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课程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别对对分课堂与混合式对分课堂进行概述,介绍混合式对分课堂的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等教学流程,以及内化吸收部分的“想一想”“帮帮我”“考考你”等环节,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论述实验类课程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的实施,分析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类课程  混合式对分课堂  流程  实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49-03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很多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随堂实验。这些实验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黑白图文为主,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授课方式難以让学生接受,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这些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使得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错乱无序,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从而阻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适合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模式被逐步应用到了课堂中,如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师也在积极探讨和研究,如何在具体实践中,根据教学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拟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环境监测课程为例,探讨实验类课程中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传统对分课堂面临的问题及混合式对分课堂的优势
  (一)传统对分课堂面临的问题
  “对分课堂”是我国近年在大学课堂中采用的基于心理学规律提出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突出课堂讨论过程。对分课堂由三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构成,分别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但传统的对分课堂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首先,对分课堂中一半时间由老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因此和传统一般课堂相比,教师课堂授课时间大大缩短,有可能会导致知识点讲解不充分,重难点剖析不全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透,造成课堂讲授欠缺,导致内化吸收过程受阻,最终讨论难以开展。其次,内化吸收过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然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内化吸收不足。最后,课堂讲授不充分、内化吸收不理想,势必会影响到下一个讨论环节的开展,导致整个对分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混合式对分课堂的优势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将在线(On-line)学习与线下(Off-line)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因此,为解决实验类课程教学中的难题,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团队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手段融入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使两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学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仿真实验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课外学习和内化吸收,教师再通过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讨论式课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
  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在传统对分课堂的基础上,将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入对分课堂,形成混合式对分课堂。即基于对分课堂(PAD)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课堂分为三个部分:P—— 讲授,A—— 内化吸收,D——讨论。其中,在内化吸收阶段,又设置了三个环节,一是“想一想”:针对课堂上所讲内容,完成具体作业;二是“帮帮我”: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求助别人;三是“考考你”: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问题,向组员提问。与传统的对分课堂不同,混合式对分课堂的主要特点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贯穿课前、对分课堂课中及课后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线上和线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三、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阶段
  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上传电子教案、微课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到课程教学平台。在课前通过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和手机优慕课APP获取课前信息,思考子任务单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明确课程任务。结合课本、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的电子教案、微课视频、图片、动画等知识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网络课程平台和手机APP的搭配使用,可供学生进行课前线上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整合了学习资源,并能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监督,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为对分课堂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课中阶段
  此阶段按照对分课堂的三个阶段来设计课堂教学。
  1.讲授环节。教师通过任务引入,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再结合实例引入本次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PPT的图表、图形、图片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利用教学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达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目的。实验操作视频围绕课程重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场景,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示范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掌握操作方法和要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活泼、有趣、真实,以此引导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内化吸收环节。该环节的特点是网络平台的应用贯穿整个过程,使信息化手段和对分课堂有效结合。第一,教师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在线测试模块开展对分课堂中的“想一想”环节,学生利用手机APP进入“想一想”栏目中的在线测试,在规定时间内用手机进行答题并提交测试结果。第二,教师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对分课堂中的“帮帮我”环节,让学生找出自身薄弱的知识点,并记录在平台,利于今后的反思提高。学生针对“想一想”中自己的测试结果,利用手机APP在网络平台的“帮帮我”栏目中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为讨论时求助其他同学做准备。第三,教师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对分课堂中的“考考你”环节,学生利用手机APP在平台区“考考你”栏目中列出自己掌握清楚,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问题,向组员提问,并为后续的讨论环节做准备。
  3.讨论环节。教师让学生按照实验协作的分组来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学生针对组员的“帮帮我”问题、“考考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督促和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分组讨论后教师抽查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通过全班交流促进和深化讨论,找出大家共同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对讨论环节进行点评,针对讨论内容和同学表现两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提高。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相互协助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组员间的协助关系,也为后续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后阶段
  教师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课后拓展问题,课后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的学习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并登录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回答教师发布的课后问题。利用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课后作业区,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针对教学内容实操性强的特点,教师还可将实验操作的视频和仿真动画上传到平台,以供学生课后反复观看练习,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自主有效地进行课后巩固。
  四、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对分课堂在传统对分课堂的基础上,融入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对提高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成效。
  首先,课前和课后的线上学习突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在线测试、答疑讨论等学习活动,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
  其次,在对分课堂上,传统的内化吸收环节都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写在纸上或笔记本上完成的,容易弄丢也不利于课后反思巩固。通过网络教学平臺,将内化吸收环节转变为让学生利用手机APP在平台上完成。“想一想”环节利用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实现课堂中师生的实时互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帮我”和“考考你”的问题也记录在平台讨论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没有讨论完的问题,学生在课后还可以继续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平台回顾哪些问题是当时上课不懂的,需要大家讨论帮助的,哪些问题是已经弄懂了,需要加深印象的,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点。
  再次,讨论环节的分组是让学生按照进行随堂实验的分组设置的。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实操性较强,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于有相应随堂实验的课程,(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0页)讨论环节十分必要。以往在实验室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小组组员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一进实验室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实验步骤不熟悉,有些组甚至只有一两个同学在动手操作,组员间没有很好地合作和沟通。因此通过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让组员间有一个集中沟通交流的时间,再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的时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操,团队合作也更融洽,从而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
  实验类课程中的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利用对分课堂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课堂参与率、融入度、创新力明显提高,极大改善了课堂效果。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知识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还将对分课堂延续和拓展到课外,使学生在线上和线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也为后续实验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对分课堂,给传统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元素。混合式教学手段解决了对分课堂存在的不足,对分课堂也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两者优势互补。混合式对分课堂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自主性,对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新,等.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3]林海文,丁靖艳,等.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对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改革与实践”(GXGZJG2016B036)
  【作者简介】梁 宁(1983— ),女,广西钦州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与治理。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中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感到无话可说,布置到如何入手进行写作,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造成的。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阅读、善于观察的习惯,使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描写真人真事,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他们通过写作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创作出优秀的作文。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作文教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积
四、技术知识75.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哪些?答: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发酵法等,也可采用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但要达到消灭其所
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有利
自然资源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城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条件相比农村幼儿
作为一座休闲旅游城市,烟台的骑马运动方兴未艾,除了拥有一批骑马爱好者之外,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型马场也已落成。据了解,占地几百公顷的蓬莱和圣马场已于2013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这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英汉对比,减少母语的负面影响;加强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练习的形式,提升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29-02  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目前,
【摘 要】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清醒的认知,需要做好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具备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发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主体 地位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的引导者,老师要在课堂中各个环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从而能够
【摘要】本文论述移动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卡片式微课教学生词,课前制作好叠加式微课让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结合微课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 移动微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呈信息化发展并出现了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精练、趣味性强
当前,林业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更加迫切、依赖更加强烈。我国林业科技发展需要围绕世界林业科技发展新趋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发展迅速。马拉松赛事形象正面,参与人数众多,不仅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广受媒体关注,是城市最佳的宣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