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材“资料分析”栏目的利用研究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资料分析”栏目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及利用研究,为在教学中深化新教学理念,给高中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资料分析 分子与细胞
  普通高中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核心能力与核心品格的培养。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方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适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为适应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转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中“资料分析”栏目的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对该模块中“资料分析”栏目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资料分析”栏目的分类
  “资料分析”栏目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包括文字材料、图片、问题三部分。具体分布分别是:第一章、第三章均为2处;第四章为1处;第五章、第六章均为3处;共11处。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资料分析”栏目的内容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将教材中“资料分析”栏目归纳为三类(表1)。
  2“资料分析”栏目的运用案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具体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综合表现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为应对2018年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至关重要。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离不开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教材中“资料分析”栏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分析”栏目并不是教材的正文,不少教师会忽视对“资料分析”栏目的利用。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浅谈一下“资料分析”栏目的运用。
  2.1生命科学史类“资料分析”的运用
  生命科学史类的资料主要介绍教材内容的来源,反映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例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类资料的特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是在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中不断进步的。教师可据此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工作者身上勇于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该资料以科学史的形式展示了细胞学说的形成、建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各个学习小组从不同的方面,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小组1从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的历程角度来介绍:维萨里→比夏→虎克、列文虎克→马尔比基→施莱登、施旺→奈格里→魏尔肖。
  小组2从科学实验探究的角度来观察:器官水平的结构→组织结构→植物木栓组织的死细胞→动、植物的活细胞→植物分生区细胞→受精卵。
  小组3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角度来分析: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小组4从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阐明科学道理。
  教师: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你有哪些启示?
  学生: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持;科学发现离不开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的结合;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收获中进步、在探索中完善、在实践中获得真理的过程。
  教师: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
  学生:统一性,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教师:恩格斯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科的发展。
  在本栏目的运用中,教师根据材料内容,课前让学习小组从四个方面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展示,并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下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2.2理解核心概念类“资料分析”的运用
  理解核心概念类资料是对所学的知识解释和延伸,例如“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叶绿体的功能”。这类资料的主要特点是紧扣教学目标,直击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结合资料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第五章第四节“叶绿体的功能”,资料1介绍了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实验的材料选择好氧细菌和水绵,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教师要求让学生阅读资料1和资料2,并认真思考。
  教师:实验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师: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学生:首先实验材料选得好,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通过好氧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容易观察。条件控制得也好,在没有空气的黑暗中实验,排除氧气和光的影响;用极细的光来照射,叶绿体上会形成光照多和光照少的对照。
  教师:資料2中,在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这说明什么?
  学生: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师: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具有这些功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学生: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色素,基质和基粒中都含有光合作用相关的酶。
  在本栏目的运用中,活用资料学习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这一功能。教师重点介绍水绵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习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学生联系实验现象,自定阅读资料内容。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图像的能力上,该资料可以作为一个典例。通过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演绎与推理等方法,学习科学家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2.3联系生产与生活类“资料分析”的运用
  联系生产与生活类资料是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资料分析”。这些资料有的是与生命健康相关,有的是介绍最新科研动向和社会热点,例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干细胞研究与人类健康”“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等。这类内容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探究活动生活化。鉴于此,教师可将课堂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尝试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第六章第四节“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一个家庭一旦有一个癌症患者,不仅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应积极地预防癌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呢?课前兴趣小组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可从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饮食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收集然后课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应该哪些生活方式或习惯才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并以中学生存在的吸烟现象分析为例分析学校禁止学生吸烟的原因。通过讨论,教师继续提问。
  教师:事实上我们人体内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一些失控的癌变细胞,但并非都会致癌,为什么?
  学生:因为人体内有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该系统可及时清理这些癌变的细胞,保持机体正常的环境。当然,也有不能控制的癌变细胞,它们会失去控制而连续分裂导致癌症。
  教师:当一个人患了癌症的时候,也不要害怕,特别是心理上不要有太大的压力。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扩散与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应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学们知道目前癌症有哪些治疗手段吗?在患癌的哪一个阶段治疗,治疗效果最好?
  学生:……(兴趣小组成员将课前收集并整理好的材料与大家分享,同时教师要注意恰当引导)
  在本栏目的运用中,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的联系,这类资料均来源于生活,课前兴趣小组完成资料收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形成生命观念,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
  3“资料分析”栏目的教学功能
  3.1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的达成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料分析”栏目的内容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核心素养的达成,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利用“资料分析”栏目进行教学,改变了过去先给出结论,后举实例的思维定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形式的更新。为了适应新理念并实现教材中该栏目的教学功能,教师应充当引领者,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不断给予完善和修正,提升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核心知识,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笔者认为教学中对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栏目进行合理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養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内容。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了高三复习课要紧扣课本找准知识的前后联系,加强知识的整合复习,找准能力“提升点”,设置逻辑关联的“问题串”,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教科书 生物复习 教学有效性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复习课不是新授内容的简单重复,如何在复习课上激起学生对熟悉文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智慧地捕捉当前内容与此前、此后各章节知识
1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中的各部分结构各司其职且相互配合,有序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细胞核由于染色体上的DNA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从而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学习该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对细胞作为生命系统的理解更加深刻,
摘要:中国唐诗是古典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练、意象微妙、主题深远,诗人擅长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现实描写联系意象达到抒情的目的。而意象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其重点在于我们的思想体验形成的内在形象,这与古代诗歌中丰富的形象密切相关。以意象图式为理论基础,以《望庐山瀑布》原文及许渊冲版英译文为例,进行古诗词翻译分析。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意象图式 诗歌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采用“导学式微课教学”,从“科学史导入—探究与学习导学—检测与提问导学—课堂互动与解疑—绘制思维导图”五个环节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兴奋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 导学式 微课 微设计 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教学“微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
摘要 结合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采用问题驱动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探究传染病的兴趣,构建传染病的核心概念,在课堂中落实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传染病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驱动 生物学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关于传染病的内容主要从传染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题目,同学们如果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观察和总结,往往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下面我们先来看课本第168页的一道题目.  题目:江涛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明细清单,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如图1,每组均只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 min的有多少次?  (3)哪个时
文件编号:1003-7586(2020)08-0058-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流感  B.唇裂  C.白化病  D.21-三体综合征  2.下列關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5)10 - 0027 - 03  摘 要 通过问题串、模型建构、小组合作、情景创设等形式,对“碳循环”一课教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建构自主、主动、交流、互进的生态课堂,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模型建构 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碳循环”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部分:
摘要:以美国耶鲁大学Stephenc.Stearns教授的《进化,生态和行为原理》课程中“地质领域的大事件”一课为例,分析其跨学科素养,阐述对上海初中科学教师生物学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以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教学水准。  关键词:美国;耶鲁大学;跨学科素养;上海初中科学;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Stephen C.Stearns教授执掌耶鲁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
摘要: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要大力发扬革命精神。将吕梁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吕梁精神中的教育资源运用于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吕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对吕梁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指导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关键词:吕梁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