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52例,对于对照组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于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妈咪爱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86.5%。在胆红素的水平方面,每日下降量及平均退黄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少、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且对于缩短退黄时间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间断蓝光;妈咪爱;茵栀黄;疗效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聚集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表现,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和多发症状之一[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影响不大,然而少数患儿会发展成病理性黄疸,长时间黄疸不退,甚至出现继续加深加重的情况,对新生儿影响很大。所以,医生应当积极发现,规范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近几年常用光疗、抚触、药物等手段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将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验组52例中男26例,女26例,日龄2-23天,平均日龄(9.5±3.4)天,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日龄1-25天,平均日龄(8.9±3.2)天。选择标准: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均母乳喂养;肝脾均无肿大。排除标准:患儿有新生儿溶血症、败血症、窒息、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两组患儿中日龄、性别、体重、病程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给予治疗前,保证两组患儿有保暖、吸氧、营养的供应及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对于对照组患儿采取间断蓝光照射,具体操作为用蓝光连续照射8h后,停4-6h,再重复上述操作,需注意,治疗时除眼睛用黑色眼罩遮盖及外生殖器和肛门用深色布遮盖外,使其他部位暴露。对于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蓝光照射下,再服用药物妈咪爱(每日3次,每次0.5g),茵栀黄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ml),一个疗程为5天左右。
1.3疗效评定标准[2]:
临床疗效指标,痊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完全消失,无症状,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部分消失,症状略微,胆红素水平稍高接近正常;无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消失不明显,症状仍重,胆红素水平明显高。
观察记录患儿的临床疗效分级及胆红素每日下降值及退黄时间的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6.2%和86.5%。在胆红素的水平方面,每日下降量及平均退黄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少、短。具体见表一。
3 讨论
对于蓝光照射的治疗机制,是使患儿体内的脂溶性结合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物质,使其从尿中排出体外,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避免出现胆红素脑病。而用蓝光间断而非持续的照射,是为了避免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对于妈咪爱的治疗机制,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高,肝细胞内转移酶含量也低,不能将数量众多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使得仅一小部分的胆红素进入肠肝循环,又因为新生儿肠道菌群无或比较少,很难将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从而会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并使其重吸收增加。而妈咪爱含枯草杆菌、粪链球菌及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菌群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以此使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增加,能够促进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其重吸收减少,血清中含量减少[3]。
对于茵栀黄的治疗机制,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的湿热熏蒸肝胆而使胆汁不按照正常的通路流动,而溢出造成皮肤发黄。而茵栀黄口服液由茵陈、黄芩、桅子、金银花等中药制成,具有退黄、保肝的作用,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促进肠蠕动,减少其重吸收。
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且对于缩短退黄时间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龙向京.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3):59-60.
[2]陈素萍.茵桅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3]方群.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黄疽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2,24(5):126-12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52例,对于对照组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于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妈咪爱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86.5%。在胆红素的水平方面,每日下降量及平均退黄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少、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且对于缩短退黄时间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间断蓝光;妈咪爱;茵栀黄;疗效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聚集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表现,是新生儿常见症状和多发症状之一[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影响不大,然而少数患儿会发展成病理性黄疸,长时间黄疸不退,甚至出现继续加深加重的情况,对新生儿影响很大。所以,医生应当积极发现,规范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近几年常用光疗、抚触、药物等手段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将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验组52例中男26例,女26例,日龄2-23天,平均日龄(9.5±3.4)天,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日龄1-25天,平均日龄(8.9±3.2)天。选择标准: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均母乳喂养;肝脾均无肿大。排除标准:患儿有新生儿溶血症、败血症、窒息、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两组患儿中日龄、性别、体重、病程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给予治疗前,保证两组患儿有保暖、吸氧、营养的供应及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对于对照组患儿采取间断蓝光照射,具体操作为用蓝光连续照射8h后,停4-6h,再重复上述操作,需注意,治疗时除眼睛用黑色眼罩遮盖及外生殖器和肛门用深色布遮盖外,使其他部位暴露。对于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蓝光照射下,再服用药物妈咪爱(每日3次,每次0.5g),茵栀黄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ml),一个疗程为5天左右。
1.3疗效评定标准[2]:
临床疗效指标,痊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完全消失,无症状,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部分消失,症状略微,胆红素水平稍高接近正常;无效是指患儿皮肤黏膜的黄染消失不明显,症状仍重,胆红素水平明显高。
观察记录患儿的临床疗效分级及胆红素每日下降值及退黄时间的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6.2%和86.5%。在胆红素的水平方面,每日下降量及平均退黄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少、短。具体见表一。
3 讨论
对于蓝光照射的治疗机制,是使患儿体内的脂溶性结合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物质,使其从尿中排出体外,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避免出现胆红素脑病。而用蓝光间断而非持续的照射,是为了避免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对于妈咪爱的治疗机制,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高,肝细胞内转移酶含量也低,不能将数量众多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使得仅一小部分的胆红素进入肠肝循环,又因为新生儿肠道菌群无或比较少,很难将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从而会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并使其重吸收增加。而妈咪爱含枯草杆菌、粪链球菌及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菌群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以此使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增加,能够促进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其重吸收减少,血清中含量减少[3]。
对于茵栀黄的治疗机制,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的湿热熏蒸肝胆而使胆汁不按照正常的通路流动,而溢出造成皮肤发黄。而茵栀黄口服液由茵陈、黄芩、桅子、金银花等中药制成,具有退黄、保肝的作用,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促进肠蠕动,减少其重吸收。
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应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且对于缩短退黄时间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龙向京.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3):59-60.
[2]陈素萍.茵桅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3]方群.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黄疽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2,24(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