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十六胺为载体的乳状液膜迁移分离镉(Ⅱ)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当膜相为0.30mol/L正十六胺浓度和Span80质量分数为3.8%的煤油溶液;内相为0.020mol/L的NaOH溶液;外相为0.020mol/L的KI和0.010~0.10mol/L的HCl溶液时,3min即能使Cd(Ⅱ)的迁移率达99%以上。在合适的条件下,Fe(Ⅲ)、Zn(Ⅱ)、Co(Ⅱ)、Ni(Ⅱ)、Al(Ⅲ)、Cr(Ⅲ)、Mn(Ⅱ)等离子对此不产生干扰,RSD一般为3%左右。
其他文献
由于粒子的尺寸大小和表面效应的存在,纳米材料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1,2],而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状在其应用中显得尤其重要[3-5].制备纳米线大多是
乙基纤维素(EC)和醋酸纤维素(CA)是蕴藏量十分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但纯EC的亲水性、成膜性较差. 有报道[1,2]用壳聚糖、聚己内酯对EC进行改性. 但迄今为止未见用亲水性、
合成了通式为α-K6[SiW11TiO40]·xH2O、βi-K6[SiW11TiO40]·xH2O(βi=β1,β2,β3)的4种异构体,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UV光谱、极谱和^183NMR光谱进行了表征。^183W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醚酰亚胺(PEI-A),使之以10%~50%的质量分数与双马来酰亚胺(BMI)单体+烯丙基双酚A(DBA)体系共混,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160 ℃、8 h,185 ℃、2 h,200 ℃、10 h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分子组成为[C6H11NH3]6[P2Mo18O62]·4H2O的超分子化合物。晶体结构解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α=1.3304(3)nm,b=2.7910(6)nm,c=1.3377(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和间氯苯胺为原料,合成了PMBP缩间氯苯胺席夫碱及其Co(Ⅱ)配合物,测定了PMBP缩间氯苯胺合Co(Ⅱ)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
在有些情况下,抗生物素抗体被用来替代亲和素的作用。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研究了抗生物素抗体与生物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结果
合成了新席夫碱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β-丙氨酸(HL)及其UO2^2+、Cu^2+、Co^2+和Fe^2+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UO2L
以1,6-二苯基己三烯(DPH)为探针分子,通过测定其在壳聚糖(CS)水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及稳态荧光偏振值,研究了CS在稀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在0.1mol/L乙酸溶液中可明显
研究了La^3+,Nd^3+,和Ti^4+分别掺杂和多元掺杂对水热法制备纳米MnZn铁氧体粉末粒度、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Ti^4+质量分数>1.0%的粉末粒度明显增大(>100ilm);掺La^3+,N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