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主观题的解答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q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地理主观题突出考核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考查灵活运用知识、难度较大、区分度明显而备受命题者青睐。高考地理主观题的分值达56分,是政史地三科中分值最多一科,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地理主观题考生答题失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题不细致、不准确;(2)信息提取和转换不准确、不完整;(3)答题思路和逻辑思维混乱;(4)答题语言不准确、不规范;(5)答案不全面、不具体等。如何提升考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提高成绩,成为高三地理教师关注的焦点。现借鉴众多教师的经验和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试作如下归纳整理。
  一、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切中要害,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审题要做到四审:
  1.审中心词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例如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只有审好中心词,确定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才能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2.审中心词的限定词
  中心词的限定词既是对答题的限制,也是对答题的提示。根据限定词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答题的角度和侧重点。限定词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具体事物;(2)限定位置;(3)限定地理事象发生的时间(季节、时刻);(4)限定分析问题的方向(自然/人为因素、有利/不利);(5)其他限定(限定某方面的特点或功能)。
  3.审答题方式的指令词
  指令词有两类。一类是提示回答问题所要借助的知识、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此类指令词是解题的“友情提示”,务必要认真揣摩,按提示去做。第二类指令词是对答题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常见的此类指令词及其具体要求如下:
  简述,即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即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指出,即简单说出某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
  概括,即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概括要点等。
  描述,即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即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即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即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分析,要求答出因果关系或推理过程。
  对比,即要在某些选定的侧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评价,即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
  4.审题分
  地理主观题分值是按要点设置的,一般是1个要点2分或3分,因此,6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3个要点。而对于3个要点的题目,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
  例如下题审题过程是:(2009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3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令答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3)指出(指令答题方式)三角贸易涉及海区(指定位置)的大洋环流规律(中心词),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指定位置)洋流的性质(中心词)。(9分)(题分)
  二、认真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往往就在于对信息材料的分析之中,因此要重视对图像、表格、文字材料的分析,结合大脑储备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加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答非所问或答不全,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首先要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
  3.地图上所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试题中所引用的材料内容并非全部有效,因此,必须对材料信息进行一番鉴别、筛选和整理。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的信息,同时剔除那些无效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三、构建思维模式,理清答题思路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为了避免出现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答题没有逻辑性的现象,应该写好简略提纲,理清答题思路。
  例如(2010年福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7.(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10分)此题的答题提纲如下:
  ■
  四、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是答题缺少科学、逻辑、全面的表述。表述时,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乃至丢分。因此,为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表达时要注意答案的“五化”:
  1.要点化。要点要简洁,不重复,以便于阅卷老师判断学生的答题是否“踩点”和“踩了哪些点”。
  2.序号化。在每个要点的前面标上①②③等序号。
  3.逻辑化。表达同一观点时,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思维。
  4.术语化。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5.具体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回答。
  为了使得分更有保证,请灵活运用下列几点技巧: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體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以免自露马脚。比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火山”,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但千万不要答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样会自曝知识缺陷,影响得分。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次要的、把握不大的放在后面。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方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人的政治观、人生观、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文明行为规
历史教学内容中有一则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余致力于中国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逝世时间是1925年3月12日,而大家普遍认为他的革命道路是从1894年11月建立兴中会开始的,前后仅31年,怎么能说是“四十年”呢?难道是当时历史资料记述有误吗?  然而,在当时的资料里面基本上都是40年的说法,遗
一段好的课堂导入好似一首歌曲优美的前奏,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教师
习惯对于每一个人的学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这个轨道上就会终身受益。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就意味着自己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同时需要专注于学生,重视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  一、关注平时的习惯,重视常规训练  习惯
德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标中更是明确了德育的地位。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学校应该举行一些德育方面的活动,每个学科也要发挥各个学科
英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个人想走出国门,拥抱世界,必须掌握这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语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相当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多媒体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改善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时间和路径。多媒体的应用既能够为社会服务,自然就能为教育服务。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亦是一种信息、思想的
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从课本上学习物理知识,初中生对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的,对物理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畏惧心理。如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是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少物理知识是抽象的,严密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动些,有趣些,形象些,直观些,比如把
根据海流信号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提出了采集放大电路的技术方案。针对采集信号噪声大的特点,对海流电场微弱信号进行滤波提取,实现了对该信号同相分量的补偿式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感器在下沉时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提高了电路测量精度。同时采用多级放大的原理,将微弱信号放大至仪器可观测的范围。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采集放大电路满足设计要求,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将信号放大至105
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平时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时,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却不大。学生真正做题时,常常“吃力不讨好”“用心没好报”。那
提起鲁迅的作品很多人都头疼,关于中学课本是否删减鲁迅作品已经争议很久了。有人认为鲁迅作品晦涩难懂应该删掉,有人支持鲁迅作品,认为是国学优秀文章应该弘扬。现实中也有很多教师对鲁迅作品的教学感到无奈,结果出现了一种学生不爱学,教师教不明白的现象。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多读,在朗读中熏陶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尤其是反复诵读。学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