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与反审美现象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是一直难以定义的一个文学词汇,同时美学也是生活当中随时可以触及但是难以解释的一个学科,不同人对美的判定是不同的,且没有唯一标准,因此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评价他人的审美错与对、美与丑、高级与低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相关的影视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甚至常常被部分不了解农村群体的国内学者带着有色眼镜所抨击,因此本文将以影视美学的角度并结合近二十年的东北乡村生活经历来探究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与反审美现象。
  关键词:审美与反审美;民族性与造型性;大众文化传播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1]。也就是审美是主观与客观的交叉结合体,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审美是一种没有唯一标准的评判模式。”不同的国家对审美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东方国家认为女性含蓄、婉约是一种美,而西方国家更多认为女性奔放、性感是一种美,同样不同民族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例如少数民族大多认为认为男性勇猛、善战、肌肉是一种美,而生活在内陆的人更多认为男性知识、洒脱、气质大方是一种美,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的人,都会对审美有着不同的标准。”
  一、谁该是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点评者”?
  在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节目当中,崔永元曾经代表过城市“精英学者”和广大城市网友向赵本山进行提问问道:“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以赵四的嘴歪、刘能的口吃、谢大脚的脚大等人的身体本能缺陷进行人物塑造甚至起绰号,这样一系列的举措,是否是对残疾人的不尊重?是否是对农民群体的污蔑?”随后赵本山回答道:“我们当时生活在农村的时候,就确确实实是这样给别人起外号的,但是其他人不会有任何的不舒服,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爱称。”
  其实在这一问一答后,双方还是不能相互理解,为什么农民群体会对这样一个带有贬低性质的绰号,是抱有一种接受而且欢迎的心理,而农民群体也不清楚为什么网友和学者会对绰号这个问题那么的在意,甚至要“上纲上线”,其实矛盾双方的这种认同的差别就是不同生活环境之下所影响的人们对于审美标准的不同。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主要面向群体为中国广大的农业、农村、农民群体,因此对于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评判应该由中国的农民去评判,不是城市里的精英学者更不是广大网友。因此对于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我们要抱有一种谦卑的姿态去研究它,因为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是建立在广大农民的特殊生活环境和生产经历之上的。
  二、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特点
  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以及造型性与运动性6大美学特性,同时影视艺术具有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等3大审美心理[2]。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也同样具备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及运动性六大影视美学特性,同时中国农民群体对影视艺术同样具有镜像世界与视觉心里、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期待世界与接受心理等三大审美心理。
  以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刘老根》为例,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其结合了东北的戏剧文化二人转以及民间小调等音乐、舞蹈秧歌等各种各样艺术的表演形式,其技术性体现在运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及设备手段进行综合性呈现,同时其直观的视听真实感实现了与荧幕二维空间的有机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人物的服道化例如丁香的妆容、刘老根儿的衣服穿搭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造型,包括在镜头画面的构造上,光线的配比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造型,同时在拍摄的过程当中,镜头的运动以及蒙太奇的运动衔接也都是将造型性和运动性进行了一个完美的展示。同时整部电视剧不仅客观的、如同镜子一般的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原景原貌,同时还将农村人民对于爱情、对于农村生活、对于农业生产的美好期盼也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以及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反转,也全部都在农民群体的认知范围之内,因此这样一部农村影视剧也同样符合农民的身体的三大审美心理。
  但脱离开此之外,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还有着自身独到的审美特点,第一点“意识形态下的审美”。中国农民群体是生活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模式培养之下的忠實群体,因此农民群体对于党政、党纲、党的思想、党的执政意识的掌握不仅及时而且相对更加多样,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当中,时政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审美就是我国价值观导向下的主流审美。第二点是“民族性以及民俗性”,虽然说农民群体不是通常民族意义上划分的民族中的一族、,但是其独特的群居生活以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使其具备了极强民族性以及民俗性,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是建立在民族性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性质,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三农”影视文化来讲,越是民俗的、越是世界的。
  三、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特点
  反审美这是指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自觉反抗或消解形态,它反对传统审美的固定化和权威化,力图以各种个人的方式重新表达对美的体验和认识,反审美对美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受众以新的眼光和视角开看待审美[3]。以农村影视剧《乡村爱情》为例,其中的刘能作为一个口吃以及光头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这应该是不符合农民群体以及不符合大众的主流审美的人物,但是在农村影视剧文化当中,其以这样一个鲜明的、独特的甚至是在性格上有一些吝啬的人物形象出现时,不仅没有得到大家的反感反而赢得了大家很多的聚焦目光,甚至在一定时间段让大家觉得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是有一些可爱的,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中的反审美现象被农民群体的接受度并不低。
  同剧中嘴角抽搐的赵四,无论是在衣着上、谈吐上,还是性格上都有一些不同于众人,这样一种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很难得到主流审美接受的,无论是农民群体还是非农民群体。同时好斗、蛮烦的谢广坤以及地中海的人物造型,现实中也是同样很难被大众审美接受的,然而事实上他们几个人物都不约而同的在农村题材的影视剧当中获得了众多农民群体的青睐,甚至是在很多不同影视剧,比如说《女人当官》、《女人进城》、《女人村庄》等各种各样题材农村影视剧都会有这样一个与现实大众审美相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三农”题材的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状态出现。
  中国农民群体在对待影视剧文化的接受程度上要相对的开放,而且包容性和自由性要更加强烈一点,因此中国三农题材影视剧文化的反审美特点是一种常态化的、被农民群体所接受的审美现象,这种审美不仅不会引起广大农民群众的反感,甚至大家会以此为主要的探讨热点。同时在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下,在人物的高反差的形象塑造之下,农民会不约而同地通过这种反差美、反审美现象,最终得到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文化传递,因此在中国“三农”题材影视文化的反审美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A1%E7%BE%8E/3063347?fr=aladdin[J].
  [2]. 彭吉象. 《影视美学》(修订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3]. 赵宁 张华丽.《现代装饰理论》[M].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现代装饰,2012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目前学界多认为是时势造就英雄,意即任何伟大的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需要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英雄的出现只是偶然的。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是英雄创造时势,意志在影响英雄的行动,进而发生了历史事变。在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是非此即彼。事实上,可根据具体事变,将其分为事变性英雄和事变创造性英雄。  关键词:英雄;时势;事变  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营养物质流入河湖,致使主要流域、湖泊营养物质严重富集,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水华频繁暴发。近十年首都北京的城市河湖受富营养化影响,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华问题,本文从水环境背景、水华形成的条件、河湖水质现状、防治手段几方面介绍近十年来北京城市河湖水华防治现状。在水华形成条件中着重针对温度、水流、光照、营养盐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在河湖水质现状中通过对30处监测点,DO、T
期刊
摘要:煤炭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要能提升对于存在不良问题的科学认知,实现在行政管理方面,不断优化企业的行政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能发挥出良好的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效果。  关键词:煤炭企业;行政管理;原因;路径  一、引言  煤炭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协调企业的发展问题,保障运转稳定,发展企业价值功能的重要保障
期刊
摘要:电视新闻是我国传统的媒体形式,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也开始转变,積极融合新媒体形式的优势可以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并且实现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传统电视新闻传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新媒体形式的冲击,电视新闻行业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利用创新手段吸引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新闻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电视新闻行业要扩展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找到传播走向的新起点。
期刊
摘要:在一系列电视节目中,电视新闻节目是第一种选择。主持人是节目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一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有良好的信息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控制电视节目的节奏。媒体的报道水平与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直接相关,这就需要有效的控制电视节目的技能。本文从电视信息音频传输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分析主持人应如何掌握电视信息传输技术。  关键词:播音主持;电视新闻;播音;技巧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高度的专业化
期刊
摘要: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是新闻发展的迫切需要,长镜头和同期声是提升新闻报道现场感的重要手段。要提升新闻报道现场感,不仅要在选题和前期准备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将长镜头、同期声等手段结合起来,关注细节、以人为本,从而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现场感;策略  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实际上是客观现场在观众心中引起的一种主观感受。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营造现场感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感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社会舆论场信息呼啸而来,网络这一强大的力量让信息具备了更好的流动性、交叉性,与此同时,在爆发危机事件以及产生敏感信息时,网络舆论中的集聚效应和“标签化”也愈加明显。因此,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空间,已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舆情管理;引导;文献综述  一、前言  近年来,网民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诉求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每当有“意见领袖”参与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的垃圾分类制度起步较晚,且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最难做的环节是推动习惯养成,不能形成准确的分类投放而导致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被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污染,无法回收使用,本文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头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从生活垃圾中获得再生资源,以积分奖励的方式使民众从对垃圾分类的初步认知到最终正确按分类类别投放垃圾,推动正确分类投放习惯养成
期刊
摘要:本文先是针对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进行了概括,对施工许可审批步骤和准备条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剖析,对约束施工许可行政审批工作的几点原因进行了论述,融合本地区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工作的具体状况,从多个方面针对施工许可行政审批提速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许可;审批提速;条件简化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涉及到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办理的手续品种繁多,这一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网络新媒体包围的世界中,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播手段的不斷更新,新闻传播的方式日渐独特,同时新闻传播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新闻传播的受众以及传播者也在不断融合,二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随着新闻的广泛出现,不少短视频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感,也使得新闻传播真正的融入到了群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