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中国广播报》的内容定位思考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中国广播报》的内容定位出发,提出报纸要发挥行业优势,找准受众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素材选择,内容向新媒体靠拢,并自主策划系列报道、特别报道,才能在媒体融合时代发挥自己所长。
  【关键词】报纸 广播 新媒体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1955年4月25日,《中国广播报》的前身《广播节目报》创刊。当时的报纸是四开4版,内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频率播出的节目为依托,主要刊登每周节目时间表并介绍一些广播节目的内容提要。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广播报》无论是从版面数量方面,还是内容方面,甚至报纸名称都几度更迭。至今,《中国广播报》已经走过整整60年的历程。
  俗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作为由中央电台主办、全国广播系统唯一的一份“国字头”报纸,历经《广播节目报》《广播之友》《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影视报》数个阶段,直至现在的《中国广播报》,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时期,《中国广播报》的报名中都毫无意外地注有“广播”二字,在表明报纸的行业特征外,也就注定了报纸内容和广播的无法割舍性。
  如今的《中国广播报》四开24版,内容在关注广播产业之外,将更多的视野放在了对社会问题、热点现象及公众较为关心的话题上面,比如产经、大数据、国防、科技、公益、教育、影视等。其中,根据版面设置的不同,对不同内容采取的针对性解读也不同。有的是简单叙述,有的是深度剖析,还有的汇总多方观点,也有一句话热辣点评等。应该说,在依旧以报道广播节目内容、广播电台活动等为大前提的情况下,《中国广播报》目前的内容取舍正在努力以受众的需求为方向,且不断探索,不断推陈出新。
  一、新媒体的出现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困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在被归结为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被扣上了“过时”“迟早被淘汰”的帽子,尤其是报纸行业,似有“身临绝境”之感。加之,在全国大环境下,很多传统媒体纷纷开始转型,一时间,更让报纸人唏嘘不已,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不可否认,较之新媒体诸如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方式而言,报纸、广播等传统传播方式有其单向传播的不便性等劣势,特别是报纸,受版面、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内容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往往没有新媒体那么理想。但是,不理想并不代表就要“消亡”。
  不破不立。挑战意味着转折和机遇,能否突破自身的固有屏障,化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这才是真正决定报纸等传统媒体是否会消亡的关键。
  《中国广播报》是一份行业报,其关注点更侧重于广播产业,每周一期,全年总计不过50期左右,通过邮局发行。这一定位和出版模式就决定了在泱泱的报纸大军中,它只能是一份“小众”报纸,虽然有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却始终无法同很多社会综合型报纸相抗衡。那么,这样一份“小报”如何才能在如今媒体如林的时代依旧走自己的路呢?
  除了在版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贴近受众的阅读习惯之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也是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内容的选择和定位。
  二、发挥优势,找准受众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素材选择
  相较于其他报纸来说,《中国广播报》的背后有着庞大的内容资源库。比如,来自中央电台和全国各地电台的广播人、广播节目资源,广播背后广泛的听众资源以及伴随电台而生的网络新媒体等资源。关键是能否在众多的内容中挖掘、找到适合报纸报道且吸引人的素材,并给予恰当的呈现。
  (一)合理利用中央电台的强大媒体资源
  目前,中央电台拥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17套无线广播频率,还有4套数字广播、两套数字电视、央广网等多种媒体平台。在其他纸媒四处寻找选题时,这些广播频率及网络、电视等传播平台,已经将它们搜集的选题以節目、栏目内容的形式呈现在了广播、电视、互联网上。
  特别是广播频率,由于本身定位就不同,在不同频率中播出的节目也极具针对性。比如中国之声,及时、快速地梳理当天发生的新闻;经济之声,将视线聚焦财经领域;音乐之声,全天奉上好听的音乐,还有家庭、读书、健康、老年、农村……相关的节目内容均在诸多频率中予以展现。无论是哪种题材,其内容在广播中都能够找到。所以,可以说,中央电台的广播频率就是《中国广播报》最大的素材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此之外,每年中央电台及各个频率都会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这也成为《中国广播报》报道的一个着力点。毕竟,作为国家级电台,中央电台的活动、行为一方面能够得到全国各级地方电台的关注;另一方面,各地电台也会踊跃参加由中央电台组织的各种活动。报纸的积极配合与报道,直接助推了活动声势,从而提升了广播的影响力。报纸和广播双方呈现一种双赢的态势。
  (二)充分利用中国广播联盟台的强大资源
  2009年1月1日,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形成合力,为提升中国广播的品质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中国广播联盟的成员台已经达到210家。
  作为中国广播联盟的一个工作平台,《中国广播报》也成为联盟台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共享、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之前,《中国广播报》曾经开辟“点击联盟台”专版,专门介绍一些电台在运营、管理、发展方面的有效探索,推介优秀广播节目的经验和做法,推介优秀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今看来,虽然该版面在最初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之后则越来越流于形式,脱离了最初对版面设计的初衷。
  所以,充分利用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的资源,在积极配合报道联盟台相关活动的同时,对于他们的新经验、新做法和优秀节目、主持人等不妨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取其精华,而不仅是全面铺开、笼统介绍。
  此外,这些电台节目中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内容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三)考量广播人的不足和需求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之外,《中国广播报》在内容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到广播人的需求。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有标准、规范的读字发音。然而,如今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却很难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加上习惯性读音的影响,往往在主持节目时出现读错音甚至不识字的尴尬,从而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效果,也对听众造成不好的影响。可以在报纸上开辟专门的版面或栏目,以趣谈、故事等易于接受的方式纠正错误读音,正确辨析字义。
  作为编辑,更看重一个广播节目编排的好坏与过程,好节目为什么好,不足的节目缺点在哪里,节目背后有什么样的曲折和故事等内容。并希望同行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中国广播报》恰恰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谈节目、论优劣、讲幕后故事,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同行都能够共同分享。
  作为广播电台的管理层,对于其他兄弟电台在管理方法、经营模式、媒体融合等关乎电台总体发展的问题更感兴趣。所以,不妨定期组织这样的稿件,从而使《中国广播报》成为兄弟电台之间的良好纽带,为其搭建起交流的桥梁。
  (四)考量受众群体的特定需求
  订阅《中国广播报》的读者,除了广播电台、广播人之外,更多的是有广播情结的受众。《中国广播报》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在对一些《中国广播报》的老读者进行的调查中,不难发现,这些人主要有以下几点诉求:1.希望能获得完整、准确的中央电台广播节目播出时间表;2.希望能够对一些自己喜欢的节目有更多的了解,包括节目预告;3.多了解广播节目幕后的故事。
  就這几点而言,应该说,在《中国广播报》创办之初,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有过相应的内容报道。不过后来,随着报纸的多次改版,加之广播频率内容的不断扩充与定位重塑,一些内容就逐渐淡化了。其实,这些读者的要求,也很容易满足:提前与各频率联系好,选择好周期,将节目表、优秀节目介绍及预告等定时推出,并最大化地将广播人的幕后工作花絮呈现出来。
  三、融合而非对立,内容向新媒体靠拢
  与报纸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在哪里?无非是:接收信息快,时效性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强;内容丰富,涉猎广泛。
  无疑,这些正是《中国广播报》的劣势所在,且不可消除。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弥补自己的不足呢?
  要在“深”和“趣”上下功夫。《中国广播报》周报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时效性较弱,所以,在选择内容上,对于新闻性内容,应该将着力点放在对既定事实报道的深入上面,要深挖、吃透,进而揭示这一新闻事实的意义所在;对于故事性内容,则要重点在“趣”上做文章,这并非是一定要将文章写得如何捧腹,而是说需要一种轻松、随意的描写方法和方式,不必过于拘谨和沉重,要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一种放松和愉悦。
  要在“系统化”和“类别化”上做文章。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尽量能够“系统化”和“类别化”,做到在有限的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字的功效,而不是重复罗列事实和现象,要有归纳,有总结,有提升。对于同一事实,可以汇总多方观点,并对其进行梳理,去繁存简,去芜存菁。
  要充分收集多媒体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我所用。要搜集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上适合为《中国广播报》所用的内容,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度报道。从而使报纸和新媒体形成合力,更多地满足受众需求。
  借鉴新媒体互动手段,在《中国广播报》上开辟读者空间。虽然报纸和读者的互动略显迟缓,但借鉴新媒体的手段,却仍有提升空间。比如,传统一些的做法是开辟《读者回复》栏目,让读者就报纸、广播、甚至某一社会话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看法。与广播联合,就广播知识等展开有奖问答等。现代一些的是设立自己的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交流平台,将每期报纸的优秀文章等上传至空间内,邀请读者阅读、点评等。还可以编辑电子报,贴合年轻受众的喜好。
  应该说,借助了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中国广播报》在内容取舍上更为明晰,在编辑方式上也逐渐向新媒体靠拢。
  四、自主策划系列报道、特别报道,聚焦广播行业
  对任何报纸而言,策划推出独家系列报道或者特别报道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中国广播报》借助大广播的平台更有其他媒体没有的优势。
  之前,《中国广播报》曾经策划过“对中国之声新闻轮盘的解读”“方言广播的市场”“广播剧的发展”“各地新闻广播发展初探”等特别报道,这些报道无不取得了较大影响,很多电台纷纷前来索要稿件,并做进一步研讨。这说明,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性报道是很受广播人欢迎的。而这,也最能够体现《中国广播报》的价值所在。
  所以,定期策划推出一系列的特别策划、特别报道,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广播报》的品质,也能为报纸拓展更大的受众市场。
  虽然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这只是表明在传播方式、传播平台方面的多元化。当今,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越发显示出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一份报纸的内容定位决定了它能否走得更长远。《中国广播报》如果能够始终将广播领域的内容做精、做透,对社会方面的内容保持独到眼光,即使受众群体小众化,未必就不能越做越出彩。
  (作者单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本文编辑:吕晓虹)
其他文献
AIM: To find suitable solutions having lesser granules and keeping erythrocytes in normal shapes under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METHODS: Eight kinds of sol
本刊讯由交通运输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国家级交通广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FM90.5)1月27日起在湖南地区开始试播。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
当前,隔代教育这一家庭教育模式仍然在我国普遍存在,这一模式对未来我国的人口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新时代隔代教育的成因、利弊、家庭及社会的应对等进行了分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县级台的专业广播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求生存与发展之道。而广播服务类节目要提升影响力和收听率,主持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主持人不断增强听众意识,把听众当成知心朋友来对待,让更多的听众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才能确保广播服务类节目的生命力。本文结合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FM106经典汽车广播的主持实践,对广播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增强听众意识的方法进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川西獐牙菜中3种酮苷元的方法。溶剂系统为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5∶6∶4,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850 r/min,流速为2.5 mL/
针对新型二级泥沙处理设施一圆中环沉沙排沙池,采用RNGk-ε,湍流模型结合自由水面追踪的VOF方法对其流场进行水气二相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流速分布特性,在数值模拟结果与
谈话笔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人员和审理人员直接从犯错误人员、被审查人员和证人等有关调查对象中,通过谈话而记录下来的,对案件有说明和证明作用的文字材料。谈话记录的完整
本文利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入黄进行模拟并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场方面,高含沙洪水入汇后,壅水区水位升高,流速先降低后升高,不同点的流速升高不同步
本刊讯2013年1月6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议宣布:张海涛出任新—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杨波、王莉莉等当选为新一届协会副会长。李丹、张振华、王甘文等被聘为新一届
针对我国水能资源区划的诸多难点,研究和开发了GIS信息系统,以指导全国水能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该系统通过J2EE技术和ArcEngine 9.3平台进行设计,采用Microsoft Sqlserver 2005存储GIS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使系统具有GIS演示功能、数据挖掘功能、评价算法集成功能和智能推理功能等。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了评价模型嵌入式组件、集群化处理、分割计算和多模块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