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新世界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科罗拉多河流域到沙漠峡谷再到人造的钢筋水泥丛林,这里充满了生命力,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赌城拉斯维加斯。一百年前,这块乐土只有沙地和灌木丛,现在它是全美成长最快的都市之一,这一切都拜五十英里外的科罗拉多河的孕育所赐。没有这条生命之河,就没有拉斯维加斯,但在最后一次冰河期,这里曾拥有相当充沛的水源,吸引各种野生动物来饮水。
  一万三千年前,这里山谷覆盖着湖泊和水塘,边缘地带满是芦苇和沼泽,这座自然庇护所吸引了来自各处的生物群,来到这块新大陆的还有人类——在冰河期的末期,跨越大陆的大陆桥出现,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这座峡谷王国。
  
  獠牙狰狞——剑齿虎
  
  大自然花费数百万年时间来塑造峡谷王国的丹霞岩石群。现代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横越了美国好些州,包括科罗拉多、亚利桑那、犹他和内华达州。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原,最后一次冰河末期时代的某些动物现在仍然居住在此地。如今,体型最大的掠食者——美洲狮仍然称霸于峡谷中,过着和一万三千年前一样的生活一生活得很艰难,食物来之不易,水源难求。沙漠的气候变化极大,夜晚的温度在0℃以下,到白天又变成将近40℃的高温。但峡谷给它提供了庇护所,可以避暑和御寒,并且远离夜晚可能遭遇的危险。
  一万三千年前,是连美洲狮都无法安眠的时代。这种令美洲狮都畏惧三分的肉食动物,可能是最著名的冰河时期的掠食者——剑齿虎,长达二十公分的长牙就是它的猎杀工具。它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恐怖的武器呢?重达三百公斤的体重和短腿的特点,剑齿虎跑得并不快,它可能先偷袭猎物,再利用庞大的身躯去压制猎物,然后在猎物颈部致命一击,猎物很快因为惊吓过度或失血过多而死亡。然而这些致命长牙一定会让剑齿虎很麻烦,牙齿这么长如何进食呢?它的牙间距很宽,比猫科动物的牙齿长两倍,而且剑齿虎嘴巴张得再大,都无法让巨大的犬齿完全脱离下颌的范围,所以它难以撕咬猎物。但还好它有特别的颊齿,它利用虎嘴两侧,以颊齿切割肉块进食。即使如此,它也必须被迫把大部分猎物肉块留给其他食肉动物。
  
  远古巨兽——哥伦比亚猛犸象
  
  在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令人惊叹的洞穴遗迹,是在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边境上被发现的,这里干燥的空气保存了成堆的证据。有意思的不是骨骼或牙齿,而是粪堆。足球大小的粪球覆盖洞穴的粪堆厚达十米,什么样的巨兽才有这样的能耐呢?冰河时代体型最大的奇兽,是重十吨、高四米半的现代大象的近亲——哥伦比亚猛犸象。这座洞穴就是他们的公厕?当然还有别的用途。躲避恶劣的气候,或者是来这里舔食岩壁上的岩盐碱,就像现代的非洲象一样。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定,但这些史前的粪堆提供了许多有关哥伦比亚猛犸象的信息。它们多数以草为食,为了吃足够的食物,猛犸象一天进食长达二十小时,要吃掉多达四分之一吨的草食。不进食的时候,它们就迁往别处寻找新鲜的草料。它们穿过河谷和较大的峡谷,时刻留意不远离水源。这些猛犸象所经过的地区的现代景观和过去有很大差异。在冰河时期,北美洲大部分地区都被深达两英里的冰原所覆盖。当冰原开始融化后,北方气候变为沙漠气候,人类因而进行史上第一次艰辛的南向之旅。现在可以从当时遗留的石器工具判断出他们的迁徙路径。在数百年时间内,这些猛犸象就从大平原往南扩散,穿越峡谷王国,一直到墨西哥,利用河道的优势穿越了不可能穿越的悬崖峭壁。
  
  登山高手——北美山羊
  
  这些险途对于动物来说却易如反掌、毫无障碍。在峡谷王国的山顶上,只有靠稀薄空气为生的大角羊,依靠贫瘠的植被生存下去。但在一万三千年前,这里还生活着另一种登山高手——北美山羊。它是冰河时期最常见的动物之一,拥有可以抵御刺骨寒风的毛外套。每年春季它们会下山,这时节对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山羊褪去冬装会丧失必需的矿物质,它们便聚集在盐碱地补充丢失的盐碱。
  
  虎背熊腰——大地树獭
  
  在冰河时期遗留的大峡谷洞穴中,科学家有了重大发现:将两百多根头骨组合在一起,死了一万三千年的生物原貌得以重现。根据这些骨骼的测量值,我们知道它的体型和黑熊相差无几,它的牙齿上显而易见的沟槽和目前仍然存活的南美洲树獭非常近似。在此丧命的究竟是哪一种怪兽呢?——它是沙斯塔地獭,生活在西南部,和现代大角羊一样,是常见的动物。和猛犸象一样,它们不只遗留下骨骼和牙齿,还有们的干燥粪球。这些粪球向我们讲述了大地獭和猛犸象完全不同的故事,它们不只是食草,也吃曾经生长在洞穴附近种类繁多的植物。地獭的食物丰富多样,从仙人果、滨藜到丝兰的坚硬的针叶样样都吃。粪球也显示出沙斯塔地獭在不同季节吃不同的食物,球葵和其他沙漠花朵是它们春季的主食。洞穴对地獭有何用处呢?那里是地獭的产房,也可能是它的卧室避开沙漠寒夜的处所。最近一项对地獭骨骼化学特性的研究显示,它们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可能是在洞中取暖。
  在沙斯塔地獭的骨骸之间有一具奇怪的骨骸,这是和剑齿虎一样的嗜血动物——吸血蝙蝠。在北美,这样的吸血蝠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它们生活在洞里,白天睡觉,夜间进食,吸食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温血动物。吸血蝠利用小小的剑齿割开猎物的皮肉,然后用卷起的舌头像根吸管似的舔食鲜血,吸血蝠的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质能让血不断流出,直到喝饱为止。
  
  垃圾收藏者——沙漠林鼠
  
  数千年以来,世世代代的沙漠林鼠都在这里制造相同的垃圾堆,有助于它们在杂乱无章的巢穴外建筑起坚固的护城墙。拜林鼠所赐。我们得知科罗拉多高原上光秃秃的岩石曾经是一片稀树草原,生长着针叶林和丰美的草地。
  死谷——西半球最低的地方,本为不毛之地,却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存在——它们生存在谷底零星的水塘中,它们就是内华达鳉。它们能够生存在盐分比海水还浓数倍的水域中,有时候还可以生存在水温接近40℃的水中。多数水塘中都存在独特而珍稀的品种,每个水塘自成一个独立王国,内华达鳉在这里孵化、进食、繁衍、死亡。这些小鱼是如何来到沙漠中生存的呢?答案就在隔开水塘的大盐泽上,这里是冰河时期存在的大湖所留下的干涸湖床。气候变暖,大湖开始干涸,而鳉鱼只能生活在仍然有泉水供给的水塘之中。它们各自隔离生长之后,鳉鱼进化成现代所发现的许多不同的品种。考古证据表明,覆盖死谷的那片湖泊相当广阔,它的水道、沼泽和芦苇一定吸引过各种野生动物前来,那里是候鸟迁徙的休息站,成群结队的鹤和雁飞来过冬。温和潮湿的气候和丰茂的植被,使峡谷王国成为食草动物的天堂, 其中包括如今已经灭绝的大夏驼。骆驼粪球显示,它们的食物种类繁多,从美味的沙漠草食到坚硬的灌木和树木。我们可能认为,野牛应该属于偏北的开阔大草原。但当时,它们同样分布在西南部的山谷中,一生逐水草而居,跟随雨水找寻新鲜草食。
  
  掠食者
  
  峡谷中出现了新的掠食者——人类,他们狩猎有一大优势:这里所有的动物都没有接触过人类。原始人类用燧石矛尖做武器,有各种狩猎技巧,任何沙漠猎物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科学家还在岩石高处发现了新的证据:远古的骆驼残骸、野驴、大角羊的骨骼。它们是如何到绝壁之顶的呢?科学家在骨骸之间发现了冰河期鹫的骨骸,冰河期鹫伸展双翼可达兰米宽,在峡谷中搜寻陆地上的腐肉。鹫并不是一万三千年前唯一的食腐肉动物,但它们体型巨大、足以让狐狸之类的对手相形见绌。冰河期鹫巨大,强韧的喙几乎可以撕咬任何动物的腐尸,而隼一类的小型食肉鸟类只能在一旁等待分些许残杯冷炙。
  现存的化石显示,这里还有许多其他食腐鸟类,它们成群地在冰河期的峡谷中翱翔。如果它们是靠腐肉为生,谁来猎杀这些猎物呢?研究生物化石表明,当时存在的顶级掠食者飞毛腿——猎豹、群猎者——狼、狮子,比现代的物种更为庞大、威猛。所有的猎食者都在制造剩余腐肉。让食腐动物抢夺。
  这里还生活着冰河时期的暗杀者。我们对于这种猎食者的认知并非来自洞穴,而是来自很特别的地方——天然沥青坑,单是一个沥青坑就埋有2000多具骨骸——剑齿虎的遗骸。研究这些沥青坑的骨骸,我们能拼凑出剑齿虎生死存亡的故事。
  剑齿虎孔武有力,无人能敌,体型相当于现代的非洲狮,肌肉较结实,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不仅如此,它的尖利犬齿是它名字的由来,喉部的小骨骼说明剑齿虎会吼叫,也能和它的同类沟通。在发现的骨骸中,有很多伤痕,包括断裂的牙齿、粉碎的腿骨、脱臼的股骨。这在经常和重型猎物厮杀的时候,是很常见的伤害。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受伤的骨骸常出现复原的迹象。剑齿虎受伤后可以继续存活数月或数年,就连永久残疾者也一样。但是如果无法猎食,它们如何存活下去?有科学家相信,剑齿虎是群居性动物,它们会扶持较弱的亲戚,但是另一个方面,它们可能只要用恐怖的外表便可吓走小型猎食者。
  剑齿虎散落在峡谷和山洞中的各种动物遗迹、骨骸帮助我们重组了它们的世界。综合所有的证据,我们可以回到一万三千年前,重建北美大陆冰河时期的峡谷王国。
  当旭日东升,早期的庞然大物轰然穿越山谷,在河流沿岸的沼泽之中栖息的鹤群骚动起来,它们很快就要开始长途飞行,到北方去繁殖,其他动物已经在为早餐奋斗。天下没有免费的早餐,狼群必须群策群力地把野牛的尸体从泥沼中拖出来,但这只野牛的尸体也不能喂饱整个狼群。高高在上、独来独往的猎食者——剑齿虎离开了崖顶的洞穴,它已经几天没有进食了,而且它可能要走好几英里路去觅食。远处有猛犸象的身影,但它不是哥伦比亚猛犸象的对手,对十吨的巨兽来说,求生存是件苦差事。只有零星植被的峡谷无法满足它们巨大的胃,它们每隔几天就必须转移阵地。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末期,狩猎技巧更高超的猎人开始陆续抵达,他们将改变峡谷王国的生态阶层系统。沿河而上,他们猎获沿途的大型猎物,猎人的小聚落很快扩散到整个地区。人类的出现,让许多冰河时期的生物的数量开始减少,并最终注定灭绝。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自小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权力"概念以来,国内学者对于软权力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但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或囿于小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论说。其实,小约瑟夫·奈只不过是软权力思想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如此受重视的原因在于他第一个将软权力理论化。而从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来看,修昔底德的启示和葛兰西主义的思想传统对于软权力研究均极其重要。它们以及其他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多边的层次探讨最近几年东盟对华政策的演变、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当前东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全面接触、充分利用、加强制衡。今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逐步强盛,东盟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但是,这种对华友好政策,绝对不是一边倒,而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关键词]东盟对华政策全面接触  中图分类号:D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协整、VAR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在1980—2006年度经济数据基础 上,实证分析了以G7为代表的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如何通过对中国的FDI影响中国经济波动。 结 果表明,中国FDI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存有相关性;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是中国FDI和中 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中国FDI的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中国FDI方差 分解中由中国经济因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典型国家英美和德法为研究对象、以上世 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为考察阶段,通过对其经济增长、物价、就业情况等反映宏观经济 表现指标的综合分析,深入剖析其经济表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 提出了这两大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关键词] 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莱茵模式 全球化 老龄化、福利制度  公司治理 劳工市场  中图分类号:F11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CSSCI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从机构和地区两个角度进行了 分析评价,对读者了解我国的国际政治研究的现状和分布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际政治 CSSCI 分析评价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113-07    引言    本文拟从二级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研究机构和地区在国际政治学方面
期刊
摘要 富人利己政治是指富人阶层通过参政,或者投入金钱来操控一国政府部门代表,从而实际影响国内政治经济决策,达到扩大自己阶层利益目的的一种政治形式。富人利己政治实际是为社会一小部分特权阶层服务的,它牺牲的是广大普通平民的福利,容易给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引发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任意一个国家和政府而言,只有实现国民间的政治平等进而保证经济分配均衡,才能保持其公共性,并有效促进国内经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1998—2005年《中文社会科学 引文索引》国际政治论文关键词数据库为基础,主要根据标引次数10次以上的关键词的分布 及其标引次数,梳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国际政治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大国关系、中国外 交、战略与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制度、地区研究、国别研究、人物研究等11类研 究议题和问题,分析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当前状况和基本特点,指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 CI),统计并分析了我国学者及其论著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与影响力。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论著 评价 CSSCI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104-09    引言    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其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取
期刊
[内容提要] 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实质性阶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定价权进一步回归。同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和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RAROC进行贷款定价的必要性,然后推导了RAROC贷款定价模型,分析了贷款定价的依据,介绍了RAROC定价模式的基本流程,最后指出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提
期刊
双鱼座的苏学军,一直都在两条轨迹上交错前进。生活方面,1996年去新疆,一呆就是十年,所以现在有新疆和北京两个家、两个故乡。职业方面,在自己的工作中乘风破浪,却也把写作看得几乎同样重要。写作方面,本来一直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现在却要做成奇幻、科幻双栖。性格方面,平时非常和善,但在小说中从来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冰狱之火》、《星星的使者》,中短篇小说《远古的星辰》、《火星尘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