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叙述技巧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事析理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传统手法。通过对事情简洁明了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借以立论的事物的面貌和来龙去脉,从而为立论提供依据。由于陈述的道理不同,因而对论据的叙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一、记事说理
  记,指记载;事,指客观的历史事实。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事迹的记叙和议论讲明一个道理,这是我国早期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类文章既有叙事描写又有议论,文笔生动,记事完整,论说雄辩,观点很鲜明。
  《司马错论伐蜀》,记叙的是司马错与张仪当着秦惠王在伐蜀还是伐韩问题上的一场辩论。文章记事交代简略,记载论辩详细,最终司马错的意见被秦惠王采纳了。
  《范雎说秦王》描述范雎开始只是吞吞吐吐、“唯唯”再三、不说实情,后来才讲明他之所患。《颜斶说齐王》记载的是颜斶与齐宣王之间在“主为贵”还是“士为贵”问题上的一场唇枪舌剑,终于以齐宣王的归真反璞使颜斶得胜。
  二、论事析理
  另有一类议论文,写的也是历史人物及其有关事迹,但写法很不相同。虽然也有事,但以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评论为主。如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就是这一种类型。
  《范增论》先用一笔记叙一个历史事实:刘邦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范增怒而请归。接着作者就范增的去发表看法,集中说明范增的去是必然的,只是去得太晚了。
  《留侯论》也只叙了一句“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并未详述这个故事,也未叙述张良一生的有关事迹。仅仅是通过剖析老人为什么授书于张良,说明只有忍小忿才能就大谋的道理。
  通观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文章叙事简略,重在通过个别事件评述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发表个人主观见解。叙事在这里仅仅作为议论的发端和评述对象。
  三、依理述事
  这一类论述方法和前两类又不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般论述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论点,再举出事实一一证明,说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真实的。
  贾谊的《治安策》就是这么写的。
  开始,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国险固,诸侯强大之后必然与天子有相疑之势。上疑下,必讨;下疑上,必反,自然就不能安。为证实这一点,举了亲弟淮南厉王长、亲兄之子齐悼惠王子兴居济北王、高帝兄刘仲之子吴王濞谋反的例子,说明现在如此,数十年后,诸侯强大起来,欲为治安就更难了。
  因此,他建议文帝及早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的力量。先举了高帝对待韩信、英布、彭越、张傲、贯高、陈豨、卢绾等例子说高帝如何征伐、诛夷的。并以文帝与之对比。再以冯敬密奏淮南厉王反被刺而死和长沙王吴芮的忠诚为例子从正面说明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和功少最完、势疏最忠的道理。结论是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文章从分论点入手层层论证,从正面和反面反复说明削弱诸侯的力量的重要性。中心论点虽并未一开始就出现,但目随纲而伸展,步步围着中心进行。论据的使用自然也呈现出“伞形”似的展开。由于用枚举方法例子很多,每一个例子都十分简括。有时从反面连举若干例子,一笔而过,突然插进一个正面的例子,予以评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阐述论据的技巧,实在令人赞叹。
  四、复述评析
  唐弢同志在《门外汉手记》(见《繁集》)中转述鲁迅曾用过的一个印度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到城里卖东西,归来时他骑着驴,小孩徒步。听人说这老头不懂道理让小孩走路他骑驴,他便改成小孩骑驴自己走路。又听人说小孩不晓事让老人走路自己骑驴,他便和孩子一起骑在驴上。后来又听人说两人骑一个小驴子太残酷了。他没办法了,于是对孩子说,这一下,怎么办呢?只有抬着驴子走了。
  唐弢同志全文引述了这个故事。唯其如此,才能使人明白作者想借这个故事批评创作中那种没有主见的情况。但是,如果要评论《红楼梦》,也照样把《红楼梦》里的故事讲一遍,就不行了。那样的话,一篇文章就得写上百把万字。又不能照抄,又要让读者明白作品的内容,怎么办呢?因此,就只能用自己讲述的方法,将一百多回所描写的故事概括为一两百字的故事。这就是评论文学作品时常用的复述方法。
  文学评论中的复述与一般议论文的举例不同,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再创造。文学评论的复述既不能照抄,又要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原来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这种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述性的评述柔和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巧妙的议论,这才具有文学评论的特点。如果叙述干巴巴的,评论又很概念化,读起来就很枯燥。
  鲍西娅是《威尼斯商人》中并不比夏洛克逊色的艺术形象。莎士比亚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却并没有评述性的介绍。评论家根据剧作中的描写对人物作了评述性的介绍。这种介绍中有描写也有议论。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通过评论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鲍西娅确实像是在大理石的宫殿里,在饰金的天花板下,在雕嵌着斑斓碧石的地面和杉木地板上长大的小姐。她充满透彻的智慧、纯真的柔情和活泼的机智,美极了。
  文学评论中不仅介绍人物如此,介绍故事情节也同样是将充满激情的描写和理智的分析细心地结合起来。并且往往不是静止地像一般议论文那样先介绍一个论点,再举出例子加以证明,而是在介绍与评论人物的过程中,把故事情节轻轻地带出来。
  (选自《怎样写论文》,有删改)
其他文献
本想周末散散心,一出门就被如浆糊一般的雾霾搞得心情胶黏。打开手机才知道,北京也已发布了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遭遇“霾伏”的,不只有首都,从11月6日起,东北地区接连遭受重霾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出现50年来最严重雾霾天气,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也先后出现了轻到中度霾,局部甚至有重度霾的天气。真所谓,重霾压城城欲摧。  近来,雾霾总是变换着花样在折磨我们的生活。霾魔犹如幽灵般一会儿飘在这片空
期刊
这个小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有家福记面馆,它的隔壁,还有一家百信面馆。  福记面馆的主人是典型的东北大汉:微胖的身材,粗犷的嗓音,乐呵呵地迎来送往,做事如夏日的骄阳热情似火;百信面馆的老板来自南方小镇,高高瘦瘦的,说话轻柔,笑起来十分亲切,如冬日一抹暖阳贴身。  街上每日车流人流不断,加之附近又有学校、医院,挨着的两家店早晚都接纳着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招牌越来越响。转眼几年过去了,今年经济不景气,两家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近几年高考传记类阅读加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指的是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价
期刊
“责”,挑得青山,高于钱财;“任”,立之于人,比之于壬癸。其字型,便已决定其意义。  责任之于人,或重于泰山。江山社稷,国家复兴,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有责任。生活中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均显责任。  而负责任,更是人生的艺术。  负责需要勇气。赵国名相蔺相如,应允持和氏璧出使秦国,初时受恭敬而后被亵渎,相如毅然以指瑕为由夺回玉璧,而后以与玉璧共存亡威吓秦王,最终完璧归赵。这需要多
期刊
那一年,我高考落榜,离录取线整整差了一百分。我灰心至极,偷偷带了两件衣服打算离家出走。我也没地方可去,就坐车去了南山,表哥在那里看山护林,我想在他那儿住几天,与世隔绝,免得被家人及邻居用同情的目光扫来扫去。  表哥听到我落榜的消息后,并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给我做饭,让我好好睡了一觉,然后下午带我去山里逛。南山并不大,但是走在里面阴森森的,林子里大多是杨树,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好看的树。  树下有
期刊
【写作指导】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如何使文章形象丰满,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写缺陷突现个性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当然这里的缺陷是指非原则性的个性缺陷或偶尔的行为偏差,不损害人物内在的一贯品行。这样的缺陷如同人物的一个标记,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能
期刊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在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中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近几年高考中常把对选用句式的考查同对语法、修辞的考查结合起来,同扩展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的一致。其知识依托为句式的基本特征、语法与修辞知识等。  二、知识储备  句式类型: 
期刊
霞光浅浅地打在岸边的围栏上,走在陌生的城市,傍晚那柔和的一切与我拉近了几分距离。  我站在内港的围堤边,身后是热闹的城市广场,湖对面是商业区。傍晚,这里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路向前,围堤弯了几弯,拐角处,一个衣冠并不十分齐整的男子倚着墙坐着,他在看报。长长短短,看似许久未修剪的头发,尚有污垢带着胡碴的面颊,身旁背包鼓鼓囊囊而破旧不堪。走街串巷的卖艺歌者,还是行为艺术家?这已是我所能给他安上的最体
期刊
落花啊,你是我心中永恒的阳光。  ——题记  走在林间的小道上,朦朦胧胧间,眼前飘着的这是什么?自枝叶间飘落而下,洋洋洒洒,如片片雪花,似只只飞蝶,散发着诱人的淡淡清香,旋转着、舞蹈着,柔软、优雅、清纯……哦,原来是落花。薄薄的花瓣在缕缕阳光的映衬下仍旧热情奔放,但最终无声地落在地上,那地上仿佛铺起了一块被花瓣点缀的“地毯”,鲜艳而又脱俗。  我信步在簌簌的“花雨”中,氤氲的香气令人陶醉。再回首时
期刊
庄子认为,像蝴蝶一样在山间“无恃”飞舞是自由;陶渊明认为,“无案牍之劳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自由;蒋勋认为,能随时躺在草坪上读诗是自由。古往今来,人们渴望自由,对自由的定义不尽相同。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  庄子向往自由,为何还著书立说,做一个漆园小吏养家糊口?陶渊明向往自由,为何还多次被人推荐出仕?蒋勋向往自由,为何还育人教书,不断学习?所以说,自由不等于身体上的彻底放松,它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