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源于溪流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既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又是制约我们语文各项能力提高的一个瓶颈。学生写作文难,如何使学生写好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点滴抓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作文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 从生活中汲取作文营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感兴趣的事,不用别人说就会主动去做;不感兴趣的事,即使自己勉强去做,心里也会不痛快,做事的效率也不高。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是靠后天培养的,又是人们长期专注于某种事情的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写作的成功,是激发兴趣的最好办法。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教学写作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不错的好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激起他们以文章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我们这里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晚报小记者”活动,有采摘草莓,做个小厨师,参观发电厂,野营等等。有兴趣的孩子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还可以在晚報上发表,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而且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走进真实的生活。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只有生活充实了,学生才会抒发出深厚的情感。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要想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图景,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要想尽办法为学生创造一切参与生活的机会,创造一切参与生活的机会,创造各种条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主动去感受和体验时代的脉搏。学写作文,必须首先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最好是写亲身经历过的、有切实感受的事,这样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也容易写出感情来。而有的学生写作文时胡编乱造一些故事,由于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在里面,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一点也不感人,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可见,鼓励学生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是写好作文的基本途径。最近,我们这里搞了一次综合素质训练营,我鼓励孩子们都去参加,去真正的体验军队生活,回来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好多孩子写到是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训练很苦,好几次都流下了眼泪,但很坚强地挺过来了。不后悔参加了训练,身体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下次还要再参加。这是孩子们的真情流露,通过作文体现了出来。
  二、 作文训练方法要多样化
  在发挥课本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或不同学科延伸。如:看图作文。就可以利用?品德与生活?学科上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图画让学生借题发挥写出好的作文,我们可以把无声的图画变成有声的文字,进而使孩子们对小鸟的关切之心和对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情感在他们稚嫩的言语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又如:音乐作文。教学时,我们可将准备好的一段富于变化、便于想象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我们可以把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学生写出的作文也一定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不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数学课上完后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小论文,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也增进了学科多元化的交流。
  三、 在作文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打破思维定式,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前段时间,听了一节洋思中学老师讲的语文课内容是《我是一棵树》他用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上的这节课。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当堂训练”环节,老师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的题材写出一篇作文,这篇课文题材是诗歌,学生即兴写出“我是一棵草”、“我是一朵浪花”、“我是一只鸟”、“我是一片云”等好文章。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是为学生们的出色表现鼓掌,因为他们都是即兴而作,台下的老师们也为之佩服,这不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思维,这个世界因为每个人的观察、感受、理解、表达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来。“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潜意志将得到无限发展 。
  总之,为使学生写好作文,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也许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赞美,就会将学生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之火点燃,如果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就会对写作迎难而上,作文就能顺理成章完成。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夯实的作文基础,不仅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也为中学语文学习做好了铺垫。当然,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学功底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摸索、探索经验。为使学生写好作文,先激趣,再进行多种多样的作文训练,还要阅读各类书籍积累素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写出好的作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世界。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容易忽视美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应调动情感寻找美;研读文本鉴赏美;发挥想象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
期刊
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發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现与大家共享:  一、
期刊
摘要:“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这句话已经成为一句“咒语”, 一句让成人时刻提心吊胆、让孩子越来越胆小、畏缩的咒语。然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敢于跟陌生人沟通与交流,是孩子走向成熟的里程碑。那么,怎样把握好教育的“度”,教给他们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艺术呢?实践中我们通过教给常识,培养意识;情境演练,强化意识;家园携手,助推教育等途径,有效地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批”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教师批改很辛苦,而学生却认为完成了任务了事,作文教学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限的。新课程标准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学建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
期刊
新课改实行以后,充分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在教学上的  困惑也越来越多。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老师们绞尽脑汁去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自  由的空间,但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到底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又该如何去学?成了老  师们心中的困惑。  一、对目前现状的困惑1.高中新教材容量大、内容多,课时少。2.教师讲得太多,让学生感悟的时间少,总是不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3.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感悟能
期刊
现代的中学生是伴随着信息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也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时期,正是青春发育的初始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人谈谈自己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一、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
期刊
幼儿园小班学生年龄较小,面临新环境的适应与离开亲人的变化,必然带来的便是哭闹,如何使宝宝更快适应在园生活、如何让家长放心便成为了每一届婴幼班任教老师的工作难点。在此,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特将工作中有效帮助宝宝适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召开家长会,提前储备家长应有的观念与认识  婴幼班幼儿家长大都较为年轻,与宝宝们第一次上幼儿园一样,他们也是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自己的宝贝,且缺乏丰富的育儿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前沿阵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倡导“个性化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對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