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大真,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会长,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师承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著有《临床医师诊疗技巧》、《中医肾脏病学》、《名中医绝技良方》系列丛书,《中国保健咨询师》培训教材主编。
56岁的付德胜,6年前突发重度脑血栓,瘫痪在床1年多,绝望中几度自杀。家人的爱唤起了他重生的勇气,5年来,他从地上爬行练起,一点一滴好转,现在他每天坚持行走20公里以上,快步如风,精神十足。付德胜的康复令人称奇,付德胜的毅力也成为很多心脑血管患者竞相模仿的榜样……
瘫痪在床1年多,如今却能快步如风每天行走20公里以上?您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运动难道真的是灵丹妙药?
实际上,这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情志和运动历来就是中医养生治病的根本大法。
疾病、康复 取决于一“念”之差
付德胜5年坚持锻炼,他的康复在于他的信念。信念,属于中医里面情志的范畴,说起中医情志疗法,可说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了,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大家还记得《儒林外史》中那个范进吧。当他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后,高兴得不得了,以致于突发痴狂病,最终是他岳父的一个大巴掌给打清醒过来。这就是情志治病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那么,情志为什么可以治病呢?《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看似不经意的小情绪,却导致我们身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气机的运转,随着心情的波动而上下起伏,疲于奔命,打乱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又怎么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呢?
大家可能都看过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受了惊吓之后,大小便拉一裤子,这有什么医学道理呢?中医学认为,恐则伤肾,而中医又说:肾司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就是说肾主管大小便的排泄,所以突然受惊恐惧,肾的功能大受打击,无法控制大小便,以至产生二便失禁的现象。
运动,阳虚及慢性疾病的扶阳大药
讲完了情志,我们再来看运动,运动为什么能够治病?元代名医朱丹溪亦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话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就是说,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便会流通,气血流通则百病不生了。
动一动、摇一摇可治病的根据,源于中医里面的“动则生阳”。什么叫“动则生阳”?就是说,通过运动或者活动,可帮助人体产生更多的阳气,比如说挺冷的,我出去遛一圈,回来浑身就暖和了,这就是“动则生阳”的表现,因此,运动锻炼非常适合于那些阳虚的人。
哪些症状是缺少阳气的表现呢?中医里有句俗语叫“阳虚则生外寒”,因此“畏寒喜暖”是阳虚的主要特征,处于阳虚状态的人往往“耐夏不耐冬”。主要症状可以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不易口渴或喜热饮、小便频数或尿后余沥、大便溏薄或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食物、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付德胜患的是脑血栓,本身就属于气血不通,而他的“动”,生阳,也生“力”,自然对康复大有裨益。
慢性病,多与阳虚有关
实际上,现代阳虚体质的人非常多,因为现代这个社会,太多的习惯都在损耗着我们的阳气,比如很多人为了保持身材,肉类食品吃得很少,甚至于不吃,热量摄取得太少了,自然也就阳虚了;还有,很多女孩子都很爱美,一年四季都穿得很少,夏天在空调房间里也穿那种很薄的衣服,或者是吊带的衣服,而且怕晒黑,不去户外活动,不去晒太阳,这样的话吸入的阳气自然就不够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人晚上都喜欢熬夜,睡得很晚,这样又伤了阳气,天长日久,阳虚体质就这样形成了。
实际上,举凡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冠心病、心率失常、还有子宫肌瘤等,大都与阳虚有关。现代社会属于阳虚体质的人可谓数不胜数。说不准您也属于其中之一。
运动康复,量力而行
那么,如何通过运动来“扶阳”呢?
首先,运动不要太过激烈,稍微出点汗即可,比如,简单的散步,也可起到扶阳的功效,但要达到这种功效,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微汗,但一到这种程度就应该立即停止运动了,因为出汗表明阳气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五禽戏里有一个原则:全身“沾濡汗出”,即只要一汗出,就要马上停止活动;相反,如果运动量太大,锻炼时大汗淋漓,反而会耗人心血,对保健养生起负面作用。
就运动时间而言,阳虚的人最好选择在上午锻炼,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是阳气逐渐增多的时候,此时要以动养为主,多运动;而当月亮升起,夜临大地时,是精力得以休养充电的时间,此时运动是不适宜的。因此上班族可以利用早晨跑步,快走或骑车上班,这样上班、健身两不误,又免除了挤车之苦。
就运动季节而言,最佳的季节是春夏两季,因为春夏两季是万物由生发到繁荣的一个过程,人体和大自然一样,只有春天充分的生长,到夏天,阳气繁荣的时候会通过心气排泄体内的许多垃圾。所以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作用相当于共振的良好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一点的就是:有病还得找医生,走正规医疗渠道,而运动则是辅助和缓解某些疾病(尤其是与“阳虚”有关的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56岁的付德胜,6年前突发重度脑血栓,瘫痪在床1年多,绝望中几度自杀。家人的爱唤起了他重生的勇气,5年来,他从地上爬行练起,一点一滴好转,现在他每天坚持行走20公里以上,快步如风,精神十足。付德胜的康复令人称奇,付德胜的毅力也成为很多心脑血管患者竞相模仿的榜样……
瘫痪在床1年多,如今却能快步如风每天行走20公里以上?您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运动难道真的是灵丹妙药?
实际上,这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情志和运动历来就是中医养生治病的根本大法。
疾病、康复 取决于一“念”之差
付德胜5年坚持锻炼,他的康复在于他的信念。信念,属于中医里面情志的范畴,说起中医情志疗法,可说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了,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大家还记得《儒林外史》中那个范进吧。当他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后,高兴得不得了,以致于突发痴狂病,最终是他岳父的一个大巴掌给打清醒过来。这就是情志治病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那么,情志为什么可以治病呢?《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看似不经意的小情绪,却导致我们身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气机的运转,随着心情的波动而上下起伏,疲于奔命,打乱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又怎么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呢?
大家可能都看过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受了惊吓之后,大小便拉一裤子,这有什么医学道理呢?中医学认为,恐则伤肾,而中医又说:肾司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就是说肾主管大小便的排泄,所以突然受惊恐惧,肾的功能大受打击,无法控制大小便,以至产生二便失禁的现象。
运动,阳虚及慢性疾病的扶阳大药
讲完了情志,我们再来看运动,运动为什么能够治病?元代名医朱丹溪亦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话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就是说,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便会流通,气血流通则百病不生了。
动一动、摇一摇可治病的根据,源于中医里面的“动则生阳”。什么叫“动则生阳”?就是说,通过运动或者活动,可帮助人体产生更多的阳气,比如说挺冷的,我出去遛一圈,回来浑身就暖和了,这就是“动则生阳”的表现,因此,运动锻炼非常适合于那些阳虚的人。
哪些症状是缺少阳气的表现呢?中医里有句俗语叫“阳虚则生外寒”,因此“畏寒喜暖”是阳虚的主要特征,处于阳虚状态的人往往“耐夏不耐冬”。主要症状可以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不易口渴或喜热饮、小便频数或尿后余沥、大便溏薄或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食物、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付德胜患的是脑血栓,本身就属于气血不通,而他的“动”,生阳,也生“力”,自然对康复大有裨益。
慢性病,多与阳虚有关
实际上,现代阳虚体质的人非常多,因为现代这个社会,太多的习惯都在损耗着我们的阳气,比如很多人为了保持身材,肉类食品吃得很少,甚至于不吃,热量摄取得太少了,自然也就阳虚了;还有,很多女孩子都很爱美,一年四季都穿得很少,夏天在空调房间里也穿那种很薄的衣服,或者是吊带的衣服,而且怕晒黑,不去户外活动,不去晒太阳,这样的话吸入的阳气自然就不够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人晚上都喜欢熬夜,睡得很晚,这样又伤了阳气,天长日久,阳虚体质就这样形成了。
实际上,举凡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冠心病、心率失常、还有子宫肌瘤等,大都与阳虚有关。现代社会属于阳虚体质的人可谓数不胜数。说不准您也属于其中之一。
运动康复,量力而行
那么,如何通过运动来“扶阳”呢?
首先,运动不要太过激烈,稍微出点汗即可,比如,简单的散步,也可起到扶阳的功效,但要达到这种功效,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微汗,但一到这种程度就应该立即停止运动了,因为出汗表明阳气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五禽戏里有一个原则:全身“沾濡汗出”,即只要一汗出,就要马上停止活动;相反,如果运动量太大,锻炼时大汗淋漓,反而会耗人心血,对保健养生起负面作用。
就运动时间而言,阳虚的人最好选择在上午锻炼,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是阳气逐渐增多的时候,此时要以动养为主,多运动;而当月亮升起,夜临大地时,是精力得以休养充电的时间,此时运动是不适宜的。因此上班族可以利用早晨跑步,快走或骑车上班,这样上班、健身两不误,又免除了挤车之苦。
就运动季节而言,最佳的季节是春夏两季,因为春夏两季是万物由生发到繁荣的一个过程,人体和大自然一样,只有春天充分的生长,到夏天,阳气繁荣的时候会通过心气排泄体内的许多垃圾。所以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作用相当于共振的良好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一点的就是:有病还得找医生,走正规医疗渠道,而运动则是辅助和缓解某些疾病(尤其是与“阳虚”有关的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