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并加以提炼、分析和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教学性阅读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的有效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但在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接受,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教师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先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以利于学生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突破难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良好、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由于其阅读范围比较狭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导致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只有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和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它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或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供研究的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的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确立的专题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的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对资料信息有一定量的积累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花粉,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其来源可以是教材,可以是报刊,也可以来自网络。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磋商、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被动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也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利于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完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撰写小论文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之后,由某学生进行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再作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的效果,对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在研究中失之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并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变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的目的。
总之,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未来结合起来,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就一定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责 编 木 子)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但在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接受,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教师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先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以利于学生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突破难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良好、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由于其阅读范围比较狭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导致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只有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和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它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或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供研究的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的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确立的专题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的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对资料信息有一定量的积累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花粉,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其来源可以是教材,可以是报刊,也可以来自网络。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磋商、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被动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也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利于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完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撰写小论文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之后,由某学生进行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再作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的效果,对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在研究中失之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并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变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的目的。
总之,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未来结合起来,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就一定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