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的设计,仪器选取,操作规范,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论的归纳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大胆猜想、创新质疑。学生是实验主人,教师是个引导者。学生有一定实验技能,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隐蔽的现象中探索出事物的本质。学生自觉的思考并学会选择实验仪器和器材,设计好实验装置。学生正确使用仪器、正确读数、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出来,重视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师加强对实验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创新设计 科学素养 实验能力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实验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以及科学内涵。通过实验中的创新设计,实验仪器的科学选取,操作过程的规范优化,物理、化学现象的仔细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论的归纳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实践的重要桥梁。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拓视野和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驱动力。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大气压》这一课时,在做小试管沿大试管上升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想会看到什么现象。结果学生意外地看到水向下流,而试管不是落下而是上升了,这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演示看到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的学生则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仪器装置的性能、规格、使用方法。要仔细安置和调整实验装置,使之符合实验条件。在实验操作时应该在实验原理的指导下,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科学实验情景。操作中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在进行每一步实验之前要先想一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如果结果跟预期的不符合,要想一想为什么?是否合理?是误差还是错误?是否需要修正实验设计等。例如:在做《沉与浮》的实验中,实验前拿出石块、木棒、玻璃、塑料、粉笔、尺子、橡皮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学生猜想是沉是浮,然后实验。结果在玻璃是沉是浮时,有人认为沉,实验也是玻璃片沉,但学生提出玻璃酒瓶为什么会浮,猜想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不一样,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求知欲,问题深入到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非常强,探究深入细致。
三、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的实验技能是学不好科学的,对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抓不住事物本质内涵。而这种能力要靠在科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隐蔽的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在研究超失重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将力的大小显示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到乌鲁木齐水上乐园体验超重和失重,然后自制超失重演示仪,在表盘式测力计下面连一个弹簧,弹簧下挂一个砝码,当砝码做简谐振动时,从表盘式测力计可直观读出力的瞬时值,这样学生对超失重有深刻的理解,并总结出砝码这个振子的最低点。起振后拉力的大小为“超失重”的特征真正做到理解充分终身难忘的功效。
四、开放实验室,开设试验角,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
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验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科学教师只讲不做实验通过记忆来学习科学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我校有标准实验室,过去只有在上分组实验课时才开放,平时关闭,这样学生学生做实验机会就很少,实验室空闲时间较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向学校领导建议适时开放了实验室,学生在科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可以到实验室去试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做实验加深理解,学生认识到科学不再神秘,反而很有趣,慢慢地就爱上了科学,也更喜欢学习科学,知识的提升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这样做贴近生活,贴近了社会。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每个学生知识水平、操作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每个学生发展,进一步调动不同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对于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不能自己设计实验的,可以给其准备好实验仪器让其完成试验,并且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自己设计试验或提出实验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兴趣,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加强对实验的足够重视,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
关键词:创新设计 科学素养 实验能力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实验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以及科学内涵。通过实验中的创新设计,实验仪器的科学选取,操作过程的规范优化,物理、化学现象的仔细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论的归纳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实践的重要桥梁。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拓视野和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驱动力。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大气压》这一课时,在做小试管沿大试管上升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想会看到什么现象。结果学生意外地看到水向下流,而试管不是落下而是上升了,这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演示看到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的学生则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实验之前首先要了解仪器装置的性能、规格、使用方法。要仔细安置和调整实验装置,使之符合实验条件。在实验操作时应该在实验原理的指导下,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科学实验情景。操作中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在进行每一步实验之前要先想一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如果结果跟预期的不符合,要想一想为什么?是否合理?是误差还是错误?是否需要修正实验设计等。例如:在做《沉与浮》的实验中,实验前拿出石块、木棒、玻璃、塑料、粉笔、尺子、橡皮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学生猜想是沉是浮,然后实验。结果在玻璃是沉是浮时,有人认为沉,实验也是玻璃片沉,但学生提出玻璃酒瓶为什么会浮,猜想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不一样,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求知欲,问题深入到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非常强,探究深入细致。
三、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的实验技能是学不好科学的,对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抓不住事物本质内涵。而这种能力要靠在科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隐蔽的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在研究超失重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将力的大小显示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到乌鲁木齐水上乐园体验超重和失重,然后自制超失重演示仪,在表盘式测力计下面连一个弹簧,弹簧下挂一个砝码,当砝码做简谐振动时,从表盘式测力计可直观读出力的瞬时值,这样学生对超失重有深刻的理解,并总结出砝码这个振子的最低点。起振后拉力的大小为“超失重”的特征真正做到理解充分终身难忘的功效。
四、开放实验室,开设试验角,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
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验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科学教师只讲不做实验通过记忆来学习科学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我校有标准实验室,过去只有在上分组实验课时才开放,平时关闭,这样学生学生做实验机会就很少,实验室空闲时间较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向学校领导建议适时开放了实验室,学生在科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可以到实验室去试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做实验加深理解,学生认识到科学不再神秘,反而很有趣,慢慢地就爱上了科学,也更喜欢学习科学,知识的提升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这样做贴近生活,贴近了社会。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每个学生知识水平、操作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每个学生发展,进一步调动不同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对于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不能自己设计实验的,可以给其准备好实验仪器让其完成试验,并且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自己设计试验或提出实验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兴趣,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加强对实验的足够重视,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