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荧屏、获得八项电视艾美奖和四项金球奖提名的美剧《急诊室的故事》开始,医疗剧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随着医疗剧的兴盛,各国纷纷效仿,在世界各地刮起了医疗风。除了美国以外,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都出现了不少医疗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医疗剧已经成为电视剧中受众广泛,个性成熟的类型产品。在医疗剧“西风东渐”的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类型特征,但也出现了不同的本土化演绎。
[关键词] 医疗剧 类型模式 本土化演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08
医疗剧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的情节系列剧。也就是说每一集相对独立,但集与集之间仍具有连续性。有人曾称情节系列剧是美剧精髓的最佳体现,同时也是美国观众受众最多,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电视剧类型。因此根植于美国土壤的医疗剧与生俱来就遵循了情节系列剧的类型模式。即:在人物塑造上,医疗中的主要人物即所谓的“常规角色”总是固定的,由几个医生来担任,起到贯穿全剧的作用,此外会有不断流动的“辅助角色”和“临时角色”灵活加入;在情节上,削弱了连续剧每集之间的紧密连续性,而是每集都讲述一个或几个基本独立或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在结构上,每集都分为“序幕”、“4幕主戏”和“尾声”三部分,结尾一般是开放式的,可续性强。
除了具备情节系列剧特有的叙事风格之外,以《急诊室的故事》为代表的医疗剧还具备了强烈的细节真实感和医学上的专业性。可以说,对真实专业的医学精神的坚持和追求,是医疗剧最重要的类型特征。该剧的编剧迈克尔.克里顿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急诊室医生。在制作电视剧时,“克里顿对所有的细节的真实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他还特地请来了一批医学专家亲临指导,规范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力求与真正的医生,护士一样专业。主角们一天12小时工作,其紧张忙碌的步调毫不输于真实的医院。”[1]继《急诊室的故事》以后,美国的《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等医疗剧更是在追求医学专业性上一部赛过一部,不仅表现为对医疗设备、手术过程等场面真实感的高度追求,还表现为在医学知识、病情推理等理论依据上的严谨可信。在各地效仿的医疗剧中,大都继承和延续了美国医疗剧的真实专业风格,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出医院和医生的真实形态,以保证医疗剧独特的“专业化”特质,这也是医疗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然而,任何一种电视剧类型,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时,都隐含了一种开放性。当类型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模式时,总是会在无形中随着观众审美心理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具有了某种潜在的变异性。如果说美国版的《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雷》等剧目奠定了医疗剧情节系列剧的叙事风格和追求医学上的真实专业的创作基准,那么在早期,各地的效仿剧中绝大部分都以克隆美国版《急诊室的故事》为目的,因此作品的模仿痕迹较重,但随着医疗剧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创作者们开始对医疗剧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以及民族化的包装,自然而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带上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心理烙印,医疗剧已经绽放出丰富多彩的形态。
日本:时代意识强烈,注重人性开掘
在各国的医疗剧中,日本医疗剧堪称是对美国医疗剧的一大继承和超越。较之美国,日剧不仅产量大,而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富于本民族的特色。日本医疗剧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美剧与本土的结合,取长补短,善于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时代特征出发,选取时代感强烈的医疗题材,打造国产医疗剧品牌。从展示急诊室的真实生活,确立医护人员敬业基调的《救命病栋24时》开始,到侧重情感缠绵的青春偶像剧《回首又见它》、《灿烂的季节》,再到侧重人性开掘,揭露医疗阴暗面的《白色巨塔》,其影响力都是轰动式的。
日本有着与美国相似的发达的医疗系统,医生职业备受瞩目和爱戴,在拍摄《救命病栋24时》第一季和二季时情节内容上带有很强的美剧痕迹,每集都有不同的救急故事交错展开,基本都是以“医学”和“生命”为主题,较少儿女私情,重心全放在救命救人的过程展现上,追求医疗器械和急救过程的真实专业。但随之推出的第三部《救命病栋3》,却在时间和背景上都发生了转移,“与时俱进”地讲述了日本东京在2005年发生7级地震后京都急救中心里的故事:在大规模地震的不可遇见性灾难面前,每人个人都在事件中获得了成长,从最初的完全的不知所措,到慢慢顶着压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控制灾难尽一份力。这一季的情节转变充分显示了日剧“本土化创作”意识和信心,也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同。
《救命病栋24时》三季的成功开创了日本医疗剧兴盛局面,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两部此类题材的剧集推出。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医疗剧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白色巨塔》。据称,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日本著名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同名长篇小说,为了使剧情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状况,编导还特意将原著中财前五郎主攻的外科手术领域,改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度极高的食道癌领域,并将故事背景改在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白色巨塔》曾拿下第40届日剧学院最佳作品、最佳导演等奖项,更重要的还在于剧中所焕发出的深刻人性色彩。该剧主要讲述浪速大学附属医院财前五郎副教授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抑或说成是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最终爬上自己想抵达的高度的故事。通过两个价值观完全对立的医生——一个追求个人的权力与名誉,一个视患者如生命,展现了在大学医院产生的人性挣扎,深刻揭示了医疗体系中的黑暗面。它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都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但是在细致入微的描述中精准地捕捉到各人在权利、金钱、名誉、欲望、地位面前五花八门的人性。在很多方面,日剧《白色巨塔》摆脱了对美国《急诊室的故事》的抄袭痕迹,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叙事上舍弃了一集内让众多人物,事件参与进来的节奏快感,使得人物和矛盾更为集中,对角色心理的刻画也更为细腻深入,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含蓄、深远。
韩国:青春偶像加盟,韩流暗潮汹涌
随着医疗题材剧在全球的流行,韩国电视台也先后制作了《医家兄弟》、《综合医院》、《妙手情天》、《顺风妇产科》、《医院》、《医道》等医疗剧,在亚洲地区反响巨大,成为“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韩国的医疗剧,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绝对明星参与,打造出一系列医生偶像形象;在叙事和风格上既吸取西方所长,又不放弃传统定位;医疗剧与韩剧中擅长的青春励志剧、悲情剧、家庭喜剧、历史剧的联姻……这些本土化的演变,使得韩国的医疗剧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生命力。
《医家兄弟》显然烙上了《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等韩剧流行的“悲情色彩”。让医生本人或自己的恋人得上不治之症,再加上复仇等引人入胜的戏剧元素,俊男靓女催人泪下的悲伤恋情令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心碎。除了剧情的吸引力以外,张东健、李英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担任主角,打造出了经典的医生偶像形象;《顺风妇产科》则是一部极具韩国特色的医疗家庭式喜剧,医疗剧的“壳”下面包孕着韩国情景喜剧的“果”。顺风妇产科吴院长一家人过着平凡生活,却每天演绎着令人喷饭的情景。急诊室紧张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家庭里喋喋不休的争吵结合起来,在一阵嬉笑怒骂和啼笑皆非中,体现出人性的本真。有韩国喜剧之王之称的吴志明和金素妍、宋慧乔等明星演员的加盟,促使观众构成一种观赏的期待效应,扩大了该剧的影响力;而《医院》可以说是一部医疗剧和青春励志片的结合,全剧处处体现道德的力量和人格尊严。它讲述了一群医学院的学生如何怀着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向往从学校走向医院的过程。医院里每天琐碎而艰苦的工作使主人公们学生时代的理想抱负渐渐淡漠了,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再到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后真正懂得了医生这一崇高职业:除了救死扶伤,还可拯救人的心灵,全剧充满了东方的励志色彩。
此外,韩剧《医道》则充分展示了韩剧将历史与流行相结合的能力,这部韩剧创下的纪录至今还无人能破,甚至连《大长今》都无法打破其在韩国电视史创下63.5%的收视率。该剧讲述韩国一代医师许浚济世行医的真实故事,刻画了一代名医的崇高的医德和人性魅力,宣扬了“心医”的观点。即:要时刻从病人的苦痛着想;病人在痛苦的煎熬当中,大夫需要和病人一起体会其中痛苦和艰辛,就如同同坐一条船一样,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病魔。显然,韩国的《医道》对医疗题材这一剧种做了很大的韩国本土化“变通”。它将视点立足于古代的医疗历史,而不是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的急诊室;其内在的道德和价值观也渗透着韩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在叙事上依然保持了韩剧一贯细腻、悠缓的连续剧的特点,并不盲目模仿美国医疗剧紧凑、开放式叙事特征,这显然与韩国 “保护本国文化传统”的强烈意识有关,也为韩国赢得极高的声誉。
中国香港:情感戏浓墨重彩,港味特色十足
香港电视剧一贯以缠绵悱恻的都市爱情剧见长。因此,当医疗剧之风刮及香港时,就迅速地与香港本土爱情剧展开了亲密结合,产生了富有香港言情剧特色的医疗剧。在展示真实专业的医术与表现医生们纠缠不清的“感情戏”之间,港剧显然更倚重于后者,似乎只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细腻“情感”才能把港剧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香港医疗剧的代表作首推《妙手仁心》,前后共拍出了三部,被喻为“港版《急诊室的故事》”。《妙手仁心》没有渲染医生物质上的丰裕和追求,而是告诉大家,一个学有所长的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奉献社会和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坎坷——这同时也是该剧取名为“妙手仁心”的意义所在。全剧围绕着一群医护人员在事业及感情生活上所遇到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带出了现代社会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缺失,渗透着强烈的包涵、同情以及关怀的医道精神。可以说,《妙手仁心》是香港众多“格调不高”的通俗剧中为数不多的精品剧。与医疗线并行的另外一条线是港剧最为擅长的感情线,《妙手仁心》中的感情戏简直被推到了极致。《妙手仁心》中的人物性格迥异各有特色,为观众津津乐道。但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彼此的感情线往往呈网状结构,相互交织,越到续集越显复杂。到了第三部,竟然出现了多个复杂透顶的“多角恋”。黎姿+吴启华+谭小环是一组“三角恋”,陈豪+吴美珩+林保怡+廖碧儿又是一组“四角恋”,此外还有一组更复杂的“五角恋”。《妙手仁心》系列的前两部曾经因为感情线冲淡了医疗线受到部分观众的诟病,在第三部却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编剧对此的理解是:感情是人物生活的一部分——真是一语道破港剧真谛。总之,香港人以他们惯常的“都市情感”优势将医疗剧拍出了更多的人情味。
注释
[1] 郭宁:《全球刮起急诊室的春风》,大众电影,2002年第16期
参考文献
1、郭宁:《全球刮起急诊室的春风》,大众电影,2002年[16]
2、牛奶:《白色巨塔:在生命的顶端照耀人性》,大众电影,2006年[6]
3、冯遐:《韩剧迷入白色阵营,白色巨塔同样励志》,北京晨报,2006年3月22日
作者简介
罗弦,女,1982年3月生,湖南省郴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关键词] 医疗剧 类型模式 本土化演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08
医疗剧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的情节系列剧。也就是说每一集相对独立,但集与集之间仍具有连续性。有人曾称情节系列剧是美剧精髓的最佳体现,同时也是美国观众受众最多,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电视剧类型。因此根植于美国土壤的医疗剧与生俱来就遵循了情节系列剧的类型模式。即:在人物塑造上,医疗中的主要人物即所谓的“常规角色”总是固定的,由几个医生来担任,起到贯穿全剧的作用,此外会有不断流动的“辅助角色”和“临时角色”灵活加入;在情节上,削弱了连续剧每集之间的紧密连续性,而是每集都讲述一个或几个基本独立或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在结构上,每集都分为“序幕”、“4幕主戏”和“尾声”三部分,结尾一般是开放式的,可续性强。
除了具备情节系列剧特有的叙事风格之外,以《急诊室的故事》为代表的医疗剧还具备了强烈的细节真实感和医学上的专业性。可以说,对真实专业的医学精神的坚持和追求,是医疗剧最重要的类型特征。该剧的编剧迈克尔.克里顿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急诊室医生。在制作电视剧时,“克里顿对所有的细节的真实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他还特地请来了一批医学专家亲临指导,规范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力求与真正的医生,护士一样专业。主角们一天12小时工作,其紧张忙碌的步调毫不输于真实的医院。”[1]继《急诊室的故事》以后,美国的《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等医疗剧更是在追求医学专业性上一部赛过一部,不仅表现为对医疗设备、手术过程等场面真实感的高度追求,还表现为在医学知识、病情推理等理论依据上的严谨可信。在各地效仿的医疗剧中,大都继承和延续了美国医疗剧的真实专业风格,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出医院和医生的真实形态,以保证医疗剧独特的“专业化”特质,这也是医疗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然而,任何一种电视剧类型,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时,都隐含了一种开放性。当类型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模式时,总是会在无形中随着观众审美心理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具有了某种潜在的变异性。如果说美国版的《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雷》等剧目奠定了医疗剧情节系列剧的叙事风格和追求医学上的真实专业的创作基准,那么在早期,各地的效仿剧中绝大部分都以克隆美国版《急诊室的故事》为目的,因此作品的模仿痕迹较重,但随着医疗剧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创作者们开始对医疗剧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以及民族化的包装,自然而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带上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心理烙印,医疗剧已经绽放出丰富多彩的形态。
日本:时代意识强烈,注重人性开掘
在各国的医疗剧中,日本医疗剧堪称是对美国医疗剧的一大继承和超越。较之美国,日剧不仅产量大,而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富于本民族的特色。日本医疗剧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美剧与本土的结合,取长补短,善于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时代特征出发,选取时代感强烈的医疗题材,打造国产医疗剧品牌。从展示急诊室的真实生活,确立医护人员敬业基调的《救命病栋24时》开始,到侧重情感缠绵的青春偶像剧《回首又见它》、《灿烂的季节》,再到侧重人性开掘,揭露医疗阴暗面的《白色巨塔》,其影响力都是轰动式的。
日本有着与美国相似的发达的医疗系统,医生职业备受瞩目和爱戴,在拍摄《救命病栋24时》第一季和二季时情节内容上带有很强的美剧痕迹,每集都有不同的救急故事交错展开,基本都是以“医学”和“生命”为主题,较少儿女私情,重心全放在救命救人的过程展现上,追求医疗器械和急救过程的真实专业。但随之推出的第三部《救命病栋3》,却在时间和背景上都发生了转移,“与时俱进”地讲述了日本东京在2005年发生7级地震后京都急救中心里的故事:在大规模地震的不可遇见性灾难面前,每人个人都在事件中获得了成长,从最初的完全的不知所措,到慢慢顶着压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控制灾难尽一份力。这一季的情节转变充分显示了日剧“本土化创作”意识和信心,也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同。
《救命病栋24时》三季的成功开创了日本医疗剧兴盛局面,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两部此类题材的剧集推出。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医疗剧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白色巨塔》。据称,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日本著名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同名长篇小说,为了使剧情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状况,编导还特意将原著中财前五郎主攻的外科手术领域,改为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度极高的食道癌领域,并将故事背景改在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白色巨塔》曾拿下第40届日剧学院最佳作品、最佳导演等奖项,更重要的还在于剧中所焕发出的深刻人性色彩。该剧主要讲述浪速大学附属医院财前五郎副教授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抑或说成是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最终爬上自己想抵达的高度的故事。通过两个价值观完全对立的医生——一个追求个人的权力与名誉,一个视患者如生命,展现了在大学医院产生的人性挣扎,深刻揭示了医疗体系中的黑暗面。它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方式都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但是在细致入微的描述中精准地捕捉到各人在权利、金钱、名誉、欲望、地位面前五花八门的人性。在很多方面,日剧《白色巨塔》摆脱了对美国《急诊室的故事》的抄袭痕迹,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叙事上舍弃了一集内让众多人物,事件参与进来的节奏快感,使得人物和矛盾更为集中,对角色心理的刻画也更为细腻深入,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含蓄、深远。
韩国:青春偶像加盟,韩流暗潮汹涌
随着医疗题材剧在全球的流行,韩国电视台也先后制作了《医家兄弟》、《综合医院》、《妙手情天》、《顺风妇产科》、《医院》、《医道》等医疗剧,在亚洲地区反响巨大,成为“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韩国的医疗剧,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绝对明星参与,打造出一系列医生偶像形象;在叙事和风格上既吸取西方所长,又不放弃传统定位;医疗剧与韩剧中擅长的青春励志剧、悲情剧、家庭喜剧、历史剧的联姻……这些本土化的演变,使得韩国的医疗剧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生命力。
《医家兄弟》显然烙上了《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等韩剧流行的“悲情色彩”。让医生本人或自己的恋人得上不治之症,再加上复仇等引人入胜的戏剧元素,俊男靓女催人泪下的悲伤恋情令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心碎。除了剧情的吸引力以外,张东健、李英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担任主角,打造出了经典的医生偶像形象;《顺风妇产科》则是一部极具韩国特色的医疗家庭式喜剧,医疗剧的“壳”下面包孕着韩国情景喜剧的“果”。顺风妇产科吴院长一家人过着平凡生活,却每天演绎着令人喷饭的情景。急诊室紧张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家庭里喋喋不休的争吵结合起来,在一阵嬉笑怒骂和啼笑皆非中,体现出人性的本真。有韩国喜剧之王之称的吴志明和金素妍、宋慧乔等明星演员的加盟,促使观众构成一种观赏的期待效应,扩大了该剧的影响力;而《医院》可以说是一部医疗剧和青春励志片的结合,全剧处处体现道德的力量和人格尊严。它讲述了一群医学院的学生如何怀着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向往从学校走向医院的过程。医院里每天琐碎而艰苦的工作使主人公们学生时代的理想抱负渐渐淡漠了,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再到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后真正懂得了医生这一崇高职业:除了救死扶伤,还可拯救人的心灵,全剧充满了东方的励志色彩。
此外,韩剧《医道》则充分展示了韩剧将历史与流行相结合的能力,这部韩剧创下的纪录至今还无人能破,甚至连《大长今》都无法打破其在韩国电视史创下63.5%的收视率。该剧讲述韩国一代医师许浚济世行医的真实故事,刻画了一代名医的崇高的医德和人性魅力,宣扬了“心医”的观点。即:要时刻从病人的苦痛着想;病人在痛苦的煎熬当中,大夫需要和病人一起体会其中痛苦和艰辛,就如同同坐一条船一样,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病魔。显然,韩国的《医道》对医疗题材这一剧种做了很大的韩国本土化“变通”。它将视点立足于古代的医疗历史,而不是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的急诊室;其内在的道德和价值观也渗透着韩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在叙事上依然保持了韩剧一贯细腻、悠缓的连续剧的特点,并不盲目模仿美国医疗剧紧凑、开放式叙事特征,这显然与韩国 “保护本国文化传统”的强烈意识有关,也为韩国赢得极高的声誉。
中国香港:情感戏浓墨重彩,港味特色十足
香港电视剧一贯以缠绵悱恻的都市爱情剧见长。因此,当医疗剧之风刮及香港时,就迅速地与香港本土爱情剧展开了亲密结合,产生了富有香港言情剧特色的医疗剧。在展示真实专业的医术与表现医生们纠缠不清的“感情戏”之间,港剧显然更倚重于后者,似乎只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细腻“情感”才能把港剧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香港医疗剧的代表作首推《妙手仁心》,前后共拍出了三部,被喻为“港版《急诊室的故事》”。《妙手仁心》没有渲染医生物质上的丰裕和追求,而是告诉大家,一个学有所长的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奉献社会和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坎坷——这同时也是该剧取名为“妙手仁心”的意义所在。全剧围绕着一群医护人员在事业及感情生活上所遇到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带出了现代社会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缺失,渗透着强烈的包涵、同情以及关怀的医道精神。可以说,《妙手仁心》是香港众多“格调不高”的通俗剧中为数不多的精品剧。与医疗线并行的另外一条线是港剧最为擅长的感情线,《妙手仁心》中的感情戏简直被推到了极致。《妙手仁心》中的人物性格迥异各有特色,为观众津津乐道。但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彼此的感情线往往呈网状结构,相互交织,越到续集越显复杂。到了第三部,竟然出现了多个复杂透顶的“多角恋”。黎姿+吴启华+谭小环是一组“三角恋”,陈豪+吴美珩+林保怡+廖碧儿又是一组“四角恋”,此外还有一组更复杂的“五角恋”。《妙手仁心》系列的前两部曾经因为感情线冲淡了医疗线受到部分观众的诟病,在第三部却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编剧对此的理解是:感情是人物生活的一部分——真是一语道破港剧真谛。总之,香港人以他们惯常的“都市情感”优势将医疗剧拍出了更多的人情味。
注释
[1] 郭宁:《全球刮起急诊室的春风》,大众电影,2002年第16期
参考文献
1、郭宁:《全球刮起急诊室的春风》,大众电影,2002年[16]
2、牛奶:《白色巨塔:在生命的顶端照耀人性》,大众电影,2006年[6]
3、冯遐:《韩剧迷入白色阵营,白色巨塔同样励志》,北京晨报,2006年3月22日
作者简介
罗弦,女,1982年3月生,湖南省郴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视剧创作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