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玫:想带中国的孩子去欧洲看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晓玫

在塞纳河边感受毕加索与伏尔泰的气息


  朱晓玫,1949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八岁已经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了。虽然“文革”中断了朱晓玫的学业,但即便身在农村劳动,她也总是找各种机会偷偷练习钢琴。“文革”结束后,朱晓玫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1979年,她在周广仁和潘一鸣的帮助下去美国留学。1985年,朱晓玫又从美国前往巴黎深造。1994年,时年四十五岁的朱晓玫终于在巴黎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独奏会,场面出乎预料的火爆。从此,朱晓玫便迎来了她事业的高峰,她的音乐会永远一票难求。
  朱晓玫在美国的老师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施纳贝尔的学生乔多斯(Gabriel Chodos)。初到美国,朱晓玫受了很多苦,她上第一节钢琴课时,乔多斯评价她说:“虽然你的手指跑得很快,但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的演奏没有任何意义(doesn’t make any sense)。”这句话给了朱晓玫当头一棒,“我想他们对很多刚刚从中国过去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评价——中国人从小训练严格,技巧不缺,但音乐要能够打动人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朱晓玫来说,欧洲得天独厚的环境比美国更适宜于对音乐感悟的培养。朱晓玫在巴黎的寓所就位于古老的塞纳河边,那是居里夫人曾经住过的街道。朱晓玫的房子左边是伏尔泰的故居,右边是毕加索的故居,“你走出门,会感觉到这些伟人的灵魂和气场依然在周围萦绕”。朱晓玫特别喜欢追随音乐家的足迹,她曾经去德国把巴赫出生时的小屋、工作过的场所和结婚所在的教堂全部走了一遍,而去意大利拜访威尔第的故乡布塞托的经历更是带给她极大的震撼。“威尔第成名以后,有一次听到了瓦格纳的音乐,觉得自己写的音乐和瓦格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于是回到了家乡,从对位、复调、和声从头学起,十七年不写新作品。”在朱晓玫看来,这是一定要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到的感受,所以在巴黎,她经常会去拜访肖邦和李斯特的故居,以寻求新的音乐灵感。
  很显然,有着同样感受的,不止朱晓玫一个人。她动情地告诉我们,她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拿到了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在开学前,他去巴黎游玩了十天,结果被欧洲的文化彻底迷住,最终决定放弃美国的奖学金,从头学法语、去巴黎留学,因为那儿才是他“真正想学习的地方”,欧洲文化的魅力可见一斑。作为过来者,朱晓玫深知她的演奏是如何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的影响下发生了蜕变。“我觉得我在欧洲待的这几十年,对我的审美趣味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是一种巨大的影响。”因此,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让那些年轻的、已经在技巧上达到最高峰的中国学生,来欧洲亲身感受一下?“古典音乐是起源于欧洲的,如果没有在欧洲生活过,对于审美趣味和音乐风格的把握,永远是一个遗憾。”


卡地亚全额资助的“青年钢琴家计划”


  这个“带中国的孩子去欧洲看看”的梦,朱晓玫空做了好几年,直到2018年2月,机会终于来了。法国卡地亚公司的老总听了朱晓玫的唱片后深受感动,找朋友牵线,请她出来吃饭,聊聊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这位老总是个古典音乐发烧友,每天要练一个小时钢琴,对古典音乐的精通程度不亚于专业人士,这让朱晓玫当场就起了“邪念”,想要“利用”他一下。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总,问:“你能不能帮助我?”当时,老總什么也没说,只是冲她微微一笑,朱晓玫也没敢坚持,暗暗嘲笑自己太过分了,“第一次和别人见面就提出这样的要求”。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九点,老总给朱晓玫打来电话说:“我想了一下,我愿意资助你。”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事情接下去的进展仿佛水到渠成般顺利。第一届的“青年钢琴家计划”,朱晓玫打算只带三位中国天才钢琴家去法国,为此她不得不精挑细选。她挑选人才的方式很特别,主要是通过自己慧眼识人和朋友推荐,看录像,看眼缘。“就像我去饭店吃饭,当然要选我喜欢吃的菜了。”很重的口味她不会要,“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很难再改变了”。朱晓玫认为比较能感动人的风格,是那种清清淡淡的,宛若一张白纸。“我甚至想找一些看起来傻呵呵的孩子,因为我老觉得‘大智若愚’,你要是对生活上的小事太聪明了,可能走不远。”朱晓玫崇尚自然、诚恳地表现音乐,尊重作曲家写的每一个细节,“作曲家的乐谱就是宪法,你随意篡改谱子上的记号,就是违反宪法了”。


01陈学弘


02扎西措


03张铖

  朱晓玫最终挑选出来的三个孩子,第一个名叫陈学弘,1999年出生于甘肃省,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曾经获得过2016年首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年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和“最佳玛祖卡演奏奖”,其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圣彼得堡、洛杉矶等地。陈学弘家境贫寒,生活非常朴素,平时很少说话,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落里,“他对别人那些琐碎的谈话没什么兴趣,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我一下子就选中他了”。   第二个孩子名叫扎西措,藏族人,出生于青海省,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随后进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学习,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以及钢琴教师资格证。扎西措多次参加白俄罗斯、捷克、意大利和乌克兰的国际钢琴大赛和室内乐比赛,获奖无数,目前在兰州西北民族大学任教,同时活跃于国内外的音乐舞台。2017年,朱晓玫去兰州讲学时认识了扎西措,对她颇为赏识,“非常纯的一个女孩子”。
  第三个孩子名叫张铖,是朱晓玫2017年在慕尼黑ARD钢琴比赛做评委时认识的。她觉得他的舒曼弹得很好,可惜他第二轮就被淘汰了。朱晓玫心有不甘地去查了一下他的简历,发现他早年在深圳跟随但昭义教授学习,后来去了美国德克萨斯基督大学音乐学院,师从一位匈牙利的老师,“所以他的味道基本上很欧洲”。让朱晓玫惊讶的是,其实张铖早在2011年就获得了克拉拉·哈斯基尔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和观众奖。朱晓玫问他:“你得了奖以后上哪儿去了?怎么现在又开始参加比赛了?”张铖坦言自己当时得奖后,有点儿“范进中举”的感觉,觉得人家可能搞错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奖项并不匹配。因此,他远赴德国,去了柏林艺术大学念书,一念就是六年。随后,他再去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没有获奖,现在来参加慕尼黑ARD钢琴比赛,又是铩羽而归。朱晓玫说,比赛就是这样,每个评委的口味不同,选手发挥的水平也不一样,结果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张铖今年二十六岁,我想最后推他一把,不然他的信心会整个地被摧毁掉。”

“怎么都得触动一下这些孩子们的神经”


  2018年4月,朱晓玫带着这三位千里挑一的青年钢琴家首次亮相“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展览的开幕式。第一届“青年钢琴家计划”将于一年后,也就是2019年4月到5月进行,为期两个月。在此期间,朱晓玫将全程参与、陪同,与这些中国最具天赋的青年钢琴家们同吃同住,通过让他们全身心地浸泡在欧洲的文化中,感受音乐与文化的冲击,进而改变他们对音乐与演奏的认识。
  朱晓玫要带孩子们参加大师班。“我们要联系目前欧洲最顶级的钢琴大师,比如安德烈斯·席夫、内尔森·弗莱尔等,让孩子们有机会与法国、德国等欧洲钢琴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家们一起工作。”内尔森·弗莱尔是朱晓玫非常崇拜的一位钢琴大师,“他的演奏没有一丝一毫的弄虚作假、哗众取宠,他本人也没有一点儿当官的架子,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座谈、交流、吃饭”。
  朱晓玫要带孩子们去旅行,走一遍音乐家、文学家的足迹。“我要带他们去参观拉威尔的故居,那是所有音乐家故居中保存得最好的。还有巴尔扎克故居,他的故居有两个出口,因为他交不起房租,经常要躲债,只能从暗道里出去,真是让人心疼。”朱晓玫盘算着让这些孩子们了解文化大家们的生平故事,然后“怎么都得触动一下他们的神经”。
  朱曉玫要带孩子们去阿尔卑斯山住上一个月,练习专注、静默。阿尔卑斯山对朱晓玫来说很重要,她经常在那儿闭关修炼。“在弹钢琴、搞艺术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silence(安静)。”每次演出前大约两个星期,朱晓玫就开始不接电话、不写邮件了,“这些日常的琐事很扰乱思维,我需要全心全意地倾心于艺术”。


朱晓玫



  朱晓玫要带孩子们学习品酒,品尝法国的美食。“我要给他们讲法国美酒的制造和品味,这些东西和音乐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很多酿酒、品酒的词汇和音乐上的用语是一样的。”有一个法国有名的酒庄老板,谈到种植葡萄时这么说:“你不要去打搅它,要让它自由地成长。”朱晓玫觉得这很有道理:“音乐也是一样,你越做越坏。很多年轻人想在音乐中加上这个东西,加上那个东西,最后就变得不是作曲家的原味了。”
  朱晓玫要请老师来给孩子们讲欧洲的历史、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我们弹西方音乐,如果不知道基督教是怎么来的话,是不可以的。”她要带孩子们看最最经典的欧洲电影,组织向公众开放的讲座,讨论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
  最后,朱晓玫要安排孩子们和欧洲的观众见面,让他们切身地感受一下欧洲观众的专业性。“我到了欧洲以后,其实是观众在帮我练琴。我每次录音之前都会先和观众交流,这样能提高我对作品的理解力。和其他地方的观众不一样,欧洲的观众是当我弹得越轻,他们越安静,这种安静让你更有欲望去演奏,去与他们分享。”朱晓玫坦言,有时她弹到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结尾的主题再现时,欧洲的观众会悄悄地抹眼泪,而这时她的泪水也会喷涌而出,双方的心灵达到了高度共鸣。第一届“青年钢琴家计划”的汇报音乐会将于2019年5月23日在巴黎香榭丽舍音乐厅举行,这些中国天才钢琴家将在此完成他们的“法国首演”。
  从整体上来看,这个“青年钢琴家计划”的内容,似乎是对国内“通识教育”的进一步完善。而项目结束后,卡地亚对这些钢琴家并不要求任何回报,“他们觉得只要能做到文化输出就足够了”,这也是让朱晓玫深为感动的一点。三位学生在巴黎学习、生活的所有费用都由卡地亚公司承担,但朱晓玫却拒绝了卡地亚付给她酬劳,“这钱给我,还不如多请一个学生呢”。她永远心系中国的钢琴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个项目。由于第一届“青年钢琴家计划”是一个尝试、探索的过程,因此全额资助的名额很有限,不过,她同时在考虑,“如果有一些孩子的基础不错,又愿意承担一部分费用的,也许也可以参加进来”。
  在临近发稿前,我们又得知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卡地亚公司已经决定资助这三位学生,在德国Accentus厂牌录制个人独奏专辑,下个月就要进录音棚了。看来,法国人对艺术的热情真是毫不含糊啊,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常说音乐要有声,音乐是乐音的有机组合,但在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约376-427年)的无弦琴故事中却并非如此。沈约《宋书》本传说:“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莲社高贤传·陶潜传》说:“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勞弦上声!’”意思是说陶公有张“素琴”,没有弦和徽,他常与友朋饮酒时弹它,虽“抚而和之”,但奏的却是无
期刊
不久以前,环球澳洲发行了青年钢琴家陈默也的新唱片《四种文化》(Four Worlds)。乐迷们对环球澳洲应该不会陌生,多年来,其发行的“雄辩系列”(Eloquence)再版了众多经典演奏,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国际版所忽略的。我是不太相信包装的,尤其在古典音乐方面,我只相信品位。对于“雄辩系列”的唱片,除了其中一部分的装帧风格我不尽认同以外,对于其录音内容的选择,我真是每每要击节赞叹。陈默也参加悉尼国际
期刊
在戏剧舞台上,采用中国题材、表现中国情调的西方歌剧作品,最广为人知的首推《图兰朵》——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留下的未竟之作,讲述了美貌绝伦却冷酷无情的中国公主最终被鞑靼王子征服的故事。这个故事经1998年张艺谋执导制作的“太庙版”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版”,惊艳了全世界。  其实,还有一部歌剧,亦是以中国宫廷为背景的一段“异国恋”,讲述了中国王子与奥地利女子的情爱恩怨,可视作《图兰朵》的姐妹篇
期刊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1865-1936),俄罗斯作曲家,自幼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格拉祖诺夫十一岁开始作曲,十四岁结识“强力集团”的核心人物巴拉基列夫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追随后者学习,取得飞速进步。在音乐赞助人贝尔雅耶夫的支持下,年轻的格拉祖诺夫游历西欧,定期举办推广自己与其他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音乐会,逐渐获得国际声誉。十九世纪末,格拉祖諾夫的创作进入成熟期,重要作品包括多部
期刊
作为晚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奥地利音乐教育巨人,罗伯特·福克斯似乎并没有他的众多学生那样耀眼: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西贝柳斯……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藏着那个时代最为卓越的技术与最为敏锐的思想。然而,这每一个名字都与罗伯特·福克斯紧密相连。身处浪漫主义晚期音乐创作的中心,为每一位具有才华与潜质的学生指引方向,罗伯特·福克斯无疑是成功的。福克斯  罗伯特·福克斯1847年2月15日出生在离现在奥地利和斯洛
期刊
上海大学OMC原创音乐社是一个活跃在上海大学校园的音乐社团,以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释为主。其社员不仅拥有一定的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基础,还具有音乐创作热情,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来看一下吧!  禅语有:清池皓月照禅心。所谓禅心,即清静寂定的心境,清空安宁的心。这首歌词写得简而不白,禅意深远,一字一句皆怀菩提心。主旋律紧贴歌词的平仄,用干净简洁的创作手法,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使用了现代和声进行搭
期刊
2001年9月11日早上,美国发生了立国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震惊世界——其中当然也包括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所有乐师以及行政人员,他们原定在两日后开演一连三晚的2001/02乐季开幕音乐会。这时,乐团的音乐总监克里斯托弗·冯·多纳伊(Christoph von Dohnanyi)与行政总监莫里斯(Tom Morris)面临着一个难题:这场开幕音乐会还要继续吗?  如果我们回看克里夫兰管弦乐团的百年历
期刊
2018年7月20日至21日,由朱家角镇人民政府发起,音乐评论家、“音乐之友”创始人、“若耶音乐节”发起人刘雪枫先生与上海思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策划,施坦威赞助的首届“若耶·珠溪音乐雅集”在朱家角安麓举行。  若耶音乐节创立于2017年3月,是中国第一个山水实景的秘境音乐节,曾于2017年举办“绍兴若耶音乐雅集”“兰亭·若耶雅集”等活动,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与美景的交融,更以富于特色的音乐雅
期刊
舒伯特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无数醉人的旋律,留在稿纸上的文字却寥寥无几,但这梦醒时分记下的只言片语却意外地成为了《冬之旅》的最好注脚。他在生命临近终点时写成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改编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穆勒(Wilhelm Müller)的诗歌,其中注定有些宿命降临的意味:无人理解的音乐,永远失落的爱情,寻求死亡的旅程……但这部长达七十五分钟的大型声乐套曲却在舒伯特去世后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名声,“被
期刊
每年的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一大早,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礼拜堂外就排起了长龙,人们都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国王学院圣诞庆典。虽然庆典要到格林尼治时间下午三点才开始,但限于礼拜堂的席位数量,唯有赶早,才有把握领到入场券。而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一天也有百万听众守候在电波前,聆听这一年一度的盛事——九篇读经与圣诞颂歌庆典(A Festival of Nine Lessons and Carols),剑桥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