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已非常全面,对体验式创业教育也有所涉及,然而,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还较少。将以上两个领域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体验式创业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试点验证,证明新模式具有明确的思想基础和可操作性,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式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08-01
一、引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地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其深入了解社会、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育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90%的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配合学分管理。但实效性不强[1],学生普遍不重视社会实践,对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模糊不清,获得的效果与社会实践的初衷相差甚远。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其中少有发挥专业特长、锻炼应用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学生在有限的实践时间内,更是难以学以致用,这种模式仅仅是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并没能彻底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服务社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是为就业做好准备,当下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2]。双创号召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既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创造更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因此,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受传统观念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寻求“金饭碗”的就业理念仍根植于学生心中,当今大学生多属“95后”,家庭对其期待更多是围绕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职的稳定及社会地位,因此,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与激发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首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学生开始关注创业,并产生兴趣,但因高校固定的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理论知识的传递,用抽象的理论描述创业动态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引起进一步兴趣。相较,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創业的过程,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体验式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3]。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将体验式创业教育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体验创业后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以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为样本,通过抽样调研和个人访谈,搜集学生的创业或理想工作岗位的信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以暑期社会实践平台,与江苏裕腾建设集团搭建校企合作通道,建立实践创业基地。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创业观以及对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意向和看法。在样本学生创业实践后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两次问卷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讨论此次体验式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分析
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共有558人。97.6%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以志愿服务型和社会调研型为主;41.86%的学生有创业方面的想法,其目的是实现自我;67.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比赛;53.8%的学生表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环境不甚理想;对体验式创业概念的认识以字面理解为主,81.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体验式创业类课程,但是93.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有体验式创业课程,愿意参加。
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双创的大环境下,不少大学生都有创业意向,但普遍觉得创业困难,原因涉及资金及经验不够、创业方向模糊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压力,所以,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前提下应该提供优质创业平台,校外依托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创业实践,帮助学生以学习的心态接触创业,积累经验,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创业方向;校内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通过由学生自主举办创业类比赛、参与经验分享会等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更好地为学生踏上社会创业打好基础。
在对样本学生进行体验式创业实践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通过两次问卷结果分析对比,发现体验式创业实践能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三、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与体验式创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在创业实践中模拟创业过程,为毕业后的真实创业积累经验。该模式具有可推广性,高校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培养基地,有必要也有能力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开展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高慧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发展路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36(6):134-137.
[2]刘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3):344-346.
[3]纪玉超,杨向荣.地方本科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编辑 冯永霞
要]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已非常全面,对体验式创业教育也有所涉及,然而,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还较少。将以上两个领域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体验式创业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试点验证,证明新模式具有明确的思想基础和可操作性,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式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208-01
一、引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地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其深入了解社会、提高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育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90%的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配合学分管理。但实效性不强[1],学生普遍不重视社会实践,对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模糊不清,获得的效果与社会实践的初衷相差甚远。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在暑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其中少有发挥专业特长、锻炼应用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学生在有限的实践时间内,更是难以学以致用,这种模式仅仅是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并没能彻底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服务社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是为就业做好准备,当下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2]。双创号召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既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创造更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因此,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受传统观念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寻求“金饭碗”的就业理念仍根植于学生心中,当今大学生多属“95后”,家庭对其期待更多是围绕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职的稳定及社会地位,因此,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与激发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首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学生开始关注创业,并产生兴趣,但因高校固定的教育模式,主要围绕理论知识的传递,用抽象的理论描述创业动态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引起进一步兴趣。相较,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創业的过程,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体验式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3]。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将体验式创业教育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体验创业后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以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为样本,通过抽样调研和个人访谈,搜集学生的创业或理想工作岗位的信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以暑期社会实践平台,与江苏裕腾建设集团搭建校企合作通道,建立实践创业基地。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创业观以及对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意向和看法。在样本学生创业实践后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两次问卷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讨论此次体验式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分析
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共有558人。97.6%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以志愿服务型和社会调研型为主;41.86%的学生有创业方面的想法,其目的是实现自我;67.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比赛;53.8%的学生表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环境不甚理想;对体验式创业概念的认识以字面理解为主,81.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体验式创业类课程,但是93.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有体验式创业课程,愿意参加。
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在双创的大环境下,不少大学生都有创业意向,但普遍觉得创业困难,原因涉及资金及经验不够、创业方向模糊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压力,所以,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前提下应该提供优质创业平台,校外依托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创业实践,帮助学生以学习的心态接触创业,积累经验,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创业方向;校内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通过由学生自主举办创业类比赛、参与经验分享会等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更好地为学生踏上社会创业打好基础。
在对样本学生进行体验式创业实践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通过两次问卷结果分析对比,发现体验式创业实践能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三、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与体验式创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在创业实践中模拟创业过程,为毕业后的真实创业积累经验。该模式具有可推广性,高校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培养基地,有必要也有能力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开展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高慧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发展路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36(6):134-137.
[2]刘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3):344-346.
[3]纪玉超,杨向荣.地方本科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