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K2/STAT1信号通路探讨骨桥蛋白缓解高血糖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

来源 :卒中与神经疾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Just another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JAK2/STAT1)信号通路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缓解高血糖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IC H后第3 h腹腔注射50% 葡萄糖诱发急性脑血肿扩张;IC H后第1 h鼻腔给药重组骨桥蛋白(Re-combinant osteopotin,rOPN);采用脑组织水含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脑损伤的发生发展;通过整合蛋白β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JAK2激动剂香豆霉素(Coumermycin A1,C-A1)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ICH后第24 h OP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然后在第48 h显著上调并持续至第72 h;整合蛋白β1也呈同样表达模式.此外,在ICH后第24 h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2/非受体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Janus ki-nase 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p-STAT1/STAT1)的比值均显著升高.低剂量的OPN对脑组织含水量(BWC)无明显影响,而中、高剂量的OPN均能显著降低ICH诱导的BWC升高;行为学评分显示可改善神经功能,但高剂量和中剂量的OPN在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OPN可减弱BWC的增加,从而改善ICH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中剂量rOPN(3μg)和高剂量rOPN(9μg)可使脑组织OPN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中OPN的增加伴随着整合蛋白β1的增多;ICH诱导p-JAK2/JAK2、p-STAT1/STAT1比值增高,而OPN的增加伴随着p-JAK2/JAK2、p-STAT1/STAT1比值的降低,ICH诱导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过量产生,并伴有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的激活,而rOPN诱导JAK2/STAT1通路抑制导致TNF-a和Il-1β的产生减少,进而导致ICH诱导的MMP-9过表达的剂量依赖性降低.此外,中性粒细胞特异性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免疫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显示,rOPN可减轻ICH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通过整合蛋白β1 siRNA和C-A1的干预对JAK2/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来逆转O PN的作用.结论 rO PN减轻了高血糖大鼠IC H后的炎症反应,同时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rOPN主要通过整合蛋白β1诱导的JAK2/STAT1信号通路抑制来介导而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被重视的程度也随之增高,临床工作中仍然以血肌酐和尿量异常为诊断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对本病早期诊断、及时逆转损伤的要求.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过程中,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与中医学的治疗特色是各自的优势所在.本文对近年来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志物的探索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并提炼优秀研究成果,为今后提供研究基础及方向.
目的:验证蜂针蜇刺疗法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探讨蜂针蜇刺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扭体实验和耳肿胀实验验证蜂针蜇刺治疗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在造模前1 d、治疗15 d和治疗35 d分别测量模型大鼠的足肿胀体积、足周长、足厚度.治疗35 d后,取大鼠脾脏、胸腺称重,脾脏进行HE染色.结果:小鼠扭体实验及耳肿胀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各治疗组都对小鼠的扭体次数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各治疗组都对小鼠耳肿胀重量差值有抑制作用(P<0.05);类风湿性关
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及康复治疗,对照组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
鞘蕊苏作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药材,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多样,含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平喘、解痉、降压、抗肿瘤及降低眼内压等药理作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文综述了鞘蕊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在我国的植物资源等,为今后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渗利湿、利尿消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多种复方和成药.泽泻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中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同时还包含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等.目前,已知泽泻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利尿、抗草酸钙结石及抗肾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抗炎作用、降血脂、保肝、降血糖及抗肿瘤作用.
肠道菌群与免疫屏障、能量代谢和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宿主-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相互作用机制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研究描述了肺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尽管二者之间的关系仍在发展中.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肺轴”理念,查阅近5年文献对肠道菌群与肺病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介绍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希望为肺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热不稳定性成分是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基础,屠呦呦在经历多次试验失败后最终采用低温冷浸的方法成功获得抗疟神药青蒿素.传统热提取方法有着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热降解、有机溶剂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非热提取技术对推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与绿色制造尤为重要,包括超临界流体提取、机械化学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高静压提取、真空提取以及不同技术相耦合的非热提取技术.使用新技术可以提高传质速率,降低细胞通透性,加快次生代谢物的扩散,降低能耗、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提取率,并且对热敏感结构
茯苓作为一味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能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口焦舌干等.中医几千年的临证经验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均充分验证了茯苓临床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从茯苓中已成功分离提取出茯苓多糖及三萜类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其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都有疗效,具有利尿、保肝、镇静、提高免疫力、抗炎、抗肿瘤以及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将中医和现代医学对茯苓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茯苓以及对其新的成方和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目的 探讨hsa-miR-301a-3p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条件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相关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体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缺氧复氧模型,应用rtPA干预后检测细胞死亡数量及hsa-miR-301a-3p的改变,并进一步干预hsa-m
目的 探讨靶向纳米级免疫偶联物(Nanoscale immunoconjugates,NCI)诱导检查点抑制剂抗体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大鼠168只,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24只),游离组(72只)及NIC组(72只);所有大鼠均进行颅内胶质瘤细胞植入,构建颅内胶质瘤大鼠模型;PBS组不进行治疗;游离组给予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