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宙和刘文端:携将佳句伴征途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人皆知,民国报人朱镜宙是章太炎的三女婿,却不知在这之前,朱镜宙和温州女子刘文端也有过一段感情,只是两人最终没走到一起。
  朱镜宙曾在自传《梦痕记》的自序中说过,这部自传涉及许多人,颇感左右为难:“照实而书吧,人将谓我有伤忠厚;不书吧,何有于记?”权衡两者,他决定用谐音代替。因此,本书所记,有其事,有其人,未必有其名。对于这段感情,厚道如朱镜宙,是用谐音来替代当事人名字的。而书中的柳仪即朱镜宙的恋爱对象刘文端。
  在朱镜宙心中,1914年的温州实在是一座温情之城。阔别四年后,25岁的朱镜宙以温州《天声报》主笔的身份再次踏上故土。他手中的那支妙笔,让他很快成为温州城里令人瞩目的人物。各界名流多慕其名,很快就有一些名流出现在他的周围,而与之来往最密切的是刘文端的弟弟刘廷藩。
  刘家在温州城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家声颇好。刘廷藩的父亲在温州建了一所内地会医院,因积劳成疾,过早辞世,遗有三子二女。刘廷藩的母亲为家庭生计,接替婆母的位置,成为内地会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这位不苟言笑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送去美国留学,将两个女儿送进大学。“尤其难得的是,她的儿女们,都能善体母意,循规蹈矩,勤学励行,家门之内,从无诟谇之声,称得上是模范家庭。”时常出入刘家的朱镜宙这样评价这家人。
  而在刘家人尤其是刘母心中,学识和经历颇丰的朱镜宙自然是温州城难得的青年才俊。1910年,朱镜宙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离开温州赴杭读书。次年武昌起义时,朱镜宙在杭州联络同学组织学生军,并执笔撰写宣言,反响甚烈,一星期内报名参加学生军的杭州学生逾千人。接着,朱镜宙亲自拜谒浙江都督请求点收,得到批准,他也由此入伍。1912年3月,巡警学堂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朱镜宙退伍复学,至1914年6月毕业。在校期间,他先后在杭州《自由报》《民铎报》任编辑,并自创(《天钟报》。浙江都督曾向他赠款,以使《天钟报》为都府发声,而他为保言论自由,坚辞不受。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天钟报》以言论激烈而遭查封。1914年,从法政专校毕业后,他怀着一腔抱负回到温州。
  因为才华相惜,朱镜宙经常和刘家人来往。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心竟按捺不住地躁动起来,他的眼前总是闪过一个身影,那身影叫他彻夜难寐。
  这个令他内心悸动的人就是刘家的大女儿刘文端。她“有双圆圆乌黑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白而腻的面庞,珂雪般的皓齿,当她樱唇微起的时候,那股欲语先羞的娇态,会撩乱你的情怀……”她的天生丽质让他的生花妙笔顿感苍白无力,难描一二;她常以明月前身自况,他则毫无异议地颔首赞同。
  他对她的倾慕其实从第一次踏进刘家那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就开始了。当“人是月中仙”的刘文端出现在他面前时,一向踏实稳重的他几欲失态,望向她的眼神中竟多了几分火焰般的光芒,虽然他很快就强作镇静,但还是被她捕捉到了。而在刘文端心目中,这个被弟弟刘廷藩领进家门的年轻人也轻轻叩开了她的心扉。这之后,她总是情不自禁地同弟弟谈起朱镜宙:“(他)绝不会久困风尘的,终有一日,能脱颖而出。”
  大姊对朱镜宙有好感,刘廷藩并不意外,在他看来,被称为“瓯海二乔”之一的大姊遇见朱镜宙,才是得遇良人。他乐得做信使,把大姊的心思悉数转达。听说刘文端这样看待自己,百感交集的朱镜宙很快将她引为知音。
  在温州这个风俗浇漓的小城,他们谨慎而有分寸地交往着。母親虽然支持他们来往,但也时常提醒女儿要矜持,朱镜宙也不肯让她受半点谣言的困扰。他们就像两株并肩生长的向日葵,都向往着阳光,彼此间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朱镜宙应刘廷藩之邀来到刘家,正在客厅里闲聊时,刘母响亮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朱先生!等一会儿她们要出去,你去吗?“她们”自然指的刘文端姐妹,而刘母之意,朱镜宙自是领悟在心。“要去的,伯母!”朱镜宙随后就和刘廷藩等人一起出发了,虽然同行的人很多,朱镜宙的眼睛却在偷偷地寻找刘文端。
  爱情如一川烟草,朦胧而美丽。朱镜宙觉得自己恋爱了,他的内心整日被刘文端填得满满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条腿总是不听使唤,一出门,老是仍向刘家去,连自己也不知所以然”。
  1915年夏,祸起萧墙。朱镜宙激进的文字惹怒县府,他被拘捕五日后终于获释。他匆匆赶去刘家报平安,当他焦急的目光和刘文端期盼的目光交汇到一起,两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刘廷藩将朱镜宙拉进自己房间,煞有介事地询问他将来的打算,朱镜宙慨叹自己业已成年却一事无成,若有机会很想到南洋去发展。说完,他朝四周望去,墙上的月份牌吸引了他的目光:“廷藩你看,这个可人儿,多像大姊。”“像吗?昨天大姊还改白居易的两句诗笑你呢,‘未能抛得温州去,一半勾留是此图’。”
  朱镜宙的心一下沉浸到那诗句中,不合温州,不合此图,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至爱。回家途中,他续成一首诗:“眼前知音吾已矣,却教红粉慰江湖。”尽管有图上的“可人儿”挽留着他,然而,分别的日子还是到了。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刘文端厚厚的情意,他抛得温州而去,先后在上海《民信报》主持地方新闻及时评;又应北京《民苏报》之聘去任编辑。1917年8月,他又南下广州,任军政府参议。
  他在广州停留不久,又应新加坡《国民日报》之聘,赴新加坡任该报总编辑。他携着刘文端赠予的佳句,踏上了下南洋的征途。万水千山,征途漫漫,异国风情渐行渐近,而恋人的身影和故国土地一样渐行渐远。
  他们就这样阔别了三年。三年间,朱镜宙总是用刘文端赠予的佳句慰藉江湖多舛的日子,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分别时的情景。
  那日清晨,刘文端、朱镜宙去游东山。一半是谨慎,一半是羞涩,刘文端将小弟拉在身边,而朱镜宙远远地跟在后面。东山脚下流水之畔,他和她站在曲桥之上,沉默一时的她忽然说道:“朱先生,我要同你说几句话,请不要看我。”他默默地转过身去。   “朱先生,你就要远行了,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可沉迷于儿女之情,只要万里同心,那岂不是比天天相见还有价值,有意义!此去,你一定要保重。”“是!”“你有没有什么话对我说?”“没有!”
  朱镜宙简单的回答,却汇聚着内心千般情感。一直以来,他视刘文端为天人,自惭形秽,可又深深被她吸引,无法自拔。然而前途渺茫,他无法期许她一个未来,于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竞至无言。
  过了两天,他去向刘廷藩辞行。刘廷藩将刘文端亲手画的扇面悄悄递给他,扇面是一幅海棠蛱蝶图,那蛱蝶流连于海棠之中的情景,自然让他看到了她对他的依恋。
  出发的那天早晨,朱镜宙拜别刘母。刘文端听到他的声音,急忙出来,呆呆地立在门后,也是无言。刘母说:“今天很巧,有个外国太太也去上海,文端会去送你。”
  誰知刘母精心策划的这场送别,被一位赶来送行的朋友搅黄了。这位朋友在码头上拉着朱镜宙边走边谈,丝毫没有将朱镜宙交还给刘文端的意思。刘文端只好倚着船舷,目不转睛地望着朱镜宙。汽笛响起,这位朋友才挥手告别。朱镜宙的背影被汽笛声拉长,那蛱蝶海棠图在朱镜宙的行李箱里,跟着他山高水远。那未曾可期的爱情像一枚青橄榄,酸涩中又有无限的回味。
  后来,他一径漂到南洋去。在南洋,他呼吁华侨团结互助,筹建中华会馆,遭到英政府的排挤,英政府逼其离开报馆。他索性辞职去游马来全岛,考察实业、矿产及华侨教育。
  1919年秋,他携考察所得,返回温州,归来时,已是而立之年。此时的刘文端已随大嫂一同来到北京,入燕京大学读书。
  而朱镜宙根据南洋考察实况所撰的《南洋群岛——英属之部》一书,得到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推崇,约他入京一晤,垂问南洋华侨情形及今后工作计划。恰此时,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朱镜宙与发起人王光祈也加入为会员。为事业奔忙的朱镜宙,在心之一隅仍然为刘文端留着一个位置,多少年的沧桑,多少年的风雨,磨去了他青春的容颜,却磨不去那朴素而真挚的感情。
  刘家大嫂有意将自己的弟弟介绍给刘文端,但刘文端并不喜欢,她将一颗心都系在朱镜宙身上。大嫂提婚心切,刘文端几次试探朱镜宙,怀揣着矛盾心理的朱镜宙都避而不谈,致使刘文端心灰意冷。
  刘家大嫂知道刘文端对朱镜宙的感情,有一次竞凶巴巴地对朱镜宙说:“朱先生,我告诉你,大姊已由大哥在美国许配人了。”朱镜宙料知这是一句谎言,未作理会,但内心深处对刘文端生出了更深的愧疚。他爱她,却不愿她跟着自己受苦,他想再努力几年,待安定下来再和她谈婚论嫁。
  不久,刘母同刘廷藩也来到北京。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刘母狠狠痛骂了朱镜宙一顿。朱镜宙没有申辩一句,任由刘母骂个够。后来,朱镜宙被聘为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南洋经济特派员,再度赴新加坡。“未能抛得温州去,一半勾留是此图。”此一别,却不知令夕何夕。
  在一个清秋的深夜,他忽然梦见刘文端闯进来。他从梦中惊醒,心跳骤增;闭上眼睛,刘文端又入得梦来。他再也无法入睡,披衣而坐,“衣冠楚楚人如玉,凉月娟娟夜始秋。”他吟诵着,而内心比这秋月还凉。
  第二天早晨,他急忙拍电报给刘廷藩,问刘文端安否?可杳无音信,他内心忐忑,但转而一想,刘文端必是平安,否则刘廷藩必回电。不久,朱镜宙回到上海,接到刘廷藩复函:“大姊已同罗先生订婚,母亲要我别告诉你。”
  一纸信函彻底宣告了朱镜宙与刘文端这段感情的结束。顿时,深深的失落感像藤蔓一样爬上他的心头。不过回想与刘文端这五年来的情意,得知她已找到幸福,他心中也宽慰了不少:蛱蝶海棠图仍在,那两句佳句仍在,便足矣。
  “君已迟我五年,时间不为不久,我则囊笔天涯,一无所是,劳君延伫,负疚良深……”他书此一信,托刘廷藩转交。从此,天各一方,各自珍重。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老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在语文课本中,他的形象也是高大上的,但在现实中,他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和很多人一样,老合也有过一夜暴富的梦想。他决定用行动来实现梦想——买彩票。不仅要自己买,老舍和二姐还一起在村里吆喝,向亲友们集资买彩票,并为此立了一本账簿。然后,他们算了两次卦,才确定到哪家店去买。接下来,他们还分析了大家的生肖,最终决定让一个本命年的人
不是所有的妖精都爱吃唐僧肉,有些妖精的小确幸,不过是娶一个漂亮媳妇。比如唐僧师徒路过朱紫国时,那里有个妖精赛太岁,他的小确幸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为此他身体力行暖男宗旨:爱你就把最好的都给你。  他勒紧了裤腰带,自己的家可以寒酸点,可是媳妇的房间一定要华美壮丽。如果有幸到赛太岁家参观,转过角门,穿过厅堂,一定会惊讶前后的落差,“那里边尽都是高堂大厦,更不似前边的模样”。这个豪华的高堂大厦就是赛太岁媳
1129年,宋室南渡,此事由真定府总管、都统制王渊负责,但他的战船没有及时运送数万士兵,却选择临阵退缩。沿途百姓更是传闻,王渊把船都用来运送权贵和转移自己的金银财宝了。这个传闻虽多少有些水分,但王渊导致数万士兵被屠殺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然而宋高宗赵构说,不要追究过去的错误,要多看优点,仍然重用王渊。其间原委其实很简单,王渊对赵构有拥戴之功,且行事作风非常对他的脾气,这对君臣算是难得的臭味相投。 
1860年,捷克画家阿尔丰斯·穆夏出生在一个叫摩洛维亚(今属捷克)的小镇上。因有唱歌天赋,童年时,他便成为当地教堂唱诗班的成员。教堂里保存着许多丰富的巴洛克风格艺术品,每次进入教堂,穆夏嘴里唱着诗,眼睛却被精美的艺术品吸引,小小年纪的他立志要当一名画家。中学毕业后,不顾父亲的阻挠,19岁的穆夏开始到夜校学画,走上了绘画之路。  没有父亲的支持,穆夏只能靠打工謀生,给剧场画布景、做室内装饰等,虽然辛
读者中有些“淘问号”开始解锁故宫建筑,求知欲超强,怎奈总有损友一本正经地胡扯,还是让T君为你揭开谜底吧。  淘问号:门上这个神兽到底是什么来历?  阿丁:这是守门领班的脸膜,可以不帅,但一定要凶,不然怎么吓退邪祟……  一衣带水:这吹胡子瞪眼的奶凶气质,倒像“旺仔”品牌赞助的防盗神器,还带音效,“再看,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T君:没文化的都退下!这是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虽有龙头,身体却像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之后,英国建立了共和国,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内政外交的混乱导致共和国名存实亡,政治强人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护国主”。在他的强力统治下,英国的局势暂时平稳下来。  1658年,克伦威尔因为疟疾病死,他的儿子担任了护国主。可是,他的儿子既没有战功,也没有手段,不久,英国的局势又乱了起来。克伦威尔的儿子一看形势不妙,干脆跑到国外避难去了。这下糟糕了,
关注当下,少翻旧眯  微博竟然上线“仅半年可见”功能,网友们一下子就炸了:这让我们今后还怎么愉快地“挖坟”呢?素以信息量巨大而闻名的微博对喜欢“挖坟”的网友们来说是一座富矿,无论多久以前的内容,只要有猫腻,总有闲得慌的网友哪怕翻到最后一页也要找出来。于是瑟瑟发抖的明星们纷纷将微博设置成“仅半年可见”。不过,在这个万物皆可挖的年代,网友们“挖坟”对象可谓五花八门,连童年回忆里的影视剧人物也难逃一劫。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就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迅速自大膨胀起来,连带对西方列强都不太放在眼里了。不少民间艺术家纷纷投入其中,替日本军国主义歌功颂德,嘲笑挖苦当时的清廷和西方列强。  日军调集三万大军,历时两周,攻破由近两万沙俄军队据守的九连城。看来,沙俄也不过是纸老虎。  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经救不了病人膏肓的李鸿章大人了,而日本的枪炮已经迫在眉睫。再看看中国人拿着什么武器对抗?农具!洋人无用论已经
罗马尼亚医生布库尔·柯列然是一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二战全面爆发后,他得知日本侵略者正在蹂躏中国的土地,便立即与战友们发出“中国告急,紧急向中国人民支援”的号召,随后被分成两组派往湖北和两广前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救治军队和当地百姓,防治传染病,培训医务人员,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等。柯列然等人到中国后,立即参与到院抢救抗日战士和当地百姓的队伍当中,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病人的关爱赢得了当地军民的一致好
公元827年,临近春节,洛阳最繁华的街道上,一个少年在路边摆摊给人写春联。  此刻,他正在写一句初春的诗: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诗美,字也美。少年搁下笔微微一笑,递给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男子接过春联说:“少年,字写得不错。”少年回答:“您过奖了,主要是白居易这句诗好。”少年接着问起男子的名字,还邀请他共进晚餐。不料男子回答的是“在下白居易”。这句答复让少年单薄的身板微微一震,震惊得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