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老外说“不”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交往中说“不”,要分场合和条件,还要有艺术性,否则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老说“不”的人会被认为难以交往,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讲这可能直接导致商机的丢失;但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就要干脆明了地说“不”。有时说“不”反而会受到尊重,引起对方的兴趣。究竟何时说“不”何时不能说“不”,对谁可以说“不”对谁又不能说“不”,还要凭经验。
  
  什么时候说“不”
  
  不要随便对人说“不”。不要对自己潜在的买主说“不”,不要对谈判对手的大老板说“不”,就像不能对自己追求的女孩子说“不”一样。
  一般来讲,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不说“不”,得看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销售的时候,不应该说“不”,而当买方时就可以说“不”,因为不说“不”就会引起很多麻烦;求人时不能说“不”,而被求时就可以说“不”;自己着急时不可以说“不”,对方着急时就可以说“不”,以增加自己的要价;别无选择的时候不能说“不”,有备选时就可以说“不”。
  对法国人尽量不要说“不”,因为他们比较爱面子,那就给以面子。对西欧贵族、有王室背景的人尽量不要说“不”,他们毕竟是贵族嘛!对阿拉伯国家的人少说“不”,因为大多交谈都没有下文,说不说“不”无所谓,又何必得罪他们呢?对日本人也最好别说“不”,因为他们表现得都很规矩,倾听时一口一个“哈依”,既然他老跟你说“是是”,你干嘛又要说“不是”呢?对美国人该说“不”就说“不”,因为他们习惯如此,如果他对你说“不”,你又为什么不能说“不”?!
  不说“不”,并不意味着同意,含糊其辞是一种策略,只是让对方的感觉好一些,觉得你这个人可以交往。实际上,大部分场合的承诺都是不了了之,不置可否则是会谈中常用的方法。
  我和纽约一家投资公司的会谈就是如此。当时我希望搞清对方的背景和他们在我们的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他们对我推荐的公司表示了兴趣,介绍人又说他们是一个很有钱、可以参股的投资公司。可是当介绍合作方式时,我感觉他们希望做中介,为我们推荐的公司提供上市服务,而不是作为战略投资者直接参股。于是在会谈快结束时,我特别明确地问:你们究竟想在这个合作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合资人还是中介?
  面对一桌子人和我这个咄咄逼人的问题,那个把领带像绳子一样挂在脖子上的胖胖的犹太人挤眉弄眼地说:“我早上是父亲,中午是儿子,夜里则成为丈夫!”
  大家哄笑之间,我知道他已很巧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这类公司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扮演多重角色。
  
  尽量不说“不”
  
  有次和某个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会谈,那是个相对贫穷的中东国家,可大使一开始却对我说起他们国家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事。我以为听错了,叮问了两遍,大使有些不高兴,一个电话把翻译叫来了。他和翻译说的阿拉伯语我更听不懂,翻译成中文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依然用英语和他对话。但在接下来的会谈中我再也没有打断他,听不懂也只好装懂,毕竟,大使到哪里都是受尊敬的人物,我不能让他觉得我认为他的英语不好。不过,他的口音实在太重,连我带去的既懂阿语又懂英语的同事,有时也搞不清他在说什么。
  在介绍我们公司的时候,我向他说明这是一个金融性的机构,既作投资也有生产性企业,又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的结合体。但这种什么都做的公司在一些国家确实不多见,所以大使听后也是一头雾水,问了我三遍:中信究竟是企业还是银行?我知道言多语失,如果我一开始就只从生产或者金融的某一个角度去介绍我们公司,恐怕效果会好一些。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像中信这样的公司,尤其对较小的阿拉伯国家,说多了反而让他觉得我有吹牛的嫌疑。所以,我在临走时灵机一动,把他拉到院子里,从树缝中就能看到京城大厦矗立在不远处。我告诉他,亮马河对面的大楼就是我所在公司的总部,是他真正的邻居。
  大使最终相信中信是个不小的公司,表示以后要带他们国家来访的部长拜会我们。
  
  我们公司对这种礼节性的访问比较头疼,因为这样的高层代表团要见我们的高层,可又没有实际业务,总公司领导就不愿意多见。我明知道不好办但还是应承下来,毕竟是我们在推销自己,不愿意说“不”,以免给他一个难合作的印象。
  果然,至今他也没有带部长来访,没给我添麻烦。但如果我当时说“不”,就白白得罪了他。
  
  该说“不”就说“不”
  
  有一次,我陪同我们公司内部的投资者去辽宁考察两个项目。安排日程的时候就一波三折,因为那两个项目的管理层不够热情,没有提供多少材料,也没有什么安排,于是投资者就不想去了。他告诉我,去外地考察其他项目的时候,都是对方负责接送和当地的食宿。
  我告诉他,条件不好的项目的管理层,往往在接待上多下工夫,尤其是受政府支持的项目,他们把招商引资当成一个任务,也肯为此花预算,但是项目本身好坏就很难说了。作为投资者,要的是项目的回报,而非接待上的热情。我介绍的项目公司牛得很,既不接送,也不安排当地的食宿,但他们连年收益,未来利润预期很好,会给投资者提供丰厚的回报,所以受投资者的追捧,去谈判的人很多,他们没那么多时间用于招待,也不想花那么多的招待费,投资者愿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
  我这样实话实说了以后,我们的这位投资者反而去了。因为他知道,好的投资项目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受人追捧的,就像投资者受人追捧一样。
  
  不得不说“不”
  
  有一次我们接待的投资者则是个另类。
  那是法国的一家大型传媒集团,董事长和总裁先后离职。董事长在加入一家私人银行后,到中国来访问,对我们正在做的、需要投资4000万的媒体项目很有兴趣,但是回国之后,对我发去的电邮却全然不理睬。两个月后,他突然让他在香港的伙伴给我回了一个电,说董事长派来了前总裁,人已经在北京,第二天就要和我们谈。我知道这种突然约见的方式并不是法国人的习惯,对于按部就班的法国商人来说,一个跨国的约会,往往提前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就开始约定,因为这是一个按照日程表行事的民族。如果说人已经万里迢迢到了北京,第二天就要和我们谈的话,只可能有两个原因:或者原来安排的约会被取消,拿我们填补空缺;或者他临时想起我们,既然到了北京,就应付差事,顺便谈谈。总之,经验告诉我,他们并不是为我们项目来的。
  前一次我们会谈时,离职董事长告诉我,他来北京两天,其中一天去山西平遥了。我知道像他那样的资深人士,来中国只是一般性考察,而游玩就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到我们公司谈判是为了回去给董事会一个交待。这就像我们一些出国考察的团组一样,主要目的是游玩,顺便见一下当地知名企业,交换个名片,以便回来写出差报告。
  这次接待的前总裁更牛,进门后大大咧咧坐下,面对我方一桌子人,拿出我给他们发的两页项目概要,不耐烦地抖着说,有没有比这更多的东西?一脸的傲慢。我看到他接到别人的名片就随便放到桌上,连礼貌的寒暄都没有。我犹豫后还是把自己的名片给了他,因为毕竟想知道谈判对手的背景。结果他拿过来放在桌上,同样不给他的名片。
  我有些不高兴,因为法国人一般比较礼貌,名片没有会特别说明一下。于是我很不客气地问:“你有名片没有?”可他竟然说:“什么是名片?我不是来此地了吗?”好像他来公司谈判是对我们很大的恩典。我也就没好气地跟他说:“我们的材料是给投资者的。”暗示并没把他这样的人当成真正的投资者。结果这家伙气急败坏,更粗鲁地用法语对他同事讲:“他想要什么?要我现在就拿出4000万吗?”
  那会儿我真想告诉他:你不用拿4000万了,我们也不必继续谈下去。然后把他轰出门。
  只是,我们的项目不够成熟,团队也不够老练,又是第一次接待来自欧洲的投资者,借机演练一下队伍没有坏处,所以我才给他留下谈的机会,但是始终把他想要的、30多页的商务计划书正文放在手边。我要让他知道:我们有详细的项目介绍材料,可就是不给你,因为没把你当成有诚意的投资者。
  在分手的时候,我只是冷淡地和他握手道别,连会谈室的门都没出,就让他东张西望地穿过我们弯弯曲曲的走廊,自己摸出去了。而通常对来访者,无论是投资人还是找我们投资的,我都是送到电梯门口,而且这还是在法国养成的习惯。
  
  说“不”常常是最后的选择
  
  商业谈判中,有时候说“不”是不得已的事。就是说,本不应该说“不”的场合,也没有说“不”的打算,但最后逼到那个份上,除了说“不”,没别的选择,那就只好如此。因为说与不说,结局都一样。
  社会上有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但投资者并不是上帝。顾客是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他有改变主意和挑剔的权利,他毕竟是购买者,而商家是以卖出商品为目的的,所以可以把顾客奉为上帝。
  投资者则不同,他们都是专业人士,是强者。他们虽然也有改变主意和挑剔的权利,但是受资方并不是以卖出为最高目的的,而是要卖一个好价钱。如果价钱不好,他宁可选择不卖。投资者购买项目这类东西有其目的,就是赚更多的钱,这种钱可能是项目进展本身带来的现金流,也可能是将他自己购买的股份兑现。总之,赚钱是其投资的真实目的。他是来分享利润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资者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圣诞老人。
  在谈判桌上,受资方和投资方应该平等相待。如果投资人一开始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给人送钱来的,那谈判的天平就会倾斜,结果也不会理想。投资毕竟不是济贫。因此,对受资方来说,如果把投资者当成上帝,好吃好喝地供着,也不是件好事。那会给投资人一种优越感,他还会怀疑:他们怎么那么能花钱,我投资后,他们还会这么花吗?
  所以,中国一些地方企业招商引资失败,有时就是因为他们给出的条件太好了,反而让投资者不相信。他们招待也太铺张,造成大量浪费,投资人会觉得:他们花自己的钱都这么铺张,一旦投资,那花我的钱又会怎样?!
  
  我们需要西方投资者,不仅需要他们的钱,还需要他们的经验。每次和投资者的会谈,回答他们形形色色的提问,对我们都是一种演练。我们会知道投资者最关心哪类问题,以便下一次有针对性地做准备。但对那些狂妄的人,我也会让他知道他要为此付出代价。因为不尊重对手的人,自己也不值得被尊重。
  对这种人,恳求和热情是没用的,如果你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就痛快地告诉他。
  
  敬请关注下期系列之五:见老外时穿什么
其他文献
朋友去瑞士日内瓦出差,回来后直抱怨,怎么大夏天的,日内瓦气温才十二三度?往年这时候,怎么着也得30度左右了无独有偶,另一位朋友两日前去德国法兰克福出差,走之前向我打听当地的情况我赶紧查了查气温,居然也只有十来度,便交待朋友务必备上厚外套      欧洲怎么了    其实欧洲气候的这种变化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记得2002年夏季,我和朋友趁周末前往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巴斯泰地区游览这里紧邻捷克,因风景秀美
摘 要“存在获得感”反映了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内心感受以及需求的满足程度。个体“存在获得感”的缺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网络游戏现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要素,游戏沉迷也是危害中学生成长发展的一大痼疾。文章基于中学生“存在获得感”缺失的视角,聚焦网络虚拟空间,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中学生游戏沉迷的境遇,分析中学生“存在获得感”缺失与游戏沉迷的关联,探讨提升“存在获得感”来消解
栏目主持:王亚娟    美拟修改反倾销调查程序  我商务部提出书面质疑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准备修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并且已收到包括我国商务部在内的11个书面意见中美两国围绕“替代国选择”和“单独税率”两大焦点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证  美国在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多以印度为替代国在此次修改中,美商务部希望通过细化替代国选择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细节,提高比对计算的精确性
我们的飞机于9.11后的第三天下午5时许抵达距华盛顿约60公里的巴尔的摩国际机场飞机降落时,我透过舷窗看到成排的客机整齐地停放在登机口旁或停机坪上整个机场像一座静止的模型,没有移动的物体,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时间过得真快纽约世贸中心遭受恐怖袭击的震撼画面还历历在目,9.11事件已经六周年了回想事发当天,我正在美国犹他州首府盐湖城采访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在当地的访问活动,并抽空参加盐湖城冬奥会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初中阶段是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生理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出现,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因此,一方面青少年逐渐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但另一方面由于阅历浅,经验少,经济上无法独立,从而出现矛盾[1]。因此,初中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之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有异常心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30年来,伴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变国际地位的提升国人思想意识的转变,中国人看世界的眼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带着外国人回家    国庆长假,师偃带着女友回家在从北京去往长沙的火车上,他们遇见了劳伦斯和英格丽德当时,这两个高鼻子的外国人,正跟很多没有买到座位票而不得不席地而坐的中国人一起,挤在狭窄的车厢连接处他们带着非常多的行李,简直像把整个地球背在身上  劳伦
人民币的升势不仅被业内人士所密切关注,甚至已成为普通百姓经常谈起的话题,而国际上的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则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5月下旬,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华盛顿举行,目前诸多方面的信息显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美将继续交锋      日本率先发难 美国声势更大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的1994年以后,中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有管
当阿利卢耶娃还健在的时候,到斯大林家参加家宴是一件特别令人愉快的事情。她既是个原则性强、党性强的人,又是个体贴入微和慷慨好客的家庭主妇。我对她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她去世前一天,举行了十月革命庆祝仪式……游行队伍过来了,我站在列宁墓旁积极分子的队伍里。阿利卢耶娃和我站在一起,我们彼此交谈。天气很凉,斯大林站在陵墓主席台上,身穿军大衣(当时他总是穿着军大衣)。衣钩没有系上,大衣的下摆敞开着。寒风阵阵,
塔利班高级指挥官表示,塔利班正埋首策划春季对付美国和北约军队的新战略,待气候转暖之后,将会重新展开攻势。新战略将运用更多的自杀式袭击。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在美英军队强力打击下已经倒台五年了,但这股势力并未得到根除。2月末,美国副总统切尼密访阿富汗,险些遭到塔利班的自杀性炸弹袭击,巴基斯坦又高调宣布抓获前塔利班政权国防部长,这使人们再度将目光投向伊拉克战争后逐渐被人淡忘的塔利班。去春以来,塔利
张 斌  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  副研究员    如火如荼的股市和楼市中,一连串的新鲜词汇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全球流动性过剩、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美国贸易赤字日元“carry trade”(利差交易,以低利率货币贷入资金,再转存高利率货币或投资高利率货币资产,借以赚取其中利差。日元利率几乎是全球最低,因而就成了目标)和美国次级债危机等,这些几年前在专业财经媒体上才崭露头角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