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的“1+X”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期,教育部强调重点支持专业学硕士教育发展,明确表明“应用型”是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创新与实践”是区别与学术性学位硕士的最大特征。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本文提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1+X”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了校企合作管理、双导师制、实践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改革策略,对培养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 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50-01
  近期,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强调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硕士而言的硕士类型,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 “创新与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之魂,是区别与学术性学位硕士的最大特征。重新思考和确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定位,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大力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本文探讨企业深度参与的“1+x”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方案,分析了校企合作管理、企业导师制、实践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改革策略,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问题
  自2009年我国招收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今,该学位的培养方案一直在探索和调整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够不明确,和学术型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区分开来,或者干脆没有区分。
  (二)实践环节薄弱
  缺乏相应的实践科研创新平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选择实践机会。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制度与相关机制不完善,没有相对稳定的管理组织,高校也没有专门管理研究生实习实践的人员,很多时候专业学位研究生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对研究实践、毕业设计缺乏管理监督。
  二、什么是“1+X”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1+X”企业深度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即前一年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后X年到与产业行业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完成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培养模式,企业学习阶段重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研究能力,以及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有两年的,有两年半的,也有三年的,因专业和学校而异,因此X年要视所在学校和专业而定。“1+X”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在与“企业深度参与”,从人才培养方案、过程管理、学生评价等全程参与研究生的培养。高校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将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为研究生教学活动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1+X”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初探
  (一)构建校企合作管理联盟
  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联盟,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共同制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反案。定期召开会议,对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进行顶层设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指导作用。
  (二)实施双导师制
  实施双导师制导,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业硕士的联合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负责实践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和硕士生的专业课教学。
  (三)共建实践创新科研平台
  以项目合作为主导,构建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实践创新科研平台,由校企主要研发人员、硕士研究生组成科研团队,开展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技术开发水平。
  共建创新实践平台。即依托共建的实践教学中心构建既有交叉互补又有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学科竞赛训练平台、 科技项目训练平台和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创新实践训练平台承载了学生学科竞赛训练、科技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的任务。
  (四)参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目前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政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精神及时改革,选聘研究生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此过程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作为本科生的指导老师之一,指导本科生参与到工程技术研究中。在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深度参与的“1+X”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改革,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水平得到了提高。该模式目前还存在以下主要不足:既有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指导研究生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相对不足,校企合作管理专业硕士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61。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3.
  [3]李玉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互融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20-24.
  [4]钱斌,徐健,韩志达等.全程化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38-139.
  [5]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7050/201504/t20150409_189447.html
  作者简介:
  陈维霞(1981.2-),女,汉族,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秀兰作为非遗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因茶而幸福,茶因她而幸运!在她为中国茶行业整整工作的40年中,“天桥茶馆”、“博元
天津市所产小站稻质优味美,驰名中外,解放后曾有过很大的发展。保持和发展小站稻应采取多种途径如稻麦连作,污水种稻,水稻旱种,养鱼种稻。在育种上不仅选育抗病高产的品种,
【摘要】大一,大二是大学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大学的专业引导和规划,我们提出了专业导师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它的可行性和优点。本文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与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为了广泛团结、凝聚广大青年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服务,为青年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交流业务,研讨学术搭建平台,2006年5月,文化部青年联合会成立了
【摘要】作者在分析民族地区高校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具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和以往教学经验,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 民族地区高校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4.6-2016.6年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培育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PTPY201303);2013年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食品质量与
【摘要】环保设备设计是我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涉及的交叉学科多且抽象性强,使得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文结合我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及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思路,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保设备 教学 改革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吉纳维芙·贝尔(Genevieve Bell)与布莱恩·大卫·约翰逊(Brian David Johnson)认为,使电视更加智能化需要我们首先理解,为什么电视是我们最喜爱的媒体。 Genevieve Bell an
【摘要】本文简述了非物理专业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指出了教学改革应当围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物理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8-01  大学物理课程是非物理专业(理科、工科)的大学生的课程,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有助于理解其他自然科学,如化学、生物。
【摘要】探讨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森林昆虫学实验课程,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动森林昆虫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森林昆虫学 教学探索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9-02  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是本校的老牌专业,它可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农林技术部门培养专业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double balanced differential configuration,in which two adjacent 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SPADs)from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