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水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务行为主体的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水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乡水务管理问题分析
1、水务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市水务:城市水务是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关于水资源规划与建设、防洪、输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活动的总称。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对所辖区域内城市和农村有关防洪、水资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所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全新管理体制。水务一体化管理是一个上下机构、平行机构之间互动的管理过程,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城乡水务的管理,同传统水务管理模式不同,其权力维数是多元的、平行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水务管理的区别见表1
水务工程体系:水务工程体系包含以下4个子体系:
1)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主要包括堤防、调蓄工程、避险设施和排水系统等。
2)供水体系
包括:(1)水源:分为地表水供水工程、地下水供水工程和其他水源供水工程等;(2)自来水公司:指供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公司;(3)给水管网:包括取水道、供水管道以及配套设施。
3)排水体系
包括:(1)排水管網:指汇集和排放污水、雨水的灌渠及其附属设施组成的系统,分为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三种;(2)污水处理设施:指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3)再生水回用。
4)生态建设体系
包括:(1)绿地建设;(2)河湖水面管理。水务机构:水务机构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三部分。
2、政府机构包括各水务管理部门;
水务事业单位包括监测、科研、设计、咨询、规划和技术开发等与水务有关的事业单位;
水务企业包括水源工程管理单位、自来水公司(厂)、排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等。城乡水务管理运行路线,见图
城市水工业:城市水工业是指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以水质为中心,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它是随着水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兴工业,是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以及利用等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主体是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等,包括为水工业服务的水工业制造业,以及科研、设计、工程、设备加工和管理等相关领域。
二、我国城乡水务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建国初期,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实行的是分级分部门管理的体制,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水利管理;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和城区地下水管理;地质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勘探与管理;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还有航运、农业、卫生等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城乡分割、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在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1988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水法》中明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从而构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
法律框架。
但是对国务院形成的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见表2)和由水利部系统形成的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见表3)的对比不难看出,“多龙管水”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全国水管理体制与机制明显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城市与农村水资源的管理、水量与水质的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管理、供水与排水的管理以及污水处理与回用等事务的管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良性循环发展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这种管理方式与国际上较成功的“一龙治水”的模式相比十分落后。
表2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表(国务院部门)
表3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表(水利部系统)
三、水务管理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在城市供排水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水务管理中普通存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以及治污的不管回用等多龙治水的局面,水资源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城市水务发展对于水务管理体制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改革水的管理体制”的精神指导下,各地贯彻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以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1993年开始,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萌芽阶段(1993一1999)
该阶段的代表有深圳市和陕西省洛川县,其改革起因于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随着这两个地区改革的初步成功,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渐渐在全国兴起。这一阶段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较小,处于积累经验阶段,截至1999年底,全国成立水务局149个。
(2)水务一体化管理发展阶段(2000---)
这一阶段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迅速,其代表有上海、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等省、市、区。各地政府为了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关于“改革水的管理体制”的精神,进行了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共成立各级水务局760个。在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央政府也加强了对己成立水务局的宏观指导,水务管理体制不断深入发展。
截至2003年底,全国除北京、西藏以外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共计1097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46%。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四、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务管理的目标分析
各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体现精简、统一、效率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克服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和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2、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水规划,使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与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回用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3、水务部门统筹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效配置城市、农村以及区外水资源,水工程的联合调度能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提高城乡防洪和供水保障率;
4、有利于统一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供水排水的价格政策,统一征收有关规费,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和建设统一的水务市场,强化了水务资产运营;
五、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基础
任何组织都是一种层级结构,由承担相互关联活动的各不相同的任务单元组成,如在城乡水务管理中涉及的各个单位和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各任务单元的活动水平和产品特征必须协调一致。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错综复杂的技术和信息关系的各任务单元问配置稀缺的组织资源,为组织协调提供一个总体架构,在城乡水务管理中,其管理的目的是在有效的组织体系下,实现城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
作为一项制度变革,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由于水问题变化所导致的制度变迁。从全国范围来讲,水资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所导致的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城乡水事之间的影响日益密切以及水资源本身的水力联系。在制度上,由于水问题的变化所导致处理问题方式的变化,需要进行制度变革,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或合并机构。
参考文献:
[1]龙爱华,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8:17~21
[2]刘昌明,中国二十一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水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一10.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水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乡水务管理问题分析
1、水务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市水务:城市水务是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关于水资源规划与建设、防洪、输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活动的总称。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对所辖区域内城市和农村有关防洪、水资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所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全新管理体制。水务一体化管理是一个上下机构、平行机构之间互动的管理过程,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城乡水务的管理,同传统水务管理模式不同,其权力维数是多元的、平行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水务管理的区别见表1
水务工程体系:水务工程体系包含以下4个子体系:
1)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主要包括堤防、调蓄工程、避险设施和排水系统等。
2)供水体系
包括:(1)水源:分为地表水供水工程、地下水供水工程和其他水源供水工程等;(2)自来水公司:指供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公司;(3)给水管网:包括取水道、供水管道以及配套设施。
3)排水体系
包括:(1)排水管網:指汇集和排放污水、雨水的灌渠及其附属设施组成的系统,分为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三种;(2)污水处理设施:指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设施;(3)再生水回用。
4)生态建设体系
包括:(1)绿地建设;(2)河湖水面管理。水务机构:水务机构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三部分。
2、政府机构包括各水务管理部门;
水务事业单位包括监测、科研、设计、咨询、规划和技术开发等与水务有关的事业单位;
水务企业包括水源工程管理单位、自来水公司(厂)、排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等。城乡水务管理运行路线,见图
城市水工业:城市水工业是指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以水质为中心,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它是随着水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兴工业,是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以及利用等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主体是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等,包括为水工业服务的水工业制造业,以及科研、设计、工程、设备加工和管理等相关领域。
二、我国城乡水务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建国初期,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实行的是分级分部门管理的体制,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水利管理;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和城区地下水管理;地质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勘探与管理;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还有航运、农业、卫生等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城乡分割、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在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1988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水法》中明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从而构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
法律框架。
但是对国务院形成的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见表2)和由水利部系统形成的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见表3)的对比不难看出,“多龙管水”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全国水管理体制与机制明显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城市与农村水资源的管理、水量与水质的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管理、供水与排水的管理以及污水处理与回用等事务的管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良性循环发展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这种管理方式与国际上较成功的“一龙治水”的模式相比十分落后。
表2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表(国务院部门)
表3中国水资源管理体系表(水利部系统)
三、水务管理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在城市供排水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水务管理中普通存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以及治污的不管回用等多龙治水的局面,水资源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城市水务发展对于水务管理体制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改革水的管理体制”的精神指导下,各地贯彻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以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1993年开始,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萌芽阶段(1993一1999)
该阶段的代表有深圳市和陕西省洛川县,其改革起因于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随着这两个地区改革的初步成功,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渐渐在全国兴起。这一阶段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较小,处于积累经验阶段,截至1999年底,全国成立水务局149个。
(2)水务一体化管理发展阶段(2000---)
这一阶段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迅速,其代表有上海、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等省、市、区。各地政府为了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关于“改革水的管理体制”的精神,进行了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共成立各级水务局760个。在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央政府也加强了对己成立水务局的宏观指导,水务管理体制不断深入发展。
截至2003年底,全国除北京、西藏以外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单位共计1097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46%。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四、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务管理的目标分析
各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体现精简、统一、效率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克服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和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2、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水规划,使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与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回用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3、水务部门统筹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效配置城市、农村以及区外水资源,水工程的联合调度能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提高城乡防洪和供水保障率;
4、有利于统一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供水排水的价格政策,统一征收有关规费,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和建设统一的水务市场,强化了水务资产运营;
五、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基础
任何组织都是一种层级结构,由承担相互关联活动的各不相同的任务单元组成,如在城乡水务管理中涉及的各个单位和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各任务单元的活动水平和产品特征必须协调一致。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错综复杂的技术和信息关系的各任务单元问配置稀缺的组织资源,为组织协调提供一个总体架构,在城乡水务管理中,其管理的目的是在有效的组织体系下,实现城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
作为一项制度变革,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由于水问题变化所导致的制度变迁。从全国范围来讲,水资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所导致的城市用水量的增加、城乡水事之间的影响日益密切以及水资源本身的水力联系。在制度上,由于水问题的变化所导致处理问题方式的变化,需要进行制度变革,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或合并机构。
参考文献:
[1]龙爱华,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8:17~21
[2]刘昌明,中国二十一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水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