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骨科发展历程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odgson教授在1951年抵港,开始了骨科发展史的首页,骨痨的清创及前路脊柱融合术令香港世界知名.随后,骨科迅速发展,先后在13家大医院开设骨科部门;资深医生改为私人执业,建立了强大的私人市场;目前全港有约380名骨科专家或在职受训医生,超过2450急症骨科床及多张复康床.香港骨科医学会是一群紧密联系的医生及治疗师的组织.香港骨科医学院则负责国际认可的专业考试,举办训练,持续进修.如此能确保香港骨科的迅速发展在未来将会继续。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 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枚),内植物松动失效3例.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失败原因:①手术入路选择错误;②忽视椎体前柱"空壳"现象;③手
期刊
期刊
期刊
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它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但临床应用不多.虽然应用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但由于此入路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人长管状骨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及与血管行走的关系.方法取新鲜尸体肱骨,分别做横切面和纵切面的骨磨片,为10μm厚,5mm × 5mm大小,银染色.分别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寻找神经纤维在骨组织中的分布及和骨细胞的关系.结果骨组织内有大量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伴随着滋养血管同时进入骨中,沿哈佛氏系统和血管同时走行,神经纤维在哈佛氏系统内的直径为3~8μm.进入骨髓腔后,神经呈散在
目的 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小腿石膏托中立位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托行功能锻炼并随访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5~36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参照改良Baird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髋关节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髋外侧小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92例(94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随访所有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6.0~8.5 cm(平均7.5 cm),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84 min),术中出血量250~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