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会对板书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板书的位置、内容,以及什么时候书写板书等。随着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一些教师开始忽视课堂上的板书,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即使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也不可忽视板书的设计与应用。
  一、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给传统的“黑板 粉笔”式的教学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若能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就能发挥整合优势,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一课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再加上生动的画面,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课文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时,教师进行板书。在出示课文的题目之后,教师抓住课文中每一段的关键词语“好奇”“一半……一半……”“操心”“辛苦”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使这些关键词语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看来,多媒体虽然生动直观,但内容转换快,信息量大,若能与传统的板书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效用。
  二、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千篇一律地通过板书来呈现课文的大意、中心,而且板书的形式呆板,内容缺乏变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弱了板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板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时,教师结合学习内容,对板书进行了设计。在上课伊始出示了一幅“扁担图”,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板书“扁担”,并且让学生跟读,强调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再对朱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引出学习的主题,并在“扁担”前面补充“朱德的”几个字,边讲课文边书写板书。讲到“战士藏扁担”时,教师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大大的“?”,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战士会“藏扁担”,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很好地发挥了板书的引导作用。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突破板书的传统形式,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变换板书形式,并借助各种符号,灵活地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突出重点,发挥板书的导学价值。
  三、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传统的板书大多都是固定不变的先由教师进行课前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按照预设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都是被动地看着教师表演,根本不能参与进来。因此,在进行板书设计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一起参与设计,增强学习效果。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教师一边讲课文,一边引导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刚开始,教师问:“同学们,老师先说一首儿歌,你们认真听,告诉老师这首歌是写谁的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听出儿歌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书课文的题目。在朗读课文第一段时,教师又让学生尝试说一下王二小在做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了“玩耍”这个关键词,教师又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接下来继续读课文,教师问:“同学们,这一段课文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鬼子来扫荡了。”“‘扫荡’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危险吗?”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让学生到黑板上补充板书。最后,师生一起完成了板书,学生们的兴趣高涨。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共同完成板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板书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还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另外,教师规范的板书还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不论是汉字书写的规范,还是教师认真板书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板书这种方式,积极创新,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
  [ 参 考 文 献 ]
  [1] 戴玉军.多媒体应与传统板书有效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2(12).
  [2] 朱萍萍.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5).
  [3] 李端果.小学语文教学板书研究[J].学周刊,2014(6).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言语平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新课标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
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  一、学习字词,体现语文味  认识生字、学习词语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常常脱离了语境,效率当然不高。其实,汉字是一个个丰富灵
[摘 要]《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以悟诗情、明诗志、知写法,為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设计;诗情;诗志;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81
[摘 要]文本作为 “范例”,其蕴藏的教学资源可谓丰富。教师应尝试变换视角,多从作者的维度、编者的维度进行解读,为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奠基。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历练感知,在语用训练中彰显人文情愫;联系对比,在悦纳内化中学会多维表达;模仿创作,在实践练笔中感知有序表达。  [关键词]阅读教学;转变视角;语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学生无内容可写,作文无病呻吟屡见不鲜。撰写周记,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探寻生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让他们拥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活泉”。  [关键词]周记 生活 作文水平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86  当下,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无病呻吟之作屡见不鲜。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讨厌作文。究其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明:“语文的阅读、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其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平等沟通对话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应是在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平等对话,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的教学思想确定的新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积极合作、经验共享、沟通对话。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课堂上的“领导者”变为“参与者”,从“灌输”形式的教学变为“提示”形式的教学。教师
[摘 要]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
[摘 要]随着语用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让学生在深入到文本内核中,从语用的视角体悟文本、悦纳文本,为学生表达素养的提升奠基。以《三亚落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紧扣景象,在概括提炼中向文本学变化,遵循思路,在剔除对比中向文本学想象,前后联系,在深度辨析中向文本学衬托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提炼概括;剔除对比;深度辨析;写景类文本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必定要好好研究“言”与“意”的关系。要在“言”与“意”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语言与精神真正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要先“言”后“意”,语言习得要“言”“意”并行,语言运用要以“言”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精准知识;习作指导;习作重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