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创业:发掘“湖南玉”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衡建,祖籍湖南长沙,是一名地质类专业硕士。他的第一次创业,却与地质无关。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他研制出了“康美尔乐”灰指甲、手足癣抗菌液系列产品,使数以百万计的人群摆脱了灰指甲、手足癣之苦。
  第一次创业,大获成功。可是,他却回归老本行——地质,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他能再次成功吗?
  偶然看到“湖南玉”
  2010年的一天,谭衡建路过一建筑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将成堆的大石块倒入碎石机,地质找矿勘探专业出身的他,被一块大石头的外形构造所吸引。他上前细看,这哪是一般的石头,里面分明包裹着有待雕琢的璞玉!
  谭衡建买下几块“石头”带回家,经检测,被当做建筑材料的“石头”,是产于湖南的一种极有特色的碧玉,生于前寒武纪6亿至10亿年间,该玉种硬度为6.5至7.2,与翡翠极为接近。
  碧玉全国都有分布,但颜色单一,多为墨绿色。而湖南出产的碧玉,是彩色碧玉。其色彩之丰富,全国少见。
  此后,谭衡建开始了寻玉路,他爬罗霄、登雪峰、摸岭南、掘连云,经过3年多实地调查研究,对湖南玉的分布地域和可供开采的量,心里有了“一本账”,湖南不仅有玉,而且玉的品质不比全国四大老牌玉低,一些品质还高于全国四大玉。
  纵观藏量,能形成湖南玉产业,这让谭衡建欣喜不已。
  新疆“和田玉”、湖北绿松石、河南“独山玉”和辽宁“岫玉”,是中国公认的四大名玉。而湖南,除了产出少量中低档的玛瑙,从未被列入“产玉之乡”。
  去年11月,经省珠宝协会、省地勘局相关专家鉴定后,谭衡建正式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楚湘碧玉”商标,他将打破“湖南无玉”的历史记录。
  撬动“湖南玉”产业
  我国四大名玉从质地上说它们都属软玉,湖南玉相比四大玉质地要硬,更适合雕琢,更难损坏,更好收藏传承。
  传统的四大玉的资源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已近枯竭,业内人士都在寻找新的玉种,玉资源亟待保护。谭衡建认为,湖南玉是一种极富潜力的玉资源,它是中国的“第五块玉”。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氏璧”故事让人领略了玉的价值。玉石产于大山,在地下深藏了6至10亿年,经历了地球几亿年的“锻造”,富含了人体所需的硒、锌、镍、钴、锰、镁、钙等微量元素。因此,经常玩玉,人体会吸收玉中的微量元素,有益健康,所以有“人养玉3年,玉养人一生”这一说。
  玉质地坚硬、细腻润滑、色彩多样独特,再加上精美的雕工,就会成为一件永恒的纪念品。一些精美大件玉雕,雕刻技师根据它们的体态、色彩,再构思作品寓意形态,因此每件精美玉雕作品都是孤本,没有第二件,它可以成为企业、馆所、家庭等的镇厂、镇馆、镇宅之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近年来,湖南株洲市旅游市场蓬勃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谭衡建认为,株洲缺少让入惦记的知名旅游纪念品,可利用湖南玉进行加工,形成产业,传播玉文化,让湖南玉饰品打出品牌,创造更多收益。
  谭衡建投资千万元,在株洲市高新区栗雨工业园建设了厂区,从全省各地精选、收购的数以干吨计的玉坯料,正等待着雕刻师的雕琢。
  撬动湖南的碧玉产业,让湖南之玉全国闻名,这是谭衡建的梦想,梦想已经起航!
其他文献
介绍了软土路基的性质及类型,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要求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总结软土路基几种处理方法的优点,以解决软土路基施工的困难,提高软土地基的质量。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中各科教师的协调者,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
人在一生的经历中,总是要面临着多次选择。如何择善而从?这就需要比较,需要鉴别,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将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追求,选择在最佳点上;重庆市京剧团武
中华自古多名瓷。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制瓷历史上,明净素雅、幽靓隽逸、极具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的青花瓷,一直都受到人们青睐,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
一、引言指数基金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构造方法对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各类投资者的证券投资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日益受到交易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
期刊
结合福建三明永安石门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交T型梁施工,详细介绍了预制T型梁双导梁吊装施工技术,探讨了其安全保证措施,并总结了双导梁吊装施工技术的优点,以供参考借鉴。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CAI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在高中数学课堂中
在分析“田园城市”等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外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城市规划理论向实践转化所依托的物质和精神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