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好象阅读和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的尴尬处境。而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的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作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是,中学生毕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脑力活动,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作文能力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1 培养学生多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多读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科。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2 以读促写,经常进行小练笔
这种融合在课文教学中的练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训练机会,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在教完新课或某一片段之后进行的练笔,本身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鲜真实的反馈,因为这个过程排除了他人发言的干扰和辅助,完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就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而言,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强化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②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无事可讲,无话可说,而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课文练笔呢?
2.1 运用仿写和改写让学生练笔。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一般适用于古诗教学——譬如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或现代诗,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翻译。
2.2 复述课文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组织结构形式,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却不是段意的简单结合,不至于让学生失去对课文的品读趣味性。
2.3 补充原文。抓住课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与主题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可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或扩充情节。扩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作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是,中学生毕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脑力活动,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作文能力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
1 培养学生多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多读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科。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2 以读促写,经常进行小练笔
这种融合在课文教学中的练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训练机会,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在教完新课或某一片段之后进行的练笔,本身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鲜真实的反馈,因为这个过程排除了他人发言的干扰和辅助,完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就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而言,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强化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②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无事可讲,无话可说,而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米”。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课文练笔呢?
2.1 运用仿写和改写让学生练笔。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一般适用于古诗教学——譬如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或现代诗,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翻译。
2.2 复述课文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组织结构形式,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却不是段意的简单结合,不至于让学生失去对课文的品读趣味性。
2.3 补充原文。抓住课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与主题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可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或扩充情节。扩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