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收集资料、调研,分析了国内一些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的课程组成及特征,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剖析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存在专业课程学分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衔接不顺、实践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部结构、设置模块化课程以及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等,为其他高校课程体系的类似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河北地质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142-02
  河北地質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知名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是该校的一个优势特色专业,初步设置了工程地质和综合找矿两个方向。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地质工程专业可设置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方向,培养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尽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了地质工程专业方向和核心课程设置,然而由于办学历史、发展基础和培养目标不同,不同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有较大差异[2-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分析才能使改革顺利开展[4]。本文通过与不同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的比较和系统分析,探讨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和调整途径,以期优化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部分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的课程组成及其比较
  本文重点选取了开设地质工程专业较早的地矿类院校、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科院校,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院)、西北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和同济大学,选择这些大学的依据是能获取这些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能代表地矿、理工和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思路,以及办学层次与河北地质大学接近。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总结出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1)大多数高校采用“理论技术方法课程 课程设计 实践实习”相组合的课程体系,但河北地质大学还没有单独开设课程设计,基本上沿用了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培养方案。(2)多数高校对地质工程专业设置了专业方向,从专业设置方向来看,多数高校参照了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专业方向设置。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置了岩土钻掘工程、勘察与基础工程和工程地质三个方向,兰州大学设置了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两个方向,西安科技大学设置了工程地质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方向。
  二、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学分不足和内部结构不合理
  专业课程总学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课程的学分安排,河北地质大学课程总学分为172分,专业课程总学分为66.5分,占总学分的38.7%,和同类高校相比,总学分和专业课学分都相对较少,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总学分和专业课学分别少了11.5个和21个学分。在学分不足的情况下,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必定受到压缩,造成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无法达到夯实基础的作用,再加上对专业方向理解的偏差,使有些专业课程的学分设置过多,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二)课程内容衔接、课程融合问题
  通过比较各专业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发现,教材的有些内容是重复的,比如工程地质学里面包含了部分土力学内容,地质灾害防治里面又包含了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在目前学时缩短的情况下,如果不理清知识脉络,重复讲授,不但使课程体系不完备,而且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没讲或少讲,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不够,往往就学了一些僵硬的基本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三)实践方式不够丰富且学时偏少
  目前,河北地质大学该专业的实践方式仍沿用以往传统的地质实习方式,包括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时间相对集中。这些实习内容能够基本满足专业培养的需要,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仍是不够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方式相对陈旧,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比如还没有开设课程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体系内部结构
  在当前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要想解决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不足的问题,只能将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进行压缩,然而这类课程学分压缩需要在学校乃至更高层面才能解决,二级学院只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诉求。此外,对于专业课程学分不足问题,还可以通过优化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置课程的特点(表1)分析可知,其专业课程开设的门数多,而每门课的学分较少,但其专业基础必修课的学分并不减少,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又能达到拓宽学生知识及提升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设置模块化课程
  针对当前课程衔接不顺问题,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工程教研室教师进行多次研讨,认为该专业方向的课程可划分为三个模块:力学知识模块、地质知识模块和知识应用模块。三个模块可各设立课程模块组长一名,用以协调各课程模块内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要点,同时研讨课程模块之间理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联系。
  (三)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
  地质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单一的讲授理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相关高校的调查,实践内容一般包括集中实习、分散实习、课程设计、跟随老师实际调查、课下作业及讨论、参与科研项目、假期自行联系实习等形式,但各实践方式对学生提升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专业集中实习(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应通过教师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分散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通过了解生产单位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的人才有一定帮助。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构建一种多层次、相互补充的实践课程体系,将这些实践方式加以组合,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叶斌,陈永贵.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3]桂和荣,严家平,陈萍,等.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2,(1):46-49.
  [4]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2001,22(2):86-90.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地下建筑结构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项目驱动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建筑结构的教学中。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与主动探索;地下建筑结构;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83-02  一、传统教学
摘要:专业定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型医学专业,在实际办学教育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改革和现状,分析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四年制医理工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复合型人才;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摘要:教育部2010年启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各高校、教育出版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笔者的参与和调研,发现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本文特以《推拿治疗学》资源建设为例,谈谈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冀望引起后续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资源建设;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摘要:基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培训中系列讲座上座率逐年下降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提高系列讲座上座率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培训;系列讲座;上座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8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单一纸质图书期刊馆藏逐渐过渡到纸质馆藏
摘要:网络教学是当今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进行交叉整合,形成他律作用,可大大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建设为例,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网络课程;交叉整合;他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工匠精神”在民航服务专业的中职教育中地位突出,文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民航服务专业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因素,进而提出培育其“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民航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265-02   2017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
摘要: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作为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地学思维和锻炼实践技能的必由途径。随着新技术对传统地学专业的改造和“互联网 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侧重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对这一转变中逐渐突显不足。本文针对秭归野外地质实习中教师学科背景有差异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分析探讨MOOC资源的引入如何在提升秭归地质教学质量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逐渐走入舞台,尤其是对高校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促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从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红医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域,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尝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最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红医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学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
摘要:按照人的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职业肯定与认同、怀疑与消解、肯定与建构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逻辑及成因,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消解与建构;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