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创新、合作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自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使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和合作的激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不能自然呈现,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为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不受压抑,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探究创新能力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这就提醒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民扬民主,对他们付出真诚、全部的爱,视他们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使师生关系走向融洽和谐。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便形成一个凝聚的合作空间,拓宽思维广度,促进思想开放,积极思维,标新立异,勇于合作创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合作创新的内驱力。为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深究的热情,从而产生合作愿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想、敢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和学生一起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意渗透转化思想,以暗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然后用温和亲切的语调引导:“这节课请大家自己当教师,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具有创造力。”这样,学生利用学具,分组边相互讨论边探究操作,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很快就找出了各种方法,推导并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2.重视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中,至今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情况,在重难点上更是怕学生听不懂而不断重复、不断提问,一节课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不可能主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他们就会自主学习,自觉探索,发挥团队的优势,合作学习,勇于创新。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自主学习的智力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创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圆片、直尺等学具。度量周长时,许多学生拿着直尺对圆横量竖量,却不能完成。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以往的度量经验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笔者给学生提示由曲变直的思路,让他们思考并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便想出了用细线沿圆片绕一周,然后展开测量其长度,得出圆的周长;也有的学生把圆片在直尺上滚一周记下滚动的距离,很有创新性。
  3.让学生自由思考、探索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级形式,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皮卡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树立“为创新而教”的观念,大胆开展教学改革试验。教学中随时捕捉“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机会,创设合作探索的氛围,多给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教材只介绍了“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这样一种方法。笔者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多种学习手段尤其是合作探究,另辟蹊径,找出另解方法,效果很好。
  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强烈的好奇能驱使人们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有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时,本能地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种刨根问底、弄清来龙去脉的欲望,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都源于“疑问”。瓦特对水开时壶盖的掀动产生疑问,发明了蒸汽机。因此,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好奇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为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爱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质疑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笔者先对学生说:“你只要告诉我一个数,我就能一口喊出它能不能被2整除,想不想试试?”一下子,学生可来了兴趣,纷纷举手,笔者快速回答,并得到学生的验证。然后,笔者告诉学生,其实笔者并没有计算。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索,很快就归纳出了2、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以合作促进创新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最好形式是分组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皮亚杰说:“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在学生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思维交锋中,糅合出正确意识,确定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是一个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在合作中学生的创新成为可能。在教学简便方法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你能用几种简便方法计算“8+8+8+7+7”?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多数小组得出“8×3+7×2”,而有的小组却提出“8×5-2”,甚至提出“7×5+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合作、敢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就必须从小抓起,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探究起来有趣。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勇于创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力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如:怎样计算每个月的水费?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如何计算土豆的体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头脑和合作能力的新型合格建设人才。
其他文献
秋季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蚊虫变少,体感温度适宜猪的生长。此时是养猪的重要时期。由于气候条件比较适宦,猪的生理代谢旺盛,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变快,饲料转化率很高,保证此时猪的健
“金胚98”该黄瓜品种由北京中研惠农种业有限公司育成,为极早熟高产杂交种,适合我地区越冬温室栽培。其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现在这活越来越好干,也越来越省心了”。眼下正是秋季深松整地时节,也是农机手最忙最累的时候,而黑龙江省大宏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手莫利的话里却透着高兴和顺心。莫利攀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奶牛业向大规模、高产、优质和高
动物防疫工作关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病种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传染性疾病呈现“病原分布广、病毒变异快
摘 要:科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学术科技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事务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术文化的建设需要构建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体系、学生科技文化的评价体系、基础平台和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生事务;科技文化;构建    科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构成的高校学生
语言是一种文化,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一种文化;而了解一种文化,则又可以帮助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导入文化,把语言知识和文
1选地在选地上根据辽宁地区高粱的生长性状,以辽杂12为例,宜选土壤耕层深厚,结构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质地和酸碱度适宜的地块,忌重茬。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证实,TANs不仅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也紧密相关。按照
摘 要: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20名非田径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试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跳远助跑和起跳技术,提高学生的助跑速度和跳跃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跳远;助跑;起跳  跳远是通过快速助跑结合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势和动作,使身体跳跃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助跑和起跳结合的衔接技术。腾起角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主要由起跳上板的着地角度,缓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