者结合起来,很好地统一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又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仰。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曾出现过失误,党的队伍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中国共产党具有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因而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就一定会出现。
从价值角度看,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个人作为客体,对社会、国家和他人有价值,同时对作为主体的自我也有价值。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自我意识,重视自我价值,努力促进自身完美,是自尊、自爱、自强的表现。不重视自我价值,缺乏自尊、自爱、自强意识,不利于个人的进步,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和进步。因此,在坚定和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产生实现自我价值、读书成才的个人理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自我价值,强化个体主体意识,增强人的自强、自为精神是一致的,但是,事实证明,这也容易使大学生在“人生设计”的时候,易陷入盲目甚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个人理想而不惜损害民族、国家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甚至发展成为极端利己主义者,从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大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候。必须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时代精神在民族范围内的升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 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五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民族才能够共渡难关、共赴国难、求同存异。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表现出对侵略者、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者的无比痛恨和极端鄙视。对于国家、为民族的团结统一流血牺牲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万世敬仰。热爱祖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是民族优秀价值观念的现实发展和时代展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传统。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伟大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疑也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统一起来。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教育的统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其中含有悠久的明荣知耻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学把知耻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近代革命先躯章太炎提倡革命道德的第一项便是“知耻”,近代思想家朱熹断言“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美德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内容,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内容。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教育的统一。只有坚持这四个统一,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历史和现实考察,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层面。前者为理论依据或者说是源,后者为应用、丰富、发展或流。“共产党提出任何一种政策策略主张,通常都是要找到理论依据的”。此外,在人们的意识里,一般总有“马列主义文本、经典著作”的概念存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会上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道理所在。”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中国社会科学副院长朱佳木指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做出的许多重要部署,“都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或者“都是从唯物史观的理论中派生出来的,都是把唯物史观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产物。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广大党员和群众深刻理解和自觉投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舞台”。朱佳木在其文章中揭露和批评了现在学术界“有的提出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包括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这两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都是‘错误的’……因此要‘超越’唯物史观,要用‘唯人史观’、‘选择史观’等等代替唯物史观:有的虽然没有从总体上否定唯物史观,却否定支持唯物史观的一个个基本原理”。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涉及共产党的根本理论和思想基础,涉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因此,不难看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际上还是存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两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校大学生信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大学生,无疑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把二者结合起来,很好地统一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又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仰。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曾出现过失误,党的队伍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中国共产党具有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因而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就一定会出现。
从价值角度看,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个人作为客体,对社会、国家和他人有价值,同时对作为主体的自我也有价值。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自我意识,重视自我价值,努力促进自身完美,是自尊、自爱、自强的表现。不重视自我价值,缺乏自尊、自爱、自强意识,不利于个人的进步,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和进步。因此,在坚定和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产生实现自我价值、读书成才的个人理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自我价值,强化个体主体意识,增强人的自强、自为精神是一致的,但是,事实证明,这也容易使大学生在“人生设计”的时候,易陷入盲目甚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个人理想而不惜损害民族、国家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甚至发展成为极端利己主义者,从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大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候。必须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传统的历史积淀,是时代精神在民族范围内的升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 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五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民族才能够共渡难关、共赴国难、求同存异。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表现出对侵略者、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者的无比痛恨和极端鄙视。对于国家、为民族的团结统一流血牺牲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万世敬仰。热爱祖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是民族优秀价值观念的现实发展和时代展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传统。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伟大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疑也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统一起来。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教育的统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其中含有悠久的明荣知耻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学把知耻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近代革命先躯章太炎提倡革命道德的第一项便是“知耻”,近代思想家朱熹断言“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美德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