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说》是我国教育历史上从理论上阐述师道的第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是韩愈所作。《师说》六艺的研究对现代的素质启迪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师说》六艺的重要意义,并对其中的《诗》《书》《礼》《乐》《易》深入探讨,以挖掘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联系,并通过六艺的研究学习,从中找出其对新时代的素质教育都有哪些启迪作用。
关键词:《师说》 六艺 素质教育 启迪
一、《师说》中六艺的重要意义
《师说》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的经典诗书。这六本著作所涵盖的学问范围极为广泛,又被指为师道的学问。从艺术上来说,《师说》是从现实审美角度出发,以艺术语言作为载体,在当时社会的审美范畴内对师道、伦理与崇高等进行探索。《师说》是韩愈不惧流俗与嘲弄、以抗颜为师的正气连贯于全篇、体现人格美的作品。他注重尊重师长,呼吁人们保持对学问的热忱探究,形成谦和礼让的崇高思想,塑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大唐恢复礼仪好学的风采。《师说》的出现给青年人极大的鼓舞,去探索学问,这才有后来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的学习态度,从而造就了韩愈对古文运动的实践思想,针对现实发起议论。《师说》里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着解放进步的精神,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师说》体现着幽远的境界美,是宋朝以后的作学、学家的教育滋养,它的影响与功劳不可磨灭。《师说》是主张“文以载道”的作品,里面的观点鲜明、立论深刻、针砭时弊,并以道择师,是指按照一切事物的规律,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伟大哲学思想。
二、《师说》中六艺的素质教育
(一)《诗》的素质启迪教育
《诗》即为《诗经》,是我国诗歌总坛上最早的一部,是开创现实主义先河的巨作。它有着许多优美精彩的诗歌展现手法,是无法超越的艺术成就,是饥饿者的食物,是劳动者喜欢做的事情。《诗》被历代文人不断进行探索研读,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巨著,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教科书,对素质教育有着十分广泛的启迪。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子曾给《诗》高度的赞美,表示诗可以令人高兴,可以观察鉴赏,可以群体聚集而作,可以发泄心中怨气,并有力强调《诗》在多方面都有着教育的功能,学习作诗不仅可以激发出自己的志气,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学识,对事理也理解得更加透彻,甚至可以感化世间的丑恶,促进民族的和谐团结,对一切弊端给予严厉的批评,发扬世间的真善美,抑制着世间的一切丑恶。可见,《诗》对人文教化的作用,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历史背景,都有着很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诗》的情感质朴,内容丰富,蕴含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素养,囊括着天文、地理、政治、祭祀、典礼、礼仪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诗作,是影响人们言语、行为与外交的重要著作,是人类对文明素质教育启迪的重要依据。
(二)《礼》《乐》素质启迪教育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快速,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教育理念。而《师说》里的《礼》《乐》思想和精神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启迪性。首先,《礼》《乐》的思想体现着人格精神的构建,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集中表述。孔子曾表示,“乐”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乐不仅是对文艺、音乐和舞蹈的传授,更有着正确看待美丑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因为资金的短缺、设施不够完善等,导致学校对音乐的教学并不重视。而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学校对学生的“乐”教育流于形式,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对“礼”“乐”思想和精神的教育培养。所以,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礼”“乐”教育,充分发挥“礼”“乐”的特性,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压力与负面情绪,而对“礼”“乐”的培养教育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紧张郁闷情绪,更能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世界的各种压力。
(三)《尚书》素质教育启迪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历史文献,里面的内容有着许多良益的教育思想,虽然历史久远,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尚书》原有《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在战国时期被汇总成《书》,里面记载着大量的尧舜禹等有名的历史人物品德的事迹。我国古代以德的教育为首,但现在许多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学生整体的思想品质下降。曾有学者表示:以儒家的思想教育为主、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境界是我国对传统教育的根本追求,而这种整体的思想动态在先秦时期就受到儒家学派的关注。
三、《师说》六艺仁义道德启迪
《师说》中六艺所指的道,即儒家学派的仁义道德。从尧舜禹禅位相传到周公时期的道道相传,都是先王之道。韩愈的《师说》六艺里清楚地表示:以博爱为仁,仁的行为视作义。如果一切事情皆能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在做法上有礼、乐、政等,民众有农、工、士等;而人类的位置也是多变多样:有君臣师友、父子兄弟、夫妇宾主等;衣服有丝和麻;食物有米、果、蔬、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韩愈《师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儒家的道德伦理,更触及封建社会在政治方面的措施、物质上的文明与生活中种种的生活方式。先王的道通过文字来记载,想学先王之道,就势必要读懂《师说》的六艺,而且将这个道理一直流传下去。通过学习《师说》六艺,不仅能掌握许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生活等领域都有大幅度提升。所以,现在的思想素质教育都会从《师说》六艺里获得很多的启迪。
四、《师说》六艺培养学习态度
韩愈《师说》六艺里,对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性质给予了肯定的启迪,这是在思想上一种了不起的解放。六艺里有教师对学生“解惑”的教学方式,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对问题的思考,而且要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要勇于质疑,不能盲从地对教师教授的所有知识听之信之。朗读一篇文章,同时也要了解它的意思并进行思考。读书最为重要的是要通晓书的意思,思考书的含义,不应该是书中说什么就是什么。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些都强调了只有做到真正的思考,才能从中发现疑惑,并向老师寻求“解惑”之法。韩愈在《师说》六艺中指出:先“思义”,才会“有惑”,然后再由老师“解惑”,学生通过“解惑”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师说》六艺中还指出:读句子而不懂得断句就要去找教师,但碰到真正的疑惑時反而置之不理,这种学习态度是获小丢大,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师说》六艺主张学中有思,反对被动盲目的学习方式,这与新时代所要求的创造创新式学习是一致的。同时《师说》六艺中还提到:学习不分年龄界限,学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而且人在求学生涯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老师。在古代,《师说》六艺就已提出这样的学习观念,在科技和知识都在飞速创新的新时代里,一次教、终生用的学习态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吸收知识的需求。通过对《师说》六艺的了解,启迪了当今社会创新式的学习方法。里面有一段周公对成王和傅的思想启迪教育,希望他们在治理国家时能成为一个政治明君,并且能以身作则地教化百姓。
五、结语
《师说》有着幽远的境界美,并对艺术知识有着独特的审美角度。其中的六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人们言语、行为与外交的重要著作,更是人类对文明素质教育启迪的重要依据。《师说》六艺倡导着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万物变化,通过学习研究六艺使自己的人格丰富起来,修养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师说》的学习探讨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了以平常心面对知变,以谨慎面对应变,积极面对善变,并让人们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生活等领域都有大幅度提升,对新时代的学习态度等起到了启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张松文,女,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师说》 六艺 素质教育 启迪
一、《师说》中六艺的重要意义
《师说》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的经典诗书。这六本著作所涵盖的学问范围极为广泛,又被指为师道的学问。从艺术上来说,《师说》是从现实审美角度出发,以艺术语言作为载体,在当时社会的审美范畴内对师道、伦理与崇高等进行探索。《师说》是韩愈不惧流俗与嘲弄、以抗颜为师的正气连贯于全篇、体现人格美的作品。他注重尊重师长,呼吁人们保持对学问的热忱探究,形成谦和礼让的崇高思想,塑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大唐恢复礼仪好学的风采。《师说》的出现给青年人极大的鼓舞,去探索学问,这才有后来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的学习态度,从而造就了韩愈对古文运动的实践思想,针对现实发起议论。《师说》里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着解放进步的精神,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师说》体现着幽远的境界美,是宋朝以后的作学、学家的教育滋养,它的影响与功劳不可磨灭。《师说》是主张“文以载道”的作品,里面的观点鲜明、立论深刻、针砭时弊,并以道择师,是指按照一切事物的规律,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伟大哲学思想。
二、《师说》中六艺的素质教育
(一)《诗》的素质启迪教育
《诗》即为《诗经》,是我国诗歌总坛上最早的一部,是开创现实主义先河的巨作。它有着许多优美精彩的诗歌展现手法,是无法超越的艺术成就,是饥饿者的食物,是劳动者喜欢做的事情。《诗》被历代文人不断进行探索研读,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巨著,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教科书,对素质教育有着十分广泛的启迪。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子曾给《诗》高度的赞美,表示诗可以令人高兴,可以观察鉴赏,可以群体聚集而作,可以发泄心中怨气,并有力强调《诗》在多方面都有着教育的功能,学习作诗不仅可以激发出自己的志气,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学识,对事理也理解得更加透彻,甚至可以感化世间的丑恶,促进民族的和谐团结,对一切弊端给予严厉的批评,发扬世间的真善美,抑制着世间的一切丑恶。可见,《诗》对人文教化的作用,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历史背景,都有着很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诗》的情感质朴,内容丰富,蕴含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素养,囊括着天文、地理、政治、祭祀、典礼、礼仪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诗作,是影响人们言语、行为与外交的重要著作,是人类对文明素质教育启迪的重要依据。
(二)《礼》《乐》素质启迪教育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快速,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教育理念。而《师说》里的《礼》《乐》思想和精神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启迪性。首先,《礼》《乐》的思想体现着人格精神的构建,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集中表述。孔子曾表示,“乐”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乐不仅是对文艺、音乐和舞蹈的传授,更有着正确看待美丑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因为资金的短缺、设施不够完善等,导致学校对音乐的教学并不重视。而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学校对学生的“乐”教育流于形式,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对“礼”“乐”思想和精神的教育培养。所以,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礼”“乐”教育,充分发挥“礼”“乐”的特性,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压力与负面情绪,而对“礼”“乐”的培养教育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紧张郁闷情绪,更能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世界的各种压力。
(三)《尚书》素质教育启迪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历史文献,里面的内容有着许多良益的教育思想,虽然历史久远,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尚书》原有《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在战国时期被汇总成《书》,里面记载着大量的尧舜禹等有名的历史人物品德的事迹。我国古代以德的教育为首,但现在许多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学生整体的思想品质下降。曾有学者表示:以儒家的思想教育为主、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境界是我国对传统教育的根本追求,而这种整体的思想动态在先秦时期就受到儒家学派的关注。
三、《师说》六艺仁义道德启迪
《师说》中六艺所指的道,即儒家学派的仁义道德。从尧舜禹禅位相传到周公时期的道道相传,都是先王之道。韩愈的《师说》六艺里清楚地表示:以博爱为仁,仁的行为视作义。如果一切事情皆能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就是道。在做法上有礼、乐、政等,民众有农、工、士等;而人类的位置也是多变多样:有君臣师友、父子兄弟、夫妇宾主等;衣服有丝和麻;食物有米、果、蔬、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韩愈《师说》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儒家的道德伦理,更触及封建社会在政治方面的措施、物质上的文明与生活中种种的生活方式。先王的道通过文字来记载,想学先王之道,就势必要读懂《师说》的六艺,而且将这个道理一直流传下去。通过学习《师说》六艺,不仅能掌握许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生活等领域都有大幅度提升。所以,现在的思想素质教育都会从《师说》六艺里获得很多的启迪。
四、《师说》六艺培养学习态度
韩愈《师说》六艺里,对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性质给予了肯定的启迪,这是在思想上一种了不起的解放。六艺里有教师对学生“解惑”的教学方式,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对问题的思考,而且要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要勇于质疑,不能盲从地对教师教授的所有知识听之信之。朗读一篇文章,同时也要了解它的意思并进行思考。读书最为重要的是要通晓书的意思,思考书的含义,不应该是书中说什么就是什么。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些都强调了只有做到真正的思考,才能从中发现疑惑,并向老师寻求“解惑”之法。韩愈在《师说》六艺中指出:先“思义”,才会“有惑”,然后再由老师“解惑”,学生通过“解惑”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师说》六艺中还指出:读句子而不懂得断句就要去找教师,但碰到真正的疑惑時反而置之不理,这种学习态度是获小丢大,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师说》六艺主张学中有思,反对被动盲目的学习方式,这与新时代所要求的创造创新式学习是一致的。同时《师说》六艺中还提到:学习不分年龄界限,学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而且人在求学生涯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老师。在古代,《师说》六艺就已提出这样的学习观念,在科技和知识都在飞速创新的新时代里,一次教、终生用的学习态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吸收知识的需求。通过对《师说》六艺的了解,启迪了当今社会创新式的学习方法。里面有一段周公对成王和傅的思想启迪教育,希望他们在治理国家时能成为一个政治明君,并且能以身作则地教化百姓。
五、结语
《师说》有着幽远的境界美,并对艺术知识有着独特的审美角度。其中的六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人们言语、行为与外交的重要著作,更是人类对文明素质教育启迪的重要依据。《师说》六艺倡导着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万物变化,通过学习研究六艺使自己的人格丰富起来,修养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师说》的学习探讨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了以平常心面对知变,以谨慎面对应变,积极面对善变,并让人们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生活等领域都有大幅度提升,对新时代的学习态度等起到了启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张松文,女,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