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实践为范 研修一体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管理思想是管理者在行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逐步形成的系统化的思维体系。肖宝军,原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现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学会会长,近十年来一直在教育管理领域探索与钻研,形成“研修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信念,这凝结着肖院长对教育管理的理性思考。他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管理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引导着他不断地理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逐步形成落实到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由成长到成熟,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管理规范,成为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2014年10月13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通州区委教工委、教委承办的以“研修一体,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肖宝军院长教育管理思想研讨会在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召开,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通州区教委主任张绍武及各区县教育工作者等5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总结肖院长的教育管理思想从研究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的发展过程,系统回顾了通过探索和发现所走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创新之路。
  一、“研修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为一名研修员,他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肖院长的教育管理思想中,研修员优先发展始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观念。面对课程改革任务的不断更新和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新要求,“研修一体”让研修员所承担的教学研究任务与教学培训任务有机融合起来,不但会推动研修员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还会促进基层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1.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教研引领效力
  研修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活动。营造一种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搭建促进教师学习的平台,教研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导向:第一,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学员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以实际的行动规划带动教师去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重视“言传”这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重视“身教”,帮助教师理解学习活动设计如何关注学习主体。第二,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教育问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依据原有的问题解决思路判断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作为研修员,我们要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把这种问题意识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流程中,呈现出关注学习者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入教师日常工作程序中。
  2.凸显服务和管理职能定位,发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职能
  研修员对课程的理解力、建设力和执行力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以研究教学诊断和评价确立目标,服务教师课程理解开发能力,是对研修员专业提升的重要要求。在研修员的专业提升过程中,要以学科中心组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以地方、校园课程资源作为起点,综合改进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要以院校合作的形式关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监控能力发展,在服务教师的同时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3.多种研修模式加强沟通互动,改进教研工作方式
  研修中心要探寻工作模式的创新之路,践行专题式研修、案例研修、沙龙研修和学习型组织研修,这也是研修员自身发展、服务全区的工作需求。专题研修专注聚焦于核心课题,从专题中提炼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发挥研修员引导下集体研讨的智慧,提升学习成果的质量。案例研修为大家提供一两个相关案例,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帮助培训教师明晰理念和策略的本源,发掘其内在的探究动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参与感与互动感,师生都会获益。沙龙式研修以同伴互助为基石,让知识背景相似的教师共同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引发参与者开阔新思路,践行新方法。这种研修模式的关注点是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教师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沟通与交流,从而构建成为实践共同体。
  不同的研修模式实施进程中会形成相对典型的成熟案例,这些案例会为教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发展的良好范式。
  二、“和谐发展”的核心团队建设理念
  团队建设理念是教育管理思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支有凝聚力、执行力和向心力的专业化团队,始终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共生共荣,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生长点和幸福感。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于挖掘成员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研修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任务类型的不同,将管理责任安排到不同的人员身上,负责各个业务,从而创建“人人努力、共同发展”的和谐进步氛围。团队向心力的形成来源于对工作任务的认同和承担。在研修活动中,要让每位研修员在团队中拥有自由度和自主权,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组织团队的相互依赖和支撑,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的研修成果。团队执行力的形成得力于对共同教育理念的实施。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创建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共同愿景,及时总结交流团队中的优秀经验,将系统思考贯彻到每一项研修活动中,学会思考,敢于实践,成为激励团队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知行合一”的研修工作行动策略
  “知行合一”是肖院长教育管理思想中推动研修员专业成长的重要行动策略。研修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者和推动者,一方面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优秀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活动中执行并帮助基层教师体验理念到行动的设计路径。
  “知行合一”,第一层意思是“知易行难”。研修员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专题活动,接受课程改革和实验的信息来源,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将获得的先进理念实施到区县研修活动中,以自身的成长引领基层学校教师的发展,这不但是研修员的工作目标,还是他们的工作过程。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看似比较容易,会在各种专家学者的研讨会中得到,但真正认可这些知识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知易行难”。在“研修一体”的实践活动中,研修员要设计思路多样的培训课程,聚焦培训课堂和课题研究,将理念转化渗透到实践行动中,克服“知易行难”的瓶颈。   “知行合一”,第二层意思是“知难行易”。研修员要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层面上工作,处理好“已知”、“未知”和“欲知”的相互关系,指导研修工作的实施。“已知”即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验证过的理念和思想,有一定的实践案例支持,理论框架构建成熟。如何使用已知的、具有适切性的观念引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行动,“本土化”的行动策略是研修员任务达成的先决条件。“未知”即是需要研修员探索和开拓的知行领域。面对新困惑和新问题,如何通过探索性工作发掘其内在规律,是研修员的实践出发点。“欲知”即是研修员教育思想的独特构建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独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形成个性化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研修员要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将对现象的理解和实践行动策略内化为个体经验,建立专业化的成长道路。
  遵循“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在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中,可以形成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培训活动模式。
  1.时空开放,形式多样
  研修培训活动要从传统单一的讲授逐步向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研训结合模式转换。研修员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师的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在知识能力上亲身示范,还应在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换中成为教师的榜样。如何培训教师,这对教师从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研修员要走入学校课堂,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与专业成长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引领、骨干示范、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聚焦教师成长。
  2.主体参与,合作互动
  研修员的成长是在实践活动中与教师培训活动共同发展的。作为一名研修员,设计的培训活动要基于教师成长需求和课程改革要求,要从区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环境,将教育环节的设计理念、任务实施、评价方式,与基层学校教师密切沟通,有效交流,在参与分享、合作互助、案例点评中,与教师积极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重视实践,勤于反思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研修员工作理念的认识形成过程。本着“知行合一”的行动策略,研修要始终贯彻对反思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要有反思交流、问题探讨、自主合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实践与反思的互动,从实践经验和理念形成的不同层面创造教师专业进步的机会。
  四、“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
  要系统化地思考研修工作,从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展开,形成“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见图1)。
  理论研究构建了“研修一体”的研究氛围,能够激发研修员自我确定价值方向,并将研修工作变成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研究在教学、科研课题、考试和管理等活动中探索前行,修业在课堂教学、课题实践、课程建构中实践展开,践行着“研修一体”的实践取向。
  “且行且思”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作为从实践中获得的理论系统,是在不断动态发展变化的进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走过从局部到整体、从间接到融合的过程,展现出研修之路上求真务实的学术引领,形成和谐平等的研修氛围。
  (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是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现代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高效,高效的背后存在一明显的悖论,即课时有限而课程无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作为学生“营养套餐”的课程,既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又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研发与可持续性的良性供给,否则势必营养失衡,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我国现行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再分配,为各地课程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番禹附中”)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广东二师”)与番禺区教育局精诚合作的结晶。将原番禺区市桥二中(以下简称“市桥二中”)改制为番禹附中,这既是体制的创新,又是多方面考量的结果。在合作创办番禹附中的过程中,我们肩负着三大任务。一是在体制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争取成为体制创新的示范。市桥二中改制为番禹附中后,公办普通高中的性质不变;但在办学体制方面,实行
编者按:2012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地球安然无恙,并没有出现电影里的世界末日。但是,一些家长在2012年却经历了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打击。因为他们的孩子,一些花季年华的中小学生,相继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1月5日,安徽省阜南县两名小学生在教室里喝农药自杀,并写下遗言“死了怪数学老师”。所幸的是两个孩子因抢救及时而幸免于难。2月25日下午,江苏省赣榆一中的一个女生上吊自杀身亡。2月27日上午,湖南
农村教育的定位和出路一直以来都是令学界十分纠结的现实问题。其纠结之处就在于,不管在制度层面上怎么设计,我们都难以完美地解决农村教育在目标厘定、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等方面所面临的城市与农村、现代与传统、当下与未来的张力。如何平衡这些张力,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实践层面农村教育突破困境、获得良性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从当前众多关于农村教育定位的研究成果来看,仍然停留在就农村教育自身来论述其发展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鲁迅逝世那年周晔才十岁。这篇回忆性文章是从亲人的角度,尤其是幼亲的角度来写的,既独特又真实。文章文笔朴素,感情真挚,没有夸张、没有拔高,比较符合她这个年龄的感受和领悟。文章一面世即受到好评,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时间也比较早,是小学语文中有关鲁迅篇目的经典选择。  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说,这是一篇规范、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其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在化学学院一经公布,便吸引了众多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的目光,他们积极组队、联系导师,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小组,确立了相应的科研立项。  在化学学院2009级免费师范生当中,几乎过半的学生都有参与科研的经历。3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科研参与者们还在坚持他们当初的梦想吗?他们的动机在这3年间又有什么改变和发展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深度访谈了现在仍在进行科研的2009级免费师
一、融合课程,衔接知识,满足需求  《中国教师》:王校长您好,贵校在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中,已经有了哪些探索?  王海玲:近年来,我校陆续引进中外办学项目,其中包括开设了系列美国的AP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微积分、物理、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课程。  我校开设了国家选修课程,衔接大学基础课程。我校在高中课改中,把大力推进国家选修课程的开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从国家的课程设计角度讲,高中
课堂改进,顾名思义,就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然而,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内容众多,如教师行为、学生状态……从何处开始?如何落实?在研究初期,这的确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因此,寻找课堂改进的落脚点变成了“课堂改进”项目初期研究的主要内容。  回顾  《凡卡》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与体味,感受凡卡非人的学徒生活,感受他的悲惨命运。此外,教师也应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契诃夫写作的
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其质量直接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教师教育日益走向开放的趋势下,如何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成为核心问题,而标准导向成为多国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共同选择。为了进一步总结教师教育质量和标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进未来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设,2012年9月15日—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日本鸣门教育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
张涛,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生物学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教材中学生物学培训团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网络远程研修生物学科指导专家、威海市生物学科带头人。  《中国教师》:张老师,您好!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您那里的初中生物学教师有何反响?  张涛:目前看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