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村庄更新规划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在渐渐缩短,农村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然而并非所有村落发展的层次与结构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村落需相对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在中国,村庄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协调,彼此依存的。在城市化的进一步高速发展下,传统村落的布局与结构往往因不能承受这种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进入到一个难以适应的发展阶段,村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自然肌理遭受破坏。文章选取的是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的南门村,作为一个远郊村镇,其自身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自然肌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村内自然环境面积大且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外可起到串联的作用,可将斗门镇各个区域连接起来,对斗门镇整体的更新以及定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规划设计;村落保护;产业更新
  一、南门村背景认知及分析
  (一)区位分析
  南门村的宏观区位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拥有较好的地理环境。而珠海市位于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岸,东侧是伶仃洋,南临南海;陆上与江门、中山、澳门接壤。从中观区位看,南门村位于斗门区,斗门区是广东省珠海市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的最西部,而南门村又在斗门区的最西侧,位于黄杨山下,东临斗门圩镇,西接虎跳门水道。南门村远离珠海市主城区,其地理区位对于一个古村来说劣势相对比较明显,属于远郊乡村。南门村村域重要节点位置,西侧以工业园为主,可建设的发展用地以网山村为主。
  (二)现状分析
  用地分类如表1所示。
  南门村的地块范围外围道路较少,仅有斗门大道、龙山大道和龙濠路与地块相连,与外部联系较少,不利于内部发展;重点规划范围内三个村落道路联系较少,来往交通不便且有许多断路需要延伸,田中泥土路等许多不平整道路需要修缮。山体格局为西接马鞍山,与白石岭、观音山、凤山等多座山脉相邻;东接竹仔岭,与金台寺相邻;南接下洲山。重点规划范围内有多块自然田和村内林地,还有供村民及其他游客放松的消防主题公园。水体格局则是西接虎跳门水道,且有江门梅阁渡口等其他码头,水道边上有多家制造业工厂,方便该区域与外界的联系;重点规划范围内有不少水塘,可供村内水产业发展及维持村民生活。整体绿地系统北边及西边基本为农田绿地,而西南部多为林地;重点规划范围内因为村落分布的原因,多为基本农田,仅南部有消防公园绿地及少部分林地。村内建筑风貌主要以新建民居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外来民宿建筑、传统宗祠建筑4类为主。调研发现,南门村与毓秀村两个自然村落多为传统民居建筑,其中南门村存在菉猗堂与赵公祠,建于明景泰五年,为传统宗祠建筑;毓秀洋楼存在于毓秀村,是1965年7月斗门建县时筹备组的办公楼,样式为西洋式建筑楼房;新圩村为较新的村落,建筑自然多是新建民居建筑。南门村新建建筑多为三层、四层,村内传统民居老式建筑多为一层,部分老式建筑为二层,废旧工厂及早期新建建筑也多为二层。南门村与毓秀村多为传统民居,其建筑失修多年,多为一级建筑;早期新建民居为二级建筑,最新新建民居外表无损,为三级建筑;重要建筑为村内祠堂,不可拆除与移动,仅可修缮。规划范围内教育设施仅有一所小学,卫生设施仅一处旧卫生站,村级活动场所有一处“南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场所仅消防公园处设置了篮球场,公厕配套齐全,但商店分布较为稀疏,不能满足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结合实践调查发现,历史古迹多分布于南门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的有菉猗堂、意塘赵公祠、意乡赵公祠以及古街、古井等。作为文化古迹,其周边必然有客流量,因此有必要呼吁游客尊重与保护文物,使历史古迹在社会各界的保护下,能保留更完整的姿态。通过GIS对规划地块的分析,发现该地地块海拔不高,坡向朝北居多,且地面起伏不大、较为平整,绝大部分地区比较宜居,如图1所示。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一)保护及发展策略
  首先是依据政府给出的保护档案划定保护分区,保护的对象包括文化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保护的分区则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斗门区于2017年公布斗门区本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如表2所示。
  确定了保护对象后,应提出合适的保护发展策略,明确整体的发展主题。保护策略主要以探索特色文化,构建整体保护系统,利用文化格局为主;明确整体的发展主题,以皇室文化、村落文化、山水田园等文化主题为核心,再对村落的整体功能进行引导布置,设置商业街、游客居住建筑等;加入合适的文化要素;配套娱乐设施,吸引更多的人群 。
  发展策略为活态的保护利用,目的是实现经济与建筑文化的动态循环、经济循环。通过对建筑的经营、利用,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益,实现对整个村落的保护,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文物保护建筑可以保护和展示;对于传统建筑要合理改善和利用;对于一般建筑则要整治、改造、利用、开发。
  (二)规划愿景
  农业观光体验区不仅是区域内特色产业,更在长远发展策略中起到平衡区域内物种多样性、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重要作用。历史建筑观赏村内的历史遗迹建筑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必须着重保护,使之成为整个村落的精神象征和历史特色,让村落更有魅力。
  在南门村及新建商业区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小旅馆等旅游度假住宿设施并辅以茶座、特色餐饮、酒吧等多种休闲娱乐产业。户外运动休闲可以充分利用休闲绿地内的自然公共空间开发多样化的山林户外休闲体验活动,结合现有绿道增建和完善服务设施,形成休闲运动旅游路线。
  (三)功能定位
  从产业维度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产业与环境不协调、第三产业提升乏力、各村落之间各自为政、产业聚集程度低,相对应的策略为植入自身优势、联合各村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从文化维度上看,新旧文化间有脱节,古村的文脉缺乏动力、社会认同程度低,田园内涵被城市文化覆盖。因此,规划应当以文化的传承为主,承古启今,创造属于自己的意境。從社会维度上看,社会凝聚力和氛围差、城乡二元对立、居民结构老龄化、周边交往存在隔阂。可以通过整合构建一个共同社区,为村落注入活力。从生态维度看,存在自然环境边界消失、景观优势被忽视、发展方式不生态等问题,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去保护环境,以“环境优先,保住底线”为原则。   此次规划的总体定位就是建设一个“多产业联动发展社区+皇室文化传承社区+城乡统筹示范社区+自然生态体验社区”的集文化名片、乡村小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社区,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区,是皇室文化、古代文化的交流平台。
  (四)设计理念
  规划思路为先研究当地现状,准确定位并探索当地资源,构思出特色保护策略,对当地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确定任务之后要进行灵活开发,产业的选择应以对村民的贡献度为重要考量指标,以有序发展引导观光产业,促进产区有机融合;针对主导产业功能,确定最佳选址和布局方式;优化交通网络,构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社区邻里中心;构建公共设施与商业设施相结合的具有人性尺度的居住邻里单元;以山水资源划定生长边界,坚守绿色生态底线;依据生态资源牵引生态廊道,构建社区自然环境体系。确定社区发展规模,有序拓展发展空间。
  三、南门村规划设计
  (一)空间布局
  整体的空间发展结构为“两心、两轴、两廊、多组团”:两心是指村口综合服务中心和颂街旅游服务中心;两轴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轴和服务业发展轴;两廊则是虎跳门水道生态景观廊道,风流河生态农业景观廊道;多组团指的是西部农业种植和观光组团,中北部历史文化、度假旅游和生活组团,南部工业和城镇组团。以南门村游客旅游中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将居住、文旅、商业融合起来,多组团发展,修缮利用古村内废弃建筑,在古村内部同步发展餐饮行业以及民宿,打造最美乡村系列。
  (二)南门村保护范围划定及要求
  南门村村域面积为810.46公顷,其中核心区规划研究范围186.51公顷,核心保护范围3.1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25.61公顷,环境协调范围157.66公顷。核心保护区为文化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用地边界和集中区域,在街道、广场、河流等處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用地边界和外观界面,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景观边界。范围内一切建设活动的对象除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等,应报城乡规划部门批准。范围内建设活动以保护修缮为主,严禁大拆大建及其他破坏性建设活动,与历史风貌建筑无冲突的建筑物可予以保留,改造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原则上不增加新的建筑物,进行修缮也不能改变原建筑物的高度。
  建设控制地带应将反映历史信息的范围统一纳入建设控制范围,环境协调区则是规划核心区域内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外围区域。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以有机更新为主,新建建筑体量、风格必须与原有历史风貌相协调,范围内与历史风貌建筑无冲突的建筑物予以保留。范围内必要建设应严格控制为二层至三层,每层层高不得超过4米。环境协调区的建筑立面、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应与传统建筑和环境相协调。范围内已建建筑保持原样,新建建筑原则上整体控制在三层以下,不宜超过四层,同时根据具体环境对临水或地势较高位置的新建筑进行严格控制。
  (三)村落发展与利用
  通过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空间进行文化的展示,使博物馆、展览馆成为游客了解村落的第一窗口;通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活化展现非物质文化;修缮整治传统建筑的外观及内部,并植入不同的功能(比如餐饮、文化、商业等),使建筑功能得以延续;通过村居传统建筑的再利用,村居旅游业的发展引导,村落静态展示功能的延续,推动村居产业联动,创建良性发展的产业体系。
  规划应结合南门村自身及周边资源,共同打造“5+2”养心生活体验,包括生态农林体验、温泉度假体验(御温泉)、现代工业体验、西洋商街体验(斗门古街)及传统村落体验。其中,南门村主要作为传统村落体验、生态农业体验聚集区,结合自身文化资源和景观,打造四大旅游文化主题,皇室文化——皇室名门“思菉猗”、庄园文化——绿水田园“绕接霞”、红色文化——红色革命“报黎明”、侨乡文化——钟灵毓秀“忆侨乡”,构建“明末——清初——民国——抗战”时代更迭文化脉络。
  (四)公共服务设施
  对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修缮与更新。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正在修建,由于规模较为庞大,可以与行政办公设施合并。教育设施保留南门小学,更新部分教学设备。医疗卫生方面设有卫生服务站,需提高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文化体育设施方面消防公园现存有部分设施,但数量有限。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应对村庄的商业圈进行组团规划,合理利用资源。针对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滥用、不按规定使用等现象,需加大管理力度。
  (五)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村内车行道路应种植行道树,形成道路的绿化带,入村的主干道以种植乔木为主,村内主干道以种植灌木为主。滨水绿化可以在滨水地带铺设草地,拆除周边废弃建筑和临时建筑等,修建人行道、座椅等必要设施,供游人参观休憩。目前古村内部绿化布局极其杂乱,应构建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在村内结合零星空地以及部分已拆除建筑进行景观节点的布置。改善村内环境,积极鼓励村民加强自家庭院绿化建设。南门村的主要空间节点包括各区域的入口空间、道路的交叉点以及重要的历史建筑周边,可以在这些地方布设景观廊道,设置清晰的村庄引导牌、夜间照明系统以及特色夜景灯。南门村的主要景观轴线贯穿整个地块并且南北呼应,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景观区,创建了具有独特风貌的宜居乡村。
  (六)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方面,南门村村口正对城市次干道,交通相对便利。为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村口以及村内设有多个停车场,方便游客及居民出行。村内主干道道路相对较窄,且人车混行,不利于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个问题,应多设立人行通道,在保证人们的安全的同时提高车辆出行效率。村内次干道体系相对较为完整,但仍需改善。部分道路也需要进行修缮整改,保证道路的安全性。
  (七)规划后用地分类比例
  规划后用地分类比例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张鸽娟.古村的保护更新与文化传承[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2]肖丽萍.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23).
  作者单位:
   澳门城市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城市空间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对城市旧工业区的开发和再利用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之一,旧工业区中的工业遗存承载着居住在城市里人们的历史与共同的记忆,它使人们的存在感有所归依,并能提供来源,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目标,将再利用作为工业遗存的更新手段,将活化作为更新目标,将空间自组织理论作为活化更新的切入点和理论支持,通过对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工业遗存改造案例分析,探讨工业遗
期刊
摘 要:苏北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对苏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以苏北地区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的传统村落吴邵村为例,对极具特色的传统石头村落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吴邵村的发展依据、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总体思考,探讨以吴邵村为代表的苏北传统村落下一步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苏北地区;传统村落;
期刊
作者簡介:   侯伟伟,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摘 要:乡镇旅游的振兴与发展需要从地域文化中提炼与挖掘相关因素,构建合理的景观规划。旅游者一般相当重视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愿意进入慢节奏的环境中,到自然环境好、地域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以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身体负荷。  关键词:文化;景观设计;旅游资源;武当山镇  十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参数化形式语言视角下逐步产生和发展了新的美学观念。作为当代建筑中一种特殊体量的建筑——非线性建筑,其美学价值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看到。阐述非线性建筑设计美学观念的重构,并对其流动美、秩序美和空间美进行分析,以此说明非线性建筑设计中形式语言的美学体现,总结非线性建筑形式的价值,为未来非线性建筑方案提供更多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设
期刊
摘 要:养马岛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旅游胜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的特征。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养马岛出现了设施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同时,现代人对旅游景点的要求也不仅仅是风景优美,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景点开展空间更新活动,重新解构旅游景点布局,设计出更符合新时代游客需求的旅游景点。文章通过阐述旅游景点空间更新的相关内涵,简要介绍了养马岛的概况以及发展中
期刊
摘 要: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是一条跨越江汉,连接汉阳、汉口的交通线路,于2016年12月底通车,是目前为止武汉轨道交通网中最长也是最具城市特色的地铁线路。整条线路与以往地铁站的风格有所不同,以独特的怀旧风格引起公众的关注,无论是主题,还是公共艺术形式,都更贴近公众的生活与曾经的记忆,唤起的都是公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和对家的记忆。武汉地铁6号线路的公共艺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取怎样的视角去传达曾经的
期刊
摘 要:南宁新会书院是南宁市迄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会馆建筑。建筑整体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庄重古雅,每进屋顶皆铺有碧绿琉璃瓦,脊饰彩塑,各梁、柱等建筑构件上的花鸟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厅堂中高高悬挂着巨幅匾额,是目前南宁市最能体现出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一处古建筑。从南宁新会书院建筑的“势”“韵”“意”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南宁新会书院所具有的岭南传统建筑之美以及该建筑与书法、音乐和诗词艺术之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区域规模日益扩大,新区建设兴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老城区日益衰落,城市更新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历史名城的保定,其历史街区演绎为城市风貌的精华,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地方特色;改造更新;城市复兴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
期刊
摘 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演变和工商业发展的见证者,是每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文化瑰宝与社交名片。在中国城市不断加快的建设进程中,保护与修缮历史街区已迫在眉睫。在更新的过程中,过去所倡导的“先拆后建”的做法已经遭到时代的淘汰,不搞“大拆大建”,以绣花的方式对待城市建设是如今文化遗产保护者和规划设计师的历史使命。文章以“微手术”视角对长沙油铺街及毛家桥巷历史步道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地调研与群众访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