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眼睛失明 誓要群众脱贫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写“让人民满意”
  的时代答卷
  【编者按】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展示公务员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时代风采和公仆本色,激励广大公务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经过一系列严格程序,192名个人和98个集体受表彰。其中,我省8名公务员、5个公务员集体受表彰(含2个中央驻川机构代表,其中1名公务员、1个公务员集体)。本栏目刊发部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事迹,探访榜样背后的故事,汲取前行的力量。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这是张渠伟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時的颁奖词。
  自担任渠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以来,张渠伟将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1800多个日日夜夜,弃假不休、昼夜鏖战,长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青光眼,几致失明;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山高路远,他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数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为推动全县130个贫困村退出、136610人脱贫,易地扶贫搬迁3529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2.1%降至0.5%,顺利完成全县“摘帽”贡献力量。
  先思工作、再虑个人,义无反顾踏征程
  “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2014年,张渠伟走马上任,面对全县130个贫困村、143802名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他深感责任重大。
  写笔记、备课件;挑灯夜战、苦学苦研……工作之余,这些都成为了张渠伟的生活常态。“白天当局长,晚上当教员。他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知识闭卷考试,亲自批阅点评。”渠县扶贫移民局办公室主任彭丽介绍说。
  这两年,张渠伟倍受病痛折磨。看一会儿电脑,摘一下眼镜,滴几滴眼药水,擦一下泪……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
  作为驾驶员,蒋小建对局长的病情最为了解。由于经常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2017年初患上青光眼,眼角布满皱纹,眼皮透着淤青。此外,他还患上少见的耳石症,多次严重眩晕住院,从未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住满,有3次在医院拔掉输液管偷偷出院回到工作岗位。
  “视力左眼降至0.04,右眼降至0.6。立即办理住院手续,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很快作出诊断。“没时间住院哦,能不能利用药物保守治疗?”张渠伟恳求医生多开点药。
  “咋这么不爱惜自己身体?你目前已经属于半盲人了,再拖下去就会面临失明的危险。”医生劝道。听到消息的家人也求他,张渠伟却笑着说:“瞎了再说嘛,等‘摘帽’任务完成之后就去手术。”
  跑现场累了,车上后座躺一会儿;在办公室睁不开眼了,沙发上眯一会儿……“领导,你这么累,图个啥?”面对蒋小建的疑问,张渠伟解释道:“生命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只要全县顺利脱贫‘摘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了。”
  一心为民、满腔赤诚,背着帐篷暖民心
  张渠伟的车里随时带着帐篷、雨衣、水鞋,吃在农家,住在帐篷。“情系农村,心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张渠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水口镇大田村村民李云,一家六口无固定收入,经常找村干部“闹意见”。一次入户调研,张渠伟也被“缠住”,陪同的干部一脸尴尬,张渠伟却笑嘻嘻地听李云一家“倒苦水”,还边听边做记录。午饭时间,主人家喊话留客吃饭。本是客套之举,张渠伟却一口答应了。饭桌闲聊,笑声很快消融了干群隔阂。也就是那一餐饭,改变了李云一家多年来对干部的“成见”。这一餐饭后,张渠伟帮着李云家做了不少事:联系村里的木材加工厂,解决就业增收门路;帮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建125平方米新房;联系农民夜校讲师,一对一上门传授种养殖技术……2016年底,李云家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顺利脱贫。
  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局长住帐篷,这可是件稀罕事,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
  坚守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热情,张渠伟赢得了赞誉,也感染了身边无数人。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张渠伟笑着说:“以前的群众烦干部上门,现在的群众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门,干部做了群众贴心人。”
  三顾茅庐、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能人
  赏桃花、摘葡萄、品沃柑……在渠县水口乡的汉亭农业基地,业主王超说,是张渠伟的诚心和执着打动了他,才让他坚定了在渠县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当初,退役军人王超本不打算回乡创业,张渠伟知道后,自费几上福建厦门、几下广州深圳,苦口婆心,多次劝其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最终,王超终于下定决心,将产业项目落户渠县。王超先后在中滩、水口、丰乐、卷硐等乡镇建起了4个老兵创业扶贫基地,吸纳29名退役军人成立“老兵创业扶贫之家”和“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委汉亭农业联合支部”。发展至今,汉亭农业已种植四季水果1.5万余亩,带动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312户806人)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面对渠县脱贫任务量大面宽、艰巨复杂,张渠伟说:“群众要脱贫,产业是关键。”为让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他建议发挥在外渠商的资源优势、人际优势、信息优势,打“亲情牌”“老乡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得到了“渠县联谊支乡协会”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不懈努力,张渠伟动员回引“天下渠商”投身脱贫攻坚,已有2000余名乡友回乡进入农业农村,投资项目140个。同步引进万隆锦绣、德康养殖等企业,带动12亿元工商资本进农村,建成特色种植基地16.8万亩,建立乡村“生态环保扶贫车间”30个,带动12500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他是“精准扶贫”的践行者,他是“铁军扶贫”的首创者,他是“农民夜校”的倡导人,他是“社会扶贫”的牵线人……渠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张渠伟的贡献付出下,已如期实现高质量整县“摘帽”,但他深知实现全面小康任重道远,他愿一如既往地同贫困群众一起迈进。他的眼睛也许会每况愈下,但无数的眼睛一定会照亮扶贫之路,他愿用生命践行“宁愿眼睛失明,誓要群众脱贫”的诺言。(作者单位/渠县县委组织部)(责编/谢鑫宇)
其他文献
【开篇的话】  人才兴,则国家兴;农民工人才兴,则农村兴。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川籍农民工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常年有2500万左右農民外出务工。对四川而言,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一个关乎2500万群体的民生,也是破解农村难题,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为吸引更多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兴业,我省从年初启动“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千方百计把有能力、有觉悟、有志于为家乡服务的优秀农民工吸引
期刊
今年以来,甘孜州聚焦党建工作重点,采取六项措施,持续用力建强藏区基层党组织,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精准发力,分领域深入调研,查问题、补短板,深入推進基层党建专项检查“回头看”,强力推进软乡弱村整顿,切实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大力推进农民工党建,摸清底数,加大回引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抓好集体经济培育。抓实
期刊
近年来,合江县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出台《合江县激励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二十条措施》,重点实施“四项人才工程”,让基层一线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力磁场”。  实施涉农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制订《合江县产业人才集聚办法》,支持引进荔枝、化工、建筑等重点产业人才;深化校地合作,与华南农大、西南大学等8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合江籍大学生跟踪联系制度,本地人才回
期刊
今年,成都高新区监察工委正式成立,作为成都市监委的派出机构,正式与成都高新区纪工委合署办公。站在新起点,成都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充分发挥合署办公的优势,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新举措,探索纪法衔接、法法衔接工作机制,全面实现对管辖范围内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自纪工委监察工委合署办公以来,共设办公室、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案管室、第一至第三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等7个
期刊
鸟瞰万源市石塘镇瓦子坪村及周边村,红色“大茶字”催生激情,褐色“大茶书”传承茶道,银色“大茶壶”茶韵飘香,镶嵌出一幅茶韵主题3D美图,时时洋溢着“农创客”的浓郁气息,处处留下兰松安返乡创业印迹……  一副拐杖:撑起自强脊梁  翻开兰松安的人生经历:1975年1月,出生在石塘镇柳树村普通农家;3岁时,一场疾病导致左腿终身残瘸;13岁时,初中毕业踏上外出务工路;3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42岁时,一次
期刊
近期,小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诺”行动,强化广大农村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擦亮底色,亮出“红色身份证”。采取“户户挂牌、人人亮诺、群众监督”的方式,将每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形成“人人有责任、户户有担子、时时有监督”的良好氛围。精准识别党员户,以“户”为单位,系统梳理各户党员数量,凡是有1名党员(含预备党员)的农村(社区)
期刊
为提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蓬溪县创新“1+2+N”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1”即突出县委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知识培训四大内容,大力实施以“名师、名课、名课题”为内容的“三名”工程建设,通过标准和目标引领,切实推动学科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办学
期刊
今年以来,四川交投实业有限公司下属四川交投中油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与包江桥社区党委以“社企党建共建三个一”(共同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共同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共同组织一次志愿活动)党建特色试点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企业党建与社区党建共建路径,并于近期正式开设了“暑期阳光课堂”,旨在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帮助有需求的职工居民解决暑假期间小孩无人照顾、无地托管的实际困难。  “暑期阳光课堂”共设两期,第一期为
期刊
近年来,彭州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方针,严格落实“严管厚爱、宽严相济”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受处分处理党员干部关心关爱工作。  健全“三项机制”,搭建关心关爱“四梁八柱”。建立“容错”机制。健全《彭州市关于宽容失误澄清是非保护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办法(试行)》,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2017年以来,共为143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建立“统一”机制。主动协调人社、教育等部门,规范和统
期刊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是苏东坡的名言。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往后的生活工作中该如何将这句话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在眉山市三苏祠“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廉洁刻石前,兰州大学学生卜凡钦说。  7月18日,眉山三苏祠廉洁文化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中国廉政学会评选的,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廉洁大使和廉洁社团骨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