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农业是为实现生态、经济上的两个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是在良好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农业,把青山绿水蓝天变成现实。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以安徽肥东县的生态农业发展为例分析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效益。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是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渔业、农业,发展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现代农业带来了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消费增加、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生态条件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它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青山、绿水、蓝天、绿色食品变成现实。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
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态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我们以肥东县的生态农业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对生态农业在安徽省的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生态农业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学、林学等学科,对生态农业效益评价的原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大部分要素都是由专家经验提供的,存在大量的人为干扰因素,使得评价结构不够客观。如何统一尺度来体现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文献大多是写北方和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研究,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政府扶植力度等因素不一样导致可以参考的文献很少。所以在对于肥东县的生态农业的研究可能存在着不全面的地方。
笔者对肥东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其在2011年规划为“一轴两核三区”产业格局,面积11.8万亩,涉及白龙、元疃等5个乡镇26个村。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家示范区、杨店、八桶乡通过引导畜禽粪便沼气的使用,利用鱼蔬菜泥沼,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并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休闲旅游业,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丰收。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前期投资相当大,组织了大量的物质和财力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效果显著。
肥东县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万公顷,占种植面积的8%以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水果和蔬菜。16个地方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肥东县镇设立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政府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统一采购农药,统一合理使用农药,制止濫用农药。核心示范区,通过招投标,种子由企业统一起来,引导农民种植,村里组织技术培训,培训率为85%。化肥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把关,禁止滥用。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使农产品略有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年全县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抽样调查,合格率为98%。
在肥东县有多家生态农业公司,东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圣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继承农业生态合作社、安然生态农业公司等十几家神态公司。在这些公司的成立之初,政府在用地上和资金上都提供了一些支持。而且每年政府也会对其经营效果进行评估,而后对经营良好的公司给予补贴。政府也会通过一些专门的人才对经营者进行合理指导,组织经营相互交流一些在经营上的经验。对于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通过走访几个生态园我们得知,生态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知道,在这些生态公司里工作的大部分是本地人,以前没有工作或工作收入不多,而现在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打工,在家门口工作就可以了,而且收入还不错。
2.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来游玩的客人也多是本地人,三五成群,出来放松。生态园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地方。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出来散步也就是当地的公园,由于人多,在公园开园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热闹非凡。根本不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在生态园里场地大,可以容纳的人数很多。每到双休节假日都会有很多人来游玩。
3.解决桔梗焚烧问题
桔梗的焚烧问题,在我国多个省份屡禁不止。由于农民忙于耕种对于桔梗总是直接烧了,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但是在肥东县,通过生态农业的推广,利用水稻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水稻留高茬还田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示范推广了秸秆堆腐还田、秸秆青贮作饲料等技术,每年秸秆还田面积约3.33万公顷,占水稻生产面积的1/2左右。
4.农村沼气的建设
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在肥东县建设沼气池1万4(使用率91%,综合利用率85%)。随着新农村建设,肥东县在斗镇胡村、邓岗村、梁元镇、襄阳新农村示范太阳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灶具、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新型沼气处理,使农民集中处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8%以上,有力促进农村节能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沼气为纽带,以“猪-沼-果”、“猪-沼-菜”模式,促进园艺、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统一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5.当地村民的创收情况
由于当地产的农场品绿色有机,所以在市场上的销量远高于其他的同类产品。政府为了方便这些农产品的出售,专门创立了门户网站。生产的农产品,尤其以通过绿色无公害的当地特色产品畅销全市。农民的收入上涨11%。以前当地的农民大都不愿意种地,更愿意去打工挣更多的钱,在政府的宣传和帮扶下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改善,大大解决了有地无人种的情况。 白龙镇是肥东县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在生态农业的建设上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而村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农家乐。他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家门口开办农家乐。笔者也访问了几家开办农家乐的经营者。在最初的经营之初,当地的政府给与了支持,为这些经营者在资质的办理上提供便利,并提供资金上的补贴和贷款。对于经营者来说,在办农家乐之初的投资并不大,一个小的农家乐开办成功成本约在8W元,每年的收入平均在7W左右。回报率相当可观。
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发旅游业,让游客走进农田,果园、除了让游客体验田野的安逸空旷,更是让游客参与摘草莓,摘苹果等,感受采摘的乐趣。这也吸引了大批游人带上自己的家人来示范区放松,体验农家的乐趣。游人的增长,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白龙镇的GDP达到了17亿。
6.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提出了高要求,要让人民生活在蓝天、绿水、青山中。肥东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正是响应国家号召,为人民谋求绿色家园。当地的居民对此也是深有感触,早些年的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滥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的破坏。当地政府人员说道,宁可要青山绿水,也不要灰色的GDP。
总結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生态农业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刚开始时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对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在市场上进行招标。招到有资质有能力的生态农业公司。对农民进行宣传,提供一部分的资金补助。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统筹规划,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初步完成过后,由市场主导,企业和农民合作。农民生产,企业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创造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很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建设完成后的效益显而易见也是巨大的。或许发展其它的项目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强,发展过程中还能对环境提供保护。所以笔者认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就现在安徽省而言,却不能大力推广,只能是建立示范区,徐徐渐进。因为安徽省是一个中部省份,经济欠发达,而生态农业的建设前期投资太大,获利周期长,安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谋发展。再者安徽是一个南北地形气候有巨大差异的省份,在各地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很难相互借鉴经验,需要各自摸索。所以不能急着大搞生态农业。可以等其它省份先搞,然后借鉴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是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渔业、农业,发展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现代农业带来了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消费增加、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生态条件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它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青山、绿水、蓝天、绿色食品变成现实。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
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态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我们以肥东县的生态农业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对生态农业在安徽省的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生态农业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学、林学等学科,对生态农业效益评价的原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大部分要素都是由专家经验提供的,存在大量的人为干扰因素,使得评价结构不够客观。如何统一尺度来体现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文献大多是写北方和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研究,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政府扶植力度等因素不一样导致可以参考的文献很少。所以在对于肥东县的生态农业的研究可能存在着不全面的地方。
笔者对肥东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白龙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其在2011年规划为“一轴两核三区”产业格局,面积11.8万亩,涉及白龙、元疃等5个乡镇26个村。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家示范区、杨店、八桶乡通过引导畜禽粪便沼气的使用,利用鱼蔬菜泥沼,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并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休闲旅游业,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丰收。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前期投资相当大,组织了大量的物质和财力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效果显著。
肥东县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万公顷,占种植面积的8%以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水果和蔬菜。16个地方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肥东县镇设立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政府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统一采购农药,统一合理使用农药,制止濫用农药。核心示范区,通过招投标,种子由企业统一起来,引导农民种植,村里组织技术培训,培训率为85%。化肥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把关,禁止滥用。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使农产品略有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年全县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抽样调查,合格率为98%。
在肥东县有多家生态农业公司,东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圣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继承农业生态合作社、安然生态农业公司等十几家神态公司。在这些公司的成立之初,政府在用地上和资金上都提供了一些支持。而且每年政府也会对其经营效果进行评估,而后对经营良好的公司给予补贴。政府也会通过一些专门的人才对经营者进行合理指导,组织经营相互交流一些在经营上的经验。对于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通过走访几个生态园我们得知,生态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知道,在这些生态公司里工作的大部分是本地人,以前没有工作或工作收入不多,而现在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打工,在家门口工作就可以了,而且收入还不错。
2.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来游玩的客人也多是本地人,三五成群,出来放松。生态园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地方。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出来散步也就是当地的公园,由于人多,在公园开园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热闹非凡。根本不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在生态园里场地大,可以容纳的人数很多。每到双休节假日都会有很多人来游玩。
3.解决桔梗焚烧问题
桔梗的焚烧问题,在我国多个省份屡禁不止。由于农民忙于耕种对于桔梗总是直接烧了,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但是在肥东县,通过生态农业的推广,利用水稻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水稻留高茬还田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还示范推广了秸秆堆腐还田、秸秆青贮作饲料等技术,每年秸秆还田面积约3.33万公顷,占水稻生产面积的1/2左右。
4.农村沼气的建设
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在肥东县建设沼气池1万4(使用率91%,综合利用率85%)。随着新农村建设,肥东县在斗镇胡村、邓岗村、梁元镇、襄阳新农村示范太阳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灶具、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新型沼气处理,使农民集中处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8%以上,有力促进农村节能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沼气为纽带,以“猪-沼-果”、“猪-沼-菜”模式,促进园艺、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统一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5.当地村民的创收情况
由于当地产的农场品绿色有机,所以在市场上的销量远高于其他的同类产品。政府为了方便这些农产品的出售,专门创立了门户网站。生产的农产品,尤其以通过绿色无公害的当地特色产品畅销全市。农民的收入上涨11%。以前当地的农民大都不愿意种地,更愿意去打工挣更多的钱,在政府的宣传和帮扶下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改善,大大解决了有地无人种的情况。 白龙镇是肥东县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在生态农业的建设上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而村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农家乐。他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家门口开办农家乐。笔者也访问了几家开办农家乐的经营者。在最初的经营之初,当地的政府给与了支持,为这些经营者在资质的办理上提供便利,并提供资金上的补贴和贷款。对于经营者来说,在办农家乐之初的投资并不大,一个小的农家乐开办成功成本约在8W元,每年的收入平均在7W左右。回报率相当可观。
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发旅游业,让游客走进农田,果园、除了让游客体验田野的安逸空旷,更是让游客参与摘草莓,摘苹果等,感受采摘的乐趣。这也吸引了大批游人带上自己的家人来示范区放松,体验农家的乐趣。游人的增长,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白龙镇的GDP达到了17亿。
6.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提出了高要求,要让人民生活在蓝天、绿水、青山中。肥东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正是响应国家号召,为人民谋求绿色家园。当地的居民对此也是深有感触,早些年的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的滥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的破坏。当地政府人员说道,宁可要青山绿水,也不要灰色的GDP。
总結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生态农业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刚开始时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对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在市场上进行招标。招到有资质有能力的生态农业公司。对农民进行宣传,提供一部分的资金补助。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统筹规划,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初步完成过后,由市场主导,企业和农民合作。农民生产,企业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创造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很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建设完成后的效益显而易见也是巨大的。或许发展其它的项目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强,发展过程中还能对环境提供保护。所以笔者认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就现在安徽省而言,却不能大力推广,只能是建立示范区,徐徐渐进。因为安徽省是一个中部省份,经济欠发达,而生态农业的建设前期投资太大,获利周期长,安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谋发展。再者安徽是一个南北地形气候有巨大差异的省份,在各地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很难相互借鉴经验,需要各自摸索。所以不能急着大搞生态农业。可以等其它省份先搞,然后借鉴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