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作家柳青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站在教师岗位的门槛上,我们即将走进一段新的生命历程。面向未来,我们渴望成长。
成长:教师无法拒绝的渴望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成长是什么?广义地讲,成长意味着一个人力量的不断提升与壮大,对于教师,成长则意味着教师自身健全人格的的不断完善和专业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使经验得到锤炼、升华,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改进教学。诚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成长中无法替代的过程
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类:
1、教学前的反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忽视了教学前的反思。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堂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成目标?哪些条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要集中在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设计教学方案时,虽然有预测学生的多种信息走势,并有所准备。但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一题多解的出现,这时课堂上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辩。此时教师要马上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适时适地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进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过程沿着理想的轨迹运行。
3、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应冷静细化和推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体现出来了?学生还有哪些困惑?有哪些闪光点?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自身教得是否流畅?是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会出现?日积月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反思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用心:反思不可或缺的真诚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这个过程是用心的,我们要真诚地检视自己,反思自己。
1、加强理论学习。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个人自我更新的关键和不断成熟的标志,通过反思的教学行动是理性思考、评价之后作出的判断和决定,是一种创造性的经历,长期积累,就会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认真对照反思:假如我上这一节课,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是怎样的?我是怎样体现课标精神的?我是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的?我是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我是怎样组织和驾驭课堂的?我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是一次各种反思发生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光有经验的总结而不做深入的反思是不行的,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反思将自始至终伴随教师的漫漫成长之路。责任编辑 王波
成长:教师无法拒绝的渴望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成长是什么?广义地讲,成长意味着一个人力量的不断提升与壮大,对于教师,成长则意味着教师自身健全人格的的不断完善和专业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使经验得到锤炼、升华,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改进教学。诚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成长中无法替代的过程
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类:
1、教学前的反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忽视了教学前的反思。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堂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成目标?哪些条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要集中在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设计教学方案时,虽然有预测学生的多种信息走势,并有所准备。但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一题多解的出现,这时课堂上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辩。此时教师要马上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适时适地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进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过程沿着理想的轨迹运行。
3、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应冷静细化和推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体现出来了?学生还有哪些困惑?有哪些闪光点?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自身教得是否流畅?是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会出现?日积月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反思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用心:反思不可或缺的真诚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这个过程是用心的,我们要真诚地检视自己,反思自己。
1、加强理论学习。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个人自我更新的关键和不断成熟的标志,通过反思的教学行动是理性思考、评价之后作出的判断和决定,是一种创造性的经历,长期积累,就会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认真对照反思:假如我上这一节课,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是怎样的?我是怎样体现课标精神的?我是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的?我是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我是怎样组织和驾驭课堂的?我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是一次各种反思发生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光有经验的总结而不做深入的反思是不行的,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反思将自始至终伴随教师的漫漫成长之路。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