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和书店”之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同书结缘,始于一个名叫“52ebook”的网站。我曾经是一名理科生,但成为今天这样天天跟书打交道的人,这个已经消失了的网站“功不可没”。
  那时我还在大学,学校图书馆渐渐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我就到网上找,有天突然就掉到“52ebook”这个坑里了。
  这个网站有多牛?举个例子,比如你下载到一个名为“汉译学术名著全集”的文档,点开一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套汉译学术名著,整整一两百种,齐齐汇聚在里面。而且,不同于pdf影印本的电子书,这个文档上面的文字内容是可复制的,而且是经过不同网友花费无数心血对照实体书点校好几遍而来的。
  那个网站上,曾经聚集了一帮堪称大神级的网友,无私地贡献制作各种精良的电子书,钱建文、云中孤雁、老C、易水西风、老羊皮、国庆……这一长串熟悉的名字,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中还有不少人会会心一笑。
  2004、2005年前后,还是实体书店的鼎盛时期,本地市民报上的文化副刊时不时会有“福州X大书店”的报道题材,那时候的“城市绿洲书店”,光在福州一市就有二十幾家连锁店。
  那时候的电子书,刚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逐渐出现在读书的人们面前,那时候的淘宝、孔夫子,还未成为人们淘旧书的首选,而当当、卓越等电商巨头,对实体书店的压倒性冲击还未形成。
  那个时候无论是实体书店、无论是电子书网站,都一样自由快活地接受爱书人的检阅。
  我的大部分阅读量的原始累积,始于这个时代。
  2
  我同实体书店结缘,始于福州两家在当时很另类的书店——专门卖文史学术打折图书的书店。其中一家在我就读的大学校门正对面,书店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另一家叫“新世纪书店”,在现在的福州安泰图书城楼下。
  那个时期,只要是文科力量稍微强一点的大学周边,都会有一两家类似这样的书店存在。这类书店周边也必然形成一股独特的“读书流”,真正的爱书人隔三差五都要来逛一下。
  这两家书店留给我至今深刻的印象是,岳麓书社出版的那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外壳花花绿绿的,有白话本也有“原文”注释本。
  当时易中天的品三国十分火热,一大帮非历史专业的年轻人想研读历史原文了解,但是中华书局等的专业繁体竖排本古籍对他们来说有些吃力,于是岳麓书社的这批普及本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我,也淘了不少此类五折左右的文史学术书,而我逛书店的爱好,也因为这两家供应打折学术书的书店而渐渐养成。书的价格打折,毕竟知识不打折。
  当然我绝没有想到,未来有一天,我居然会在这两家书店的其中的一家工作了好几个月。
  3
  我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自然而然是要到书店里尝试一下的,当然我也绝没有想到,这一尝试,就没完没了,导致我至今都跟书店都脱离不了关系。
  2007年开始,我在福州的越洋图书城上班,这是福州最大的民营书城,由地下防空洞改造而来,第一次走进这里,当时就有一种走进浩瀚的知识海洋的感觉,内部蜿蜒曲伸,里三层外三层的。刚好这里有招人,我去参加应聘,一下子就被通过了,一下子就进来这里工作了。
  在这里,我学到了图书行业的不少基础知识,也结识了一批至今仍在联系的朋友。
  当然,对于一个巨大而综合的图书卖场来说,很难作出什么个性的,无非就是什么书好卖就多进一些,什么书不好卖就少进一些。至于说对于图书质量的追求,对它来说要求太高了一些。
  我的书店之旅第二站,是厦门的光合作用书房。
  光合作用书房,有我期待中的书店更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它当时已经学习起了台湾诚品书店的模式,除了书之外,还卖一些有意思的文创品,更有咖啡等饮品供应,这在大陆的书店中应该属于首创。
  光合作用当时正在急速扩张中,从厦门本土的二十几家,直接到北京、上海这两个一线城市再一口气扩张二三十家,然后到福州这个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可惜我跟光合作用书房的缘分只有一个礼拜左右时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很快离职了,然后窝在住的地方努力写我一直想写的一个历史剧本。
  4
  每个人都曾有过最初的梦想。
  我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那个时候我虽然一直在书店工作,但我的梦想里面却从未有过自己开书店这种念头,我那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希望在“历史”这块宝地上耕耘,然后收获一番。
  那时候我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上班,然后尽可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研读历史资料,然后尝试自己创作一些跟历史有关的作品。全世界最安静最适合做这种事的地方,大概只有书店了吧,尤其是一些人流不大的小书店。
  可是我不知道的是,我这一生,在历史研究领域,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无法预料。但因为始终呆在书店里的这层关系,我的生命,已经不知不觉印上“书店”这个烙印,甚至深入骨髓,成为我基因里的一部分了,我这一辈子,大概都跟书店脱离不了关系了。
  我的第三站书店之旅就是上文提及的“新世纪书店”,在那里我创作了几篇历史文章,投稿发表在《百家讲坛》杂志上了,算是让自己在历史研读领域上有个阶段性的成果认可。
  新世纪书店不久就关了,被飞涨的房租给湮没的。在它所在的那个地方,曾经大大小小几十家书店林立,簇拥在书店行业的龙头新华书店安泰书城的周围,共同构成福州本地最热闹最有话题的文化阵地。
  当当、卓越、京东,三大电商巨头,就在那几年里突飞猛进,挥舞镰刀成片成片地收割实体书店的首级。
  在原本就低折扣销售的基础上,还动不动三天两头来个“满三百减一百”、“满四百减两百”,在这种亏本砸钱狠命抢夺市场的行为下,实体书店根本招架不住,纷纷败退,关门的关门,转行的转行。
  那个地方,安泰夜市,就是最好的见证福州这个城市书店行业兴衰的地方。我最敬佩的一位书业前辈,曾经坚持不撤离,每个月贴钱上万块养着他的那家书店,硬生生耗了好几年,最终也没能坚持住,带着遗憾撤走,将那块舞台留给没有房租压力的安泰书城去唱独角戏。   5
  我的书店之旅第四站,是“四当斋书店”,由一名教古典文学的大学老师开设,在大学周边。
  跟上文的新世纪书店一样,它也是卖打折的学术图书为主的,而且因为开在大学周边,有固定的消费群体,而且所售图书的价格跟孔夫子网比还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书店行业的寒风中,仍然勉强存活着。
  它的店名的由来,也是很吸引爱书人的:
  饥读之以当肉;
  寒读之以当裘;
  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
  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南宋诗人尤袤的名言,书可以让你当肉吃当衣服穿当朋友交游让琴棋书画来陶冶心情,看看,听到这个店名来由,真正的爱书人,几个不会立刻产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我在这里也没有呆久,因为我在书店的理由仍然很简单:我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而且事情少的地方让我专心看书写东西。这里的杂事还是相对不少的,一天下来没多少自由时间可支配。
  但在这里,仍有很大收获,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几個有意思而且够意思的朋友,最为代表的是王新恺先生。在他身上,侠道热肠与魏晋风度结合的古风犹有存留,他是修道之人,时常用中医免费给周边的人看病,有时候你很难想象他还只是一名年纪三十出头的青年,而且本职工作是中学语文老师。若有机会另撰文章写写他的故事。
  6
  我的书店之旅第五站,是一家有点特别的书店,专门出售文史类的二手书,叫“尚友书屋”,店老板仍然是大学老师。
  尚友书屋当时有两家店,我当时在的是湖头街的那家。在这里,我有了一段比较稳定的自由时间,终于可以放开去阅读大量的历史研究著作了。从前的阅读量累积,只是博,而现在,终于可以往精、专的方向去发展了。
  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书店里,读书以外的最大收获,就是擒住了一个偷书贼,收获了一位教授朋友,然后间接听到两个至今时常跟朋友分享的故事。
  擒住的那个偷书贼身份也是大学老师,姓吴。
  在被我识破偷书贼身份之前,他是福州各个书店的常客。他很懂书,因此偷到的也都是好书中的好书,薄薄一本价值数百的那种。因为他懂书,又是书店常客,所以,每次他到来书店之时,我总是不疑有他,他自由地在书架上翻动游走,我自个儿忙自己的。直到有天傍晚,发现事情不对劲:
  就在柜台附近,很厚的三本老书,突然不翼而飞了。我回想了一下,那一整个下午,那块区域,只有这位常客来过。
  那三本书价值大几百块钱。
  后来,在另一位书友提供的点子帮助下,给这位吴姓书友发了条短信,大意是你的行为已经被摄像头拍下了,“借走”的书,看完后也该还回来了。其实当时那个小破书店,根本没有安装摄像头。
  但是这位吴姓书友到底是做贼心虚,不久之后就主动把书还回来了,偷偷把书放在黑漆漆的书店门外。
  接下去的剧情却很漫长,书店老板认为,之前也曾被偷走不少书,大概都跟这个人有关,要我积极发起追赃行动。
  接下去的日子里,真的有些搞笑也有些目瞪口呆,一麻袋一麻袋的书,突然不声不响突然出现在书店门外,伴随而来的是那位吴姓老师的短信:借走的书都已经归还了,这下真没有了,真没有我借走的书了……
  这位吴姓老师的故事还有后继,后来还有别的书友认为,某某旧书店的好书时常在他光临之后不翼而飞,再度把嫌疑人锁定为他……又有书友反映,在网上看到一家福州本地的孔网店,卖的书都是好书,但也卖的特别贵,有天忍不住约了店主人上门去现场挑书,然后发现就是那位吴姓老师开的孔网店……
  从书友那听到的则是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福州那家至今三天两头被书友自发挽救却依然半死不活的晓风书屋里:
  第一件:晓风书屋有个店员,当时就住在店里,白天看店,晚上就利用住在书店的机会遍读满屋子的好书,后来考上北大哲学系了。
  很励志有木有?当时可谓整个晓风书屋都轰动了。
  唯一遗憾的是,我至今尚未得缘见识一下这位出自晓风书屋的北大哲学硕士的真人风采。
  第二件,也是跟偷书贼有关。晓风书屋也擒过一个偷书贼!是个年轻人,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偷的都是一些古籍。
  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落魄青年,没工作,还爱看书,整天蹭书看还不算居然想到去偷书,你当现代孔乙己呢,窃书不算偷?
  擒住了怎么办?扭送公安局派出所了,还能怎么办?
  如果事情真那样进展了,这就是一简单的民事案件,如果偷窃的东西价值不到立案标准,可能拘留两天就给放出来了,漩涡都不会有一个。但这位留下案底的落魄青年,这一辈子大概也完蛋了。
  然后一个人横空出现了,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
  这年头还有年轻人为了读书居然偷起书来了啊?罕见罕见!
  这个卢馆长,出面赴公安局把这个失足青年给保下来了。“怎么样,小伙子,我给你提供一份点校古籍的工作你干不干?”
  一个被扭送公安局的窃书落魄青年,命运就这么被一个毫不相关的人给改变了。
  这个卢馆长,前一阵我还碰到过他,现在退休了,在《闽都文化研究会》继续贡献余热。虽然碰过好几次面,他也未必记得我,见了面,客客气气跟我打招呼,听我自我介绍完,拿出一张纸:把您的尊姓大名跟电话写在这上面,微信,咱不习惯用!
  穿破旧衣服,戴八十年代书生常戴的黑框眼镜。直到听我说起挽救晓风书屋那个偷书贼的事情,顿时眉飞色舞起来,彼此之间,瞬间没有了距离感。
  聊到兴头之上,突然停下来,招呼也没打就拿起衣服就往门外走,走到门口才想起来,折回来:“下班时间到了,我得赶回去接孙女了,先走一步,改天再到你那看书聊天去。”
  就是这么有个性!
  7
  前文提过,我此前从未想过要自己开书店,但书店已经烙在我血液里了,我这辈子都离不开了。   如果别人开的书店都倒光了,那么我还能到哪里容身?
  在书店行业进入最寒冬时期的2011年年底,我鼓足勇气想逆天一把,将很多爱书人时常挂在嘴上但很少有人去实施的心愿给实施出来了——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仅仅30平米,名字叫围城书店,地址就在现在广电集团边上,金星四季花城小区门口的一个店面。当时那里还是断头路,租金不贵,当相应的,也没有多少人流。我吃和住都在这个小小的店里。
  當然,现实的残酷对于众生来说是一样平等的,苍天并没有独独饶过我,在苦苦支撑两年半之后,我的书店还是倒下了,关门大吉。
  关于我的这家书店,后头有机会再慢慢写点文字跟大家分享。
  8
  后来?
  回头看来,我的小书店倒闭之时,恰恰也正是实体书店倒闭风潮到达拐点迎来触底反弹的时候。
  实体书店迎来复苏迹象,经营模式也广泛地发生改变,以书为媒,融入餐饮、文创等业态,广泛开办各类文化沙龙活动,形成城市综合文化实体空间成为新时期背景下书店人的一致目标追求。
  大约从2013年左右开始,一大批实体书店重新崛起,包括那些熬过实体书店寒冬期的老牌书店南京先锋书店、北京单向街书店、贵州西西弗书店等,也包括一大批新的书店品牌如广州方所书店、上海钟书阁书店,华人书店版图中的标杆诚品书店也于2016年落户苏州,开设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
  在这股浪潮中,福州出现了大梦书屋。而我有幸也见证和参与了它最初到今的成长。
  骨子里面融入书店基因、一直密切关注书店行业动态的我,一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书店开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整个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也暗暗担心,浪潮的背后往往带着泡沫,也曾有朋友半夜给我发来吐槽:不是实体书店复苏了,是咖啡馆换书店风装修了。
  我是这么看的:
  一、书作为书店的灵魂,始终要放在追求的首位,书的品质,关乎一家书店的最高品位和最高格调,不以畅销与否作为唯一选择目标。
  二、在商业经营足以保证书店自立的前提下,不应放松书店对于文化传播和阅读推广的追求。
  但至于在具体经营中,要如何做好上述这两点,尺度却并不容易拿捏。也因此,我萌生做一个公众号的想法:一是可以随时将各种好书信息分享;二是能够将书店背后的各种感人故事收集整理在这里;三是能让爱书人、书店人都能通过这个公众号聚合在一起。
  因此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叫做“书和书店”。
  我和书店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进行到现在,只想对我自己,还有所有怀着开书店梦想的人说一句话:行动吧,趁梦还在。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导言:自古人们歌颂始皇霸业,却鲜少提及平定百越之功。从强势征伐到柔远而安之,这是一场利在千秋之战。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攻破邯郸,赵公子嘉逃往代地,自立为王,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灭代;公元前225年,秦军水灌大梁城,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并置郡县;公元前222年,翦灭已亡国而逃至辽东的燕王喜及其残余势力,彻底灭燕;公元前221年,突袭齐境,齐亡。  在这段为人熟知的秦
期刊
当地时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导致其木制框架基本被烧毁,塔尖坍塌。大火让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蒙受重创,令人痛惜。这一事件,也再次把古建筑防火问题推到了舆论的中心,再次为所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大火虽然发生在巴黎圣母院,但同样对我国而言也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不是没有吃过这样的亏。而且相比西方,中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火灾风险更大。2003年
期刊
我们常说的君子之交,其实就是平淡若水、不尚虚华的交情。真正的好朋友之间,可能来往极少,却心息相通。就算有些来往,也大多是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君子之交可以不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小人之交呢,平日看起来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恶语相加,反目成仇。此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也。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我们都听说过,英国人之间的交往很有分寸感。即
期刊
重阳节的秋风最像秋风,它跋涉千里,绕过高山,趟过河流,穿过原野,还在树林里补足给养,才来到我们面前。面对远路而来的客人,当然要请它喝一杯,于是,醉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醉在重阳不算丢人,盛开的菊花不会嘲笑我,微笑的爷爷奶奶也不會责怪我,倒是调皮的秋风酒量太大,一不留神跑到山巅,借着酒意,来一段属于重阳节的独舞,看得老人们目瞪口呆,他们想不通,同是上了年纪的秋风,怎么会如此精神矍铄,怎么能舞出人生的
期刊
宋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这些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而用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控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宋画大多尺幅不大,但这并不影响画家对于画笔的运用和意趣的表达。当我们把这些画放大,细细品味这些作品的局部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一  宫廷画家马远,作品多是“高大
期刊
18岁时,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深深为中国文化所吸引。孝、尊重他人、友朋、育人等,在许多方面,我感受到中国文化同西方个人主义不一样的精神内核。在学习中国哲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有中国师父;成为老师,站在北京大学课堂上,我有家庭的感觉,学生尊称我和妻子为师父、师母。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论语》《大学》《中庸》《淮南子》这些精彩非凡的书籍,更是因为几十年来我所接触到的人。  在我的认识中,中国文化
期刊
从无名小卒到一国之君,他金戈铁马并吞八荒,她生死相随无怨无悔。她的一生,都陪伴着他,也陪伴着大明王朝和子民,倾尽所有,直至死亡。  马氏因家道中落,为父友郭子兴夫妇所收养。郭氏夫妇可怜她的身世,不仅对她视如己出,還道要为她物色一个好夫婿。她渐渐出落成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不仅能书善画,还继承了郭夫人的刺绣活。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聚众起义,自称了元帅。直到那时,她的命定之人才高冠束发策马而来。
期刊
“晨曦微明,映一团青影印轩窗时,又是一日的开始。每到此时,满头华发的徐德音必会取出香篆,香粉来印香,她手法娴熟地一点点填香,眼中满是虔诚和安宁。  只是在那一缕袅袅细烟升腾而起时,她总会失神片刻,一炉篆香,宛如划开时光的罅隙,让她又回到从前的岁月。烟影飘渺之际,她总能看到他拿着一卷书认真研读的样子,于是,她也抽出案头的书卷安静地读起来,仿佛燃起了这一炉香就有了陪伴的那个人。  出生于世宦家庭的徐德
期刊
养生,是生活向每一个人发出的——一张张没有定期的请柬。没有定期的请柬,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养生及早但不嫌晚;第二层,是说养生没有止境;第三层,是说生活的养生请柬,是在不断地发出,只是要你敏感地去接受,并欣然付约。  养生先养心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争不恼不怒,春风得意——不忘乎所以,不如意时——知足常乐,倒霉时——自得其乐,健康
期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毛主席曾说“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明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而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程又是如何?  公元前247年,嬴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故都雍城舉行成人加冕仪式,并平定长信侯穋寡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理朝政”,不拘一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