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中学物理要走向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课程功能,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评价,推行崭新的理念、体系、结构与运作方式。
根据活力课堂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自然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于是探究式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
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提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在讲人造卫星时,提出人造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却在空中运行?讲电磁波时,提出为什么遥控器可以遥控电器、用手机可以打电话、收音机可以听广播?通过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
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索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对于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可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时,先用实验展示情景:导线在蹄形磁铁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回路中有电流,电流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确定。然后提出问题,当闭合圆形线圈静止在磁感强度逐渐增大的磁场中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有关,并进一步让学生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首先设计一个这样的实验:在实验之前,先用一节旧电池检查电流的方向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然后,用灵敏电流计与副线圈相连,将条形磁铁在线圈中插入和抽出,观察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得出楞次定律。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就会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式,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学史上,有许多物理学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信心和意志,与困难作斗争,与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作斗争,与科学界内部和外部的阻力甚至迫害作斗争,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严谨细致、唯物唯实。例如,哥白尼经过三十多年认真仔细的天文观察,写出天体运行论,纠正了地心说的错误,引起了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美国的富兰克林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这些为科学实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而又非常风趣、乐观的精神,是物理学史教学中让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教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有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品质。这些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向这些科学家们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四、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通过探究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训练和发展。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例如这样一道题:一同学要把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两根细绳系在一起,但这两根细绳相距很远,他无法同时把它们抓住,此时,房间里只有一把椅子和一把钳子,这位同学尝试用椅子来解决问题,但未能成功,那么该怎么辦呢?能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钳子可以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利用单摆的知识:把钳子系在一根绳子的下端,使其摆动,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站到二者的中间,待第一根绳子摆过来时把它抓住,这样就可以把二者系在一块了。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探究式教学提倡科学研究和自主发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建构主义的具体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
根据活力课堂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自然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于是探究式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
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提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在讲人造卫星时,提出人造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却在空中运行?讲电磁波时,提出为什么遥控器可以遥控电器、用手机可以打电话、收音机可以听广播?通过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
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索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对于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可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时,先用实验展示情景:导线在蹄形磁铁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回路中有电流,电流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确定。然后提出问题,当闭合圆形线圈静止在磁感强度逐渐增大的磁场中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有关,并进一步让学生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首先设计一个这样的实验:在实验之前,先用一节旧电池检查电流的方向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然后,用灵敏电流计与副线圈相连,将条形磁铁在线圈中插入和抽出,观察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从而得出楞次定律。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就会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式,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三、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学史上,有许多物理学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信心和意志,与困难作斗争,与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作斗争,与科学界内部和外部的阻力甚至迫害作斗争,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严谨细致、唯物唯实。例如,哥白尼经过三十多年认真仔细的天文观察,写出天体运行论,纠正了地心说的错误,引起了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美国的富兰克林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这些为科学实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而又非常风趣、乐观的精神,是物理学史教学中让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教育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有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品质。这些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向这些科学家们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四、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通过探究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训练和发展。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例如这样一道题:一同学要把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两根细绳系在一起,但这两根细绳相距很远,他无法同时把它们抓住,此时,房间里只有一把椅子和一把钳子,这位同学尝试用椅子来解决问题,但未能成功,那么该怎么辦呢?能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钳子可以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利用单摆的知识:把钳子系在一根绳子的下端,使其摆动,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站到二者的中间,待第一根绳子摆过来时把它抓住,这样就可以把二者系在一块了。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探究式教学提倡科学研究和自主发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建构主义的具体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