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地运行,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尤为是上市公司提供的虚假信息,让人触目惊心,危害更为严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探索了标本兼治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虚假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近几年已变的十分突出,并呈上升之势。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杜绝虚假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丞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具体可细分人为(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
(一)、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1、法制观念薄弱,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
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帐,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次要原因——外部因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
《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歪理和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还需完善,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应,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4、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
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的计量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而这恰恰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编造虚假交易事项,蓄意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政策等。
二、 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抓主要矛盾
1、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会计人员要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罚。
(二)、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好次要矛盾
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3、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更新和修正传统的会计假设,改进计量手段,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非财务信息和关联方交易,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抓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是相符相承,缺一不可,同时进行工效最大
同时还可以使用其它一些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如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加强司法介入的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等等。因此,克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应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发挥本国的优势,并借助国外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会计信息失真地整顿,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公司法》等相应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坚决惩治腐败。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虚假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近几年已变的十分突出,并呈上升之势。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杜绝虚假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丞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具体可细分人为(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
(一)、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1、法制观念薄弱,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
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帐,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次要原因——外部因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
《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歪理和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还需完善,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应,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4、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
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的计量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而这恰恰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编造虚假交易事项,蓄意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政策等。
二、 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抓主要矛盾
1、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会计人员要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罚。
(二)、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好次要矛盾
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3、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更新和修正传统的会计假设,改进计量手段,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非财务信息和关联方交易,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抓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是相符相承,缺一不可,同时进行工效最大
同时还可以使用其它一些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如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加强司法介入的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等等。因此,克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应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发挥本国的优势,并借助国外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会计信息失真地整顿,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公司法》等相应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坚决惩治腐败。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