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意导入
  
  师(深情讲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任你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生齐答)母亲!这种爱,叫——(生齐答)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母亲、母爱的文章,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母亲,猛然发现——(打出句子)
  学生:(齐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
  师:细细读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竟然”这个词体会到出乎意料。儿子连自己母亲的体重都不知道。
  生2:我从“竟然”这个词还体会到作者很粗心,他不关心自己的母亲,连母亲的体重都不知道,他为此而难过。
  师:抓住重点词语好好品味,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出乎意料、难过后悔的心情,请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句子。)
  师: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还看不准母亲的体重呢?默读课文第二段,找找原因,画下来,汇报。
  设计意图:“我”的内心变化是本课的情感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在默读中展开探究活动,能让学生根据文本所承载的信息,细细体会语言文字背后蕴涵的意义。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环节中,须充分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批注在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3--5句)这是作者的深情讲述,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个画面是不能忘记的!请读第一个画面——
  (生齐读第一句。)
  师:细细品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体会出什么来了?
  生1:我从“翻山越岭”这个词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因为“翻山越岭”就是指翻过很多座山,越过很多座岭。不仅如此,母亲还要拉着我,背着妹妹,挑着担子。
  师:你抓住了重点词体会,真会读书!你们爬过山吗?联系你爬山的感受,再看看这个词,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2:我补充。我爬过山,爬山很累,上到山顶,我累得气喘吁吁,腿又酸又疼。母亲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不知道有多累!
  生3:我们爬山的时候,什么也没拿,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不仅挑着一百多斤,还得拉着我,还要背妹妹,她的累可想而知!
  师:你看,联系生活实践,我们对母亲的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
  生4:我从“年复一年”看出母亲还是长期这样做,一直做了很久!
  师:请大家再把“翻山越岭”和“年复一年”联系起来,设想一下,在年复一年,春夏秋冬,翻山越岭的岁月中,母亲会遇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
  生5:夏天,太阳很大,照在母亲身上,母亲汗流浃背,豆大的汗水从她的额头流下来。说不定她会中暑!
  生6:我想母亲也会碰上下雨天,山路很滑,母亲背着妹妹,又挑这么重的担子,她会滑倒的!
  师:陡峭的山路,滑倒多么疼呀!
  生7:我想到的是冬天,下雪了,天气很冷,母亲还是这样走山路,妹妹一定穿着棉衣,母亲的背上又多重了几斤,母亲更辛苦了!
  师:你真是是个心细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母亲一定遇到过,可是她依然熬过来了,多不容易!
  生8:我想到的更危险,山上会有蛇、野兽,可能会伤害母亲!
  师:是呀!山野丛林,你想到的完全有可能出现!同学们,冬去春来,我和妹妹长高了个头,担子却压弯了母亲的腰,透过这几个词,我们看到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回忆,好好读一读这个句子。
  教师引读该句:在我记忆中,夏天,骄阳似火,山路崎岖,母亲总是一
  学生接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雨天,大雨滂沱,山是那样高,路是那样滑,母亲——(学生接读)
  师:冬天,寒风凛冽,夹杂着冰雹雪片,打到人脸上像刀割一样,母亲就这样顶风冒雪,手里——(学生接读)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母亲,用她赢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小小的我被她温暖的大手拉着,走过春夏秋冬、年年月月,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力大无穷,当然就看不准母亲的体重。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交流、朗读,以体会母亲抚养孩子、维持家庭的艰辛生活,感受母爱的伟大。在学生理解字词后,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中爬山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的辛苦,使其更深入地感知母亲“年复一年”的艰辛生活,从而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师:如果说小时候我们年纪还小,需要母亲这样照顾,那我们长大以后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看第二个画——
  生:(齐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什么是“重担”?想象一下,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话)
  生1:我想,在儿子挑水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师:你看,我们听出来了,母亲是多么着急呀!
  生2:儿子在挑柴火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生3:儿子在挑粮食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师:除了挑各种各样的东西,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也会这样说?
  生4:在儿子洗碗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生5:在儿子收割稻谷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生6:在儿子洗衣服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生7:在儿子做饭煮菜的时候,我想母亲也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这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无论是轻松的家务活,还是繁重的农活,她都不会让孩子们干,她都是这样说了一句“儿呀,快放下,让我来!”就把活接了过去!孩子当然就以为自己的母亲——
  生:力大无穷!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看得见的重担,但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比如繁琐的杂事,甚至是困难和磨难。面对这些,你想母亲会怎么说?(出示句子,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
  生1: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儿啊!没事,有妈在!”
  生2: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儿啊,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生3: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儿子,没事!再大的困难都难不住妈,你就安心工作吧!”
  师:母亲轻轻松松一句话,就默默地 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生4: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孩子,我们要坚强,有妈在,不用怕,我们一定会熬过去的!”
  师:坚强的母亲把战胜困难的信心传递给她的孩子。年复一年,母亲就这样默默承受这些重担过了几十年!作者一直看在眼里,一直习以为常,一直享受着母亲的关爱,现在你知道了吧,我为什么看不准母亲的体重!
  设计意图:此处情浓言深,应注重引导学生品读,去读懂文本。更为重要的是,在品读中注意挖掘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的内涵,使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层次,有深度。如对“重担”这个词的品味,就分了两个层次:首先通过一个句式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把“重担”一词还原于生活,体会这重担是压在母亲肩头的各种看得见的家务、农活;接着创设情境再次引导学生想象,通过丰富母亲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文中“重担”还应包括很多看不见的生活压力,包括生活的困难和磨难。正是这样的理解,使母亲的形象一点一点丰满起来,显得既平凡又伟大,深深地打动学生。
  师:直到我第一次把母亲抱起,没想到——
  生1:母亲竟然这么轻!
  师:没想到——
  生2: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这么重的担子!
  生3:没想到母亲从来就没有怨言,而自己竟然这么不懂事,没有为母亲分担过一点!
  师:是啊!没想到啊,没想到!(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你看,承受了这么多苦和累的母亲,有哪些变化?(出示句式“昔日的母亲一,如今已——”说话)
  生1:昔日的母亲红光满面,年轻漂亮,如今的母亲面容憔悴!
  师:容颜变了!
  生2:昔日的母亲力大无穷,如今的母亲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力气变了!
  生3:昔日的母亲满头青丝,如今的母亲白发苍苍,还满脸的皱纹!
  师:是的!“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你看得仔细,岁月留在脸上细微的变化你都注意到了!
  生4:母亲不再年轻了,她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师:看到母亲这样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什么?
  生l:母亲真是不容易,她为儿女操碎了心!
  生2:母亲真是太可怜了,看着她这样,我心里很难过!
  生3:我想哭!我觉得母亲很了不起!我的心好痛!
  师:是啊!看见母亲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的心如刀绞!作为儿子,作者看了,会怎么想?
  生1:我想他一定很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照顾过母亲!
  生2:他会很难过,他的母亲变成这样了!
  生3:他会内疚,自己小时候一点不懂事,让母亲操心,长大还不懂得帮母亲做事!
  师:这种难过,后悔,内疚的心情,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表达出来?
  生齐答:愧疚!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师:护士一直站在一旁听着我的讲述,她说什么?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读):——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护士动的是什么情?
  生1:我觉得是敬佩之情,她觉得大妈了不起!
  生2:是佩服之情,大妈太能干了!
  师:带着这种敬佩、佩服的感情,让我们再夸夸大妈!
  生:(齐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可是母亲却笑了笑,说(师生齐读):“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师: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淡淡的一笑和朴实的话语当中,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谈谈你的理解。
  生1:我觉得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因为母亲一直这样默默地做,没叫过苦,没喊过累,她不坚强,熬不过来!
  师:真好!(板书:坚强)
  生2:是个谦虚的母亲!因为,她做了这么多,这么了不起,可是护士夸她时,她却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很谦虚!
  师:是啊!母亲一点也不张扬,谦虚这个词送给母亲再合适不过了!(板书:谦虚)
  生3:在我眼里,这是个无所不能的母亲。什么困难都难不倒她,压不垮她!(师板书:无所不能)
  生4:她还是个心甘情愿为儿女付出,毫无怨言的母亲!(师板书:毫无怨言)
  生5:这是个伟大的母亲!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她为儿女做了很多,她不求回报,所以她很伟大!(师板书:伟大)
  师(指板书):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大妈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确,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么做的!我的母亲、你的母亲、他的母亲,她们都是这样做的……天下的母亲都和大妈一样了不起!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为儿女付出,毫无怨言,她们坚强、无所不能、她们伟大!
  设计意图: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对两幅插图的巧妙利用,提升了教学效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看到了昔日的母亲和今日的母亲的种种变化,正是这种种变化,使黑板上这些“倾心付出、无私奉献、毫无怨言、无所不能”之类的词语,不再空虚,不再抽象,母亲的形象更为立体生动。这样可敬可亲的母亲,让孩子如何不爱她!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师:作者想到这,他突发奇想,决定——(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读句子。)
  师:作者突发奇想,“奇”在哪?
  生1:奇在从来都是妈妈抱孩子,现在是孩子抱妈妈!
  生2:奇在是长大的孩子抱年老的妈妈!
  师:是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种奇妙的感觉吧!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的脑海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用一个词说你的感受。
  生1:这是个温馨的画面。
  生2:这是个幸福的画面。
  生3:这是个感人的画面。
  生4:这是个感动的让我想流泪的画面。
  师:无尽的“母爱”,激发了作者心中浓浓的“爱母”之情,而这种“爱母之情”,让这位慈祥而又坚强的母亲,心中如潮水般的情感化作了眼角的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流泪?这泪水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生1:这泪水是母亲欣慰的泪水,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生2:这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母亲从没得自己的孩子这样抱过,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
  生3:这是母亲激动的泪水,她觉得自己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激动万分!
  生4:这泪水是有苦又有甜的泪水,苦是因为妈妈觉得自己真是很辛苦,甜是因为她被儿子抱着,现在觉得心里很甜,再苦也值得!
  师:课文用一个省略号代表母亲这幸福,甜蜜、激动无比的情感。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应,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让我们再次回味这动人的时刻!
  (生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呈现,使文本信息再次传达,对学生的耳、眼、心形成多方面的冲击,使其思维的触感在脑中不断延伸,情感的浪潮在胸中不停翻涌。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学生走进了文中“我”的内心世界,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阅读的过程是探求意义的经历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会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为知识积累不同,经验储备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自然对文本感知的层次和意义也不同。在此处,让学生体会泪水的含义,其实也是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多元化的体会,是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
  师:这是一个很安静的时刻。安静的是表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极不平静!我想你们的内心也一定不能平静,对于母亲,对于感恩,对于责任,你们想说什么?请拿起笔,写下感受!
  (生写话三分钟。)
  汇报交流:
  生1:我想说:母亲为了我们,付出这么多,我要好好学习,听她的话,回报自己的妈妈!
  师: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好好学习,的确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
  生2:学了课文,我想到自己的妈妈。妈妈为我做了很多,可是我常常不听话,惹妈妈生气,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师:知道检讨自己的行为,你也长大了!
  生3:我的妈妈那么爱我,我想对她说: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师:这是多么动情的表达呀!
  生4:我看着屏幕上的背景,我想到,母爱就像这纯洁的蒲公英,洁白无暇,不含杂质!她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师:你用诗一般美的语言阐述你对母爱的感悟,真棒!
  生5:我想对天下的儿女说:好好孝顺我们的妈妈,不要等到妈妈老了,病了才醒悟,到时,后悔都晚了!(孩子泣不成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抒发感受,学生的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和思想的契合,同时也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推向更高层,并且延伸至课外——诵读歌颂母亲的诗文。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和互动过程。
  师:孩子们,感谢作者,感谢他突发奇想,(指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这轻轻的一抱,引发了我们万千思绪,引发我们对母爱,对感恩的思考,他教会我们感恩父母,学会爱人!最后,让我们一起来为爱我们的母亲吟诵一首小诗,表达我们的心中对母亲的爱吧!
  (师领读: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任你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师: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下课。
其他文献
卢梭的《爱弥儿》以哲理小说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思想。他强调要"把孩子看作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欲念,并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
期刊
从岩石的物理变形机制出发,对改进西原模型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改进西原模型蠕变变形机制是一个强化作用有限发挥、弱化作用累积的过程的结论.分析表明:改进西原模型能
在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中,需建立河网缓冲区.但是,不考虑地形影响而只按河流等级给定缓冲区宽度,则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长江中下游的DEM和河网分布图,提出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模块,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大量的阅读、写作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至
教一篇课文,如何确定重点目标?这是当前不少青年教师颇感迷惑的一个问题。他们或者把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或者动不动就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导致阅读教学
期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东部和沿海各省沦陷,大批文化机构和文化人士纷纷西迁。他们运用自身较为先进的新闻出版理念和经验,出刊办报、著书立说,使贵州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
校本(school-based)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人把它更简练清晰地表达为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管哪种说法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即它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在中学开设的,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也正因为如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会带有开设这一课程的教师的个人特色。在此,笔者谈谈对在历史教学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里品质,是幼儿良好心里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固然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但是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行业地位也是一时难以动摇的,媒体融合发展是当下的重要趋势。电视台编辑记者需要立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